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通過青花瓷的顏色鑒定明代瓷器(1張圖片)
  • 22年8月24日 17: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青花瓷的顏色是鑒定青花瓷的主要方法之一,因為青花瓷的釉色使用的鈷料有進口和國產的,加上青花瓷燒造工藝的不同導致青花瓷的顏色有二十多種。而且青花瓷經過宋元的發展,明代青花瓷的工藝又提高了一個檔次,使得景德鎮已成為全國制瓷業的中心,除開設了官窯——「御窯廠」燒製御用器外,民窯也有很大發展,出現了「官民竟市」的欣欣向榮局面。但是也給景德鎮青花瓷鑒定增加了難度。
 整個明代1368——1644年,先後有十七個皇帝在位執政,共經歷276年{南明除外}。其瓷器的製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其中洪武,永樂和宣德為最高峰。
  中期: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最著名。
  晚期: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其中嘉靖,萬曆量最大。
    景德鎮附近瓷土質量好,釉料好,水陸交通比較方便,元末北方戰亂,北方很多燒瓷技術工人都遷到南方,手工業工匠集中,技術得到交流和提高。這些都為景德鎮陶瓷發展創造了一定有利條件。明代瓷器不僅繼承了宋元制瓷的優良傳統,而且無論胎骨、造型、釉色、紋飾的裝飾上都在宋元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並且有所發明和創造。到目前為止,除洪武、建文、洪熙、正統、景泰、天順、泰昌七個時期未見代官窯年款的器物外,其他十個年號都已發現代官窯年款的器物。這為我們研究瓷器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明代青花瓷釉色的鑒定
在明朝的數百年中,青花瓷生產是主流,所以在很長時間裡,不同歷史階段的青料來源和質地不同,再加上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對於青花瓷的髮色的質量、呈色的色調都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正因這樣,青花所呈現的質量、色調、風格必定有明顯的差別,藝術效果也必然出現強烈的時代特徵。這些特徵差異為鑒定青花瓷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所以鑒定者對青料來源、品位、髮色、呈色的來龍去脈有所瞭解是鑒定青花的基礎。當我們拿起一件青花瓷時,第一眼看到的是它的造型,接著見到的就是青花詞的釉色,通過青花瓷的髮色和呈色鑒定青花瓷瓷器。
髮色是青料在焙燒過程的化學變化,呈色是青料燒成後所呈現的直觀感受。髮色的制約因素:
第一是青料,
第二是施用技術,
第三是焙燒溫度。
施用技術就是在畫的時候,畫功怎麼樣。如果蘸的顏料都一樣,畫線用力均勻,青花燒出來後就是一個顏色,否則青花就會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再一個是焙燒溫度,應該是1260度。同樣的青料,如果溫度過高,顏色發黑;溫度過低,有點發綠。還有一點特殊的情況,就是單純的青花瓷,它的髮色、呈色都一樣時,如果經過二次焙燒,即再進一次爐後,顏色要比沒進二次爐的深,像後來的青花紅綠彩、豆彩等。再說青料,青料受三方面影響,第一是成分,第二是提純,第三是配製。我主要說成分問題。成分主要是氧化鈷,它發出的顏色是藍色的,其中含有一定的氧化錳,還有一種三氧化二鐵,簡稱氧化鐵。鈷的含量越高,藍色就越正,含量少就發灰。錳含量高時,青花就藍中泛紫或藍中泛紅。氧化鐵含量高時青花的髮色就發黑。

呈色的色調有以下幾個制約因素:第一是髮色,第二是胎骨,第三是釉子。胎骨就是釉裡面的胎子,胎子發黃,發白,鬆軟與堅硬都對青花有一定影響。釉子質量的好壞、顏色和厚薄都對呈色有影響。

明代景德鎮青花瓷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