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器的由來、特徵及保養方法(共3張圖片)
  • 22年7月10日 04:0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五彩瓷器,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等五色彩料為主,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棓燒而成,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

何謂五彩瓷,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 五彩瓷器,明嘉靖時期產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

五彩瓷器的由來、特徵

它的最大特徵是: 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 2、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 3、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 4、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 明代的彩瓷發展,到了成化至正德時期,又創製出了一個新品種「素三彩」。這種素三彩瓷有兩個特徵,第一是色彩中不用紅色,這和明代純粹釉上五彩以紅為主色的情況截然相反;第二個特徵是開拓了在宣德時期刻填醬釉和弘治時期刻填綠釉的基礎上,直接施色釉的新工藝。

五彩瓷器的由來、特徵

五彩瓷器成熟於明代,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所促成的必然結果。「天時」是指明代全國幾大著名的瓷窯,均出現衰落的趨勢,儘管還有不少地區在生產各類陶瓷,但無論從產品的質量還是數量以及產品的多樣性方面,均無法和景德鎮燒造的青花瓷、釉裡紅瓷及釉上彩繪瓷媲美。

明代五彩瓷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大階段:洪武、永樂為初創期,宣德至正德為發展期,嘉靖、萬曆為成熟期。

五彩瓷器的由來、特徵

瓷器如果保養不當,會受到嚴重危害,不利於瓷器的長久保存,特別是傳世和出土的精品,更應該精心保養。瓷器的保養必須遵循輕拿輕放、小心謹慎的原則,同時,對瓷器的保養也不能太過以免又造成保護性的損害。瓷庫中國在此向諸位藏友介紹一下如何保養瓷器。

一、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鑒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二、瓶、罐、 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移動時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確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 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薄胎器皿,胎薄、質輕、嬌氣,移動、安放時更要小心,要雙手捧底,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體型較長,還需防風吹 倒。

三、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應鬆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四、 出土的低溫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會滲入很多雜物,甚至會出現脫釉脫彩的現象,應先在胎釉之間加入少量的粘合劑,在彩上再塗較軟的粘合劑以防彩釉大面積脫 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較長時間的高溫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還產生很多鈣質、硅質化合物,即土銹。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雙氧水浸泡3小時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時以上,用清潔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銹。如果除不盡,可用刷子醮上醋酸,刷在土銹處,5小時後用醫用手術刀斜削除去土銹,刀片只能向一個方向削。待大部分土銹去除後,再用白潔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銹完全去除,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高溫釉和釉下彩。

五、在洗刷油污等積垢時,應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漬可以用鹼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淨水沖淨。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溫,以防冷熱水的交替使瓷器發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鉛的成分較多,出現泛鉛現象,可先用棉簽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淨。

4如果瓷器有開片或衝口裂紋等現象,污漬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體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為酸、鹼性物質易損傷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雞毛撣子做清潔,因為雞毛撣子易損傷瓷器上的描金。珍貴瓷器收藏時應配有相應尺寸,帶膽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