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卍字陶璧
李正山,是一位資深的新石器時期陶石文鑒賞研究者。在其清平齋裡,筆者見到了一塊刻有“卍”字紋飾的陶璧(圖1),圓形,中間有一個小圓孔,由兩個“Z”重疊組成,“Z”始終處各有一個圓點,很像四把鐮刀,鐮刀把朝向圓心,其形狀很像四個武士背靠背在一起拿著戈矛禦敵,也像一個風車之骨架。在另外幾位收藏者家中還發現了3件用“卍”字紋裝飾的彩陶。第一件“卍”字彩陶(圖2),是在腹部用黑、褐礦制墨繪製曲折紋,形成三角形一周,在每個三角形內用黑色礦制墨書寫“卍”字;第二件“卍”字彩陶(圖3),是在腹部用褐礦制墨繪製曲折紋,形成三角形一周,並用黑色礦制墨勾邊,在每個三角形內用黑色礦制墨書寫“卍”字;第三件“卍”字彩陶(圖4),腹部用黑褐繪有菱形一周,在菱形內用黑色礦制墨書寫“卍”字,並用網格紋鋪地裝飾。據說這些都出自當地,為農民耕作時發現,並拿到集市上出售,被收藏者購買收藏。
圖2 卍字彩陶
圖3 卍字彩陶
圖4 卍字彩陶
圖5 卍字彩陶
在青海省博物館陳列著一件“卍”字彩陶(圖5),也是在腹部用褐礦制墨繪製曲折紋,形成三角形一周,並用黑色礦制墨勾邊,在每個三角形內用黑色礦制墨書寫“卍”字,據說是出自一個名叫“柳灣村”的地方。柳灣村位於我國青海省樂都縣,青海湖東南方向40公里處,海拔近三千米,柳灣墓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墓葬近兩千座,出土近四萬件文物,其中彩陶兩萬餘件,繪有“卍”字紋符號的柳灣彩陶一共發現26件,包容了馬家窯文化中的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四種文化類型,距今3600年—4600年。
這些最為原始的萬字紋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呢?部分考古專家依然認同萬字紋符號是帶有宗教色彩的神秘符號,認為它應該是具有一定特殊意義的。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上出現“卍”字,且年代久遠,宗教在那個年代很可能還沒有成型。相對於宗教,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太陽崇拜、星宿崇拜在那個時代應該更為普遍。因此,彩陶上的“卍”字符號並不帶有宗教色彩。在海原縣老李“清平齋”收藏的“卍”字上就有圓點,就是星宿的表示,可能是原始崇拜現象。在古代的一種舞名,如:萬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後是文舞,舞者手拿鳥羽和樂器。亦泛指舞蹈。許慎《說文解詞》說:“以舞降神者也。”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彩陶上的“卍”字符號,是當時的工匠留下的一些特殊的標誌,而這種標誌所代表的意義是值得商榷的。它們可能是陶工作坊的標誌,也可能是陶工姓氏的標誌。很有意思的是在中國西北的古代曾居住的萬俟丑奴(?—530),匈奴族。北魏末年西北少數民族起義首領。高平鎮(今寧夏西海固)人。原為胡琛部將,胡琛死後,萬俟丑奴繼承指揮權,成為新首領。如果真是這樣,這些符號是陶工作坊的標誌,那麼它便具有原始商標的意義。
有許多專家認為,彩陶上的“卍”符號就是中國最原始的文字,並達到了共識。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在整理出的四千多字中,被解讀的已有一千多字。由此,專家判定,在甲骨文之前肯定還有更早的文字。而彩陶上的“卍”字符號就具有甲骨文的特徵,是文字之一。這些相同符號能在彩陶上延續數千年不變,肯定有大致相同的意思,這些符號就是甲骨文的祖先。
在明清瓷器上我們可以看到也有以單個字做裝飾的,也有用吉祥詞組做裝飾的。因此,新石器時期的陶璧、彩陶罐上刻畫的“卍”字,雖然只是單個存在,但它是文字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