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豇豆紅釉瓷器有「尤物醉釉」之稱(共5張圖片)
  • 23年3月6日 00:2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豇豆紅釉是康熙時期御窯廠創新的一個釉色品種,因其釉色如成熟豇豆的顏色而得名,是康熙年間瓷器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亦稱「尤物醉釉」。固然在當今收藏市場上,豇豆紅瓷器並沒有像青花瓷、粉彩瓷等那樣量大,但是其特有的藝術情趣,不停深得藏家的推許。近幾年,清代豇豆紅釉器物在市場上也屢有體現,尤其是拍賣代價顯現了走高的態勢。清代康熙豇豆紅作品不停都是藏家炙手可熱的對象。

清 康熙豇豆紅釉瓷器有「尤物醉釉」之稱

清 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

豇豆紅釉,極厚潤瑩亮,色調淡雅宜人,猶若桃花,嬌嫩之美不可言喻,更於深淺變革之中予人感悟窯火神功之無窮魅力。底施白釉,中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兩行六字款寫於堅細潤澤白釉之下,筆力深沈遒勁,在似拙非拙之間,別有格致,非後代所能再現。 清康熙朝瓷器燒製技能承前啟後,不停創新,熟練把握了豇豆紅釉的燒製技能。豇豆紅釉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高溫還原氛圍中燒成,燒成氛圍的變革很輕易使紅釉產生窯變,燒製難度極大。因此,豇豆紅釉並無大器,重要有瓶、太白尊、洗等文房用具。

清 康熙豇豆紅釉瓷器有「尤物醉釉」之稱

清 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

康熙十九年朝廷派員至景德鎮,重啟御窯廠燒造,據康熙二十二年本《饒州府志》卷之十一「陶政」紀錄:「康熙十九年九月內,奉旨燒造御器,差總管內務府廣儲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級臧應選、六品筆帖式車爾德於二十年內駐廠督造。每製成之器實估代價,連續進呈御覽。」此次燒造前後歷時七年,至康熙二十七年方止。期間佳構迭出,無論品類照舊紋飾均別開生面,氣宇非凡,開創清代御瓷之新田地,於後代影響頗為深遠,史稱「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儲奇妙。於彩繪人物、山川、花鳥,尤各極其勝。既成,其精緻過於明代諸窯。」於顏色釉一項創新甚多,風致超群,斑斕繽紛,歎為觀止,豇豆紅即為此中珍稀之雋品,驚艷照人,而本品正是解釋此番妍美之佳例。

清 康熙豇豆紅釉瓷器有「尤物醉釉」之稱

清 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

鏜鑼洗為康熙時期典範宮廷文房用具,斂口,矮扁腹,淺圈足,造型小巧風雅,線條流通。內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紅釉,嬌艷粉嫩,釉面光潔豁亮,玻璃質感強,洗上綠色胎點幾不可見,宛如豇豆之赤色,此髮色為少見的大紅袍品相,且生存齊備,非常少見。是康熙年間瓷器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亦稱「尤物醉釉」。

清 康熙豇豆紅釉瓷器有「尤物醉釉」之稱

清 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

傳統眼學的判定、要鑒別一件器物是不是豇豆紅,重要觀其器狀、顏彩。豇豆紅無大器,大件的器物,絕對不是豇豆紅。豇豆紅故名豇豆的顏色,色彩獨到,為其他瓷器所無,縱然不是行家,過目也不難辨別。其次,要辨別豇豆紅的年代,畢竟是康熙「本朝」制,照舊光緒、民國時期制,抑或是當代仿成品,此中講求頗多,偽者也挖空心思在此裝設『地雷』。一要從底釉的氧化水平等細節判定其年代;二看瓷器胎骨的年代特性;三看落款;最後也是最難以捉摸的一點,看重量。」針對仿品的差別特點舉行科學研究,深入市場,不停總堅固踐履歷,舉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判定,而不是依賴帶有主觀性的推理、考據、推測去判定真偽。

清 康熙豇豆紅釉瓷器有「尤物醉釉」之稱

清 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

實在,收藏品不但是財產,更是品位、修養及職位的象徵。對收藏家來說,他們購買藝術品的目標完滿是了滿意個人欣賞的喜歡,並不在乎這幅作品未來的代價會發生什麼樣的變革。因其釉色如成熟豇豆的顏色而得名,是康熙年間瓷器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亦稱「尤物醉釉」。收藏代價極高。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