明清時期的瓷器燈具,瓷器收藏的小偏門(共4張圖片)
  • 23年6月18日 11: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兩首無題詩句很淒美,也說明了中國人晚上使用蠟燭照明的歷史悠久,中國古代使用照明工具是蠟燭,中國自古的燈具都圍繞蠟燭而衍生出來的,古代的燈就是蠟燭,所以有了燭台,有青銅器的,有銀製的, 早在三國兩晉時代,瓷燭台即在中國出現,如三國時的羊形燭台、兩晉的騎獸人燭台等,南北朝時盛行蓮花狀燭台,隋唐時的燭台底座多刻劃精美的花紋,明代則盛行八方燭台。而清代的燭台都是瓷器的,隨著西方文明進入,瓷器燭台也叫瓷燈了,後來改成封閉式的樣式燈罩,其實裡面就是蠟燭。宮廷裡還有各種瓷器造型的宮燈罩,異常精美非常值得收藏的瓷器品類。

明代則盛行八方燭台。此八方燭台繪製紋飾所用的青料為進口鈷料,即所謂的「蘇泥勃青」(或「蘇麻離青」)。此燭台的造型系模仿西亞地區清真寺的銅燭台燒製而成。

明代青花折枝花紋八方燭台
青花折枝花紋八方燭台.webp
青花折枝花紋八方燭台,明永樂,高38.5厘米,口徑9厘米,足徑23.5厘米。
燭台為八方式,分上下兩層。上下均為束腰八方形,底內中空。上層台座由上到下分別描繪蕉葉紋、回紋、變形蓮瓣紋。兩層台座之間的支柱飾有錦紋及纏枝花紋。下層台座座面為海水江崖紋,邊沿飾蓮瓣紋一周,外壁八面繪八組各式纏枝花卉。青花色澤濃艷,有暈散感,局部有「鐵銹疤」。白釉肥厚瑩澈,底無釉。
明代 · 崇禎青花花卉紋瓷燈
通高67cm,底邊縱橫15cm,腹徑18cm,瓷燈胎體細膩、潔白堅硬,釉面純正、質地光亮。

瓷瓶仿葫蘆造型,從上至下分四個裝飾帶組成的青花花卉人物山水圖景。通景畫源自繪畫中的條屏畫,即是在數個畫面上表現一個主題,用在圓形的瓷器上則以空白或雲紋連接畫面。在畫中有官人、童子,童子手持花瓶,瓶中插有三支畫戟,上面繪有一太陽,意為「平安日昇」、「 連升三級」;連理樹、宮桂、如意雲,寓為「富貴連理」、「吉祥如意」。

明代 · 崇禎青花花卉紋瓷燈

花瓶頂部繪有兩朵嬌艷欲滴盛開的鬱金香,接下來以青料描繪了水榭洞石,童子持讀山水人物通景畫面;在葫蘆的束腰位置是由山水勾雲紋組成的一圈簡單圖案裝飾帶;葫蘆鼓腹上繪有主僕分明,層次清晰的狀元及第、連升三級、指日高昇的人物山水通景畫面。畫面中人物面部輪廓清晰,均不作塗染,五官口、目、鼻用輕點筆法,已開清代瓷畫風格之先河。這個可能是古代最奢侈,工藝最複雜的瓷燈了。

清代青花瓷燈
清代青花瓷燈
粉彩開光鏤空花卉紋燈罩
清代燈罩
  粉彩開光鏤空花卉紋燈罩,高29.7厘米,口徑10.8厘米,足徑11.2厘米。 這件清代粉彩鏤空開光花卉紋燈罩製作工藝高超,鏤空技術精湛,紋飾色彩豐富艷麗,畫面生動有趣,燭光透過空隙映照開光處的畫面,似一幅優美的國畫小品。燈罩直口,長腹,圈足。形似燈籠,中空,口底相通。口、足上各繪黃地粉彩朵花紋一周,肩、脛均施抹紅鏤空變形蕉葉紋,腹部為鏤空綠地粉彩錢紋綴以紅蝠,四面各有一開光,開光內繪白地粉彩四季花蝶草蟲紋。開光四周施藍地粉彩纏枝菊花紋一周。這是一件既實用又具觀賞性的粉彩瓷器珍品。
 
明清時期流行一種把燈,又叫書燈,上為壺形,斂圓口,短頸,扁圓腹,有長柄下連圓盤形盞托,腹前有凸起的短流,後有曲柄,左右各飾有一個乳釘,器口有蓋,器身上繪有青花水草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