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山水圖 軸 紙 設色 125×59.8cm 故宮博物院藏
清貧一世的布衣華嵒
文章來源_網絡
華嵒是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初七生。父親四十多歲即死於痢疾,兄弟三人,他行二。因家境貧困,僅入私塾兩年便輟學當造紙徒工。塾師見其自小善畫,且具才華,遂將所藏古畫讓其臨摹。他常撿邊角草紙作畫,獲得繪畫技藝。每日出入雙髻山,勞作之餘常對景寫生,夜晚更是在燈下臨摹古畫不已。
八百遐齡圖 軸 絹 設色 211×133cm 1754年 故宮博物院藏
17歲時,華嵒開始為當地的土地廟、龍王廟作壁畫,為百姓人家畫些門神和吉祥畫以維持生計。康熙四十二年(1703),華家重修宗祠,鄉人推薦華嵒為祠堂正廳作畫,但族長認為華嵒出身卑賤,“華嵒乃輕薄後生,一介布衣,有何能耐”,欲捨近求遠,重金聘請舉人出身的汀州府鍾姓老畫師。血氣方剛的華嵒哪堪族長當眾詆貶,氣憤之餘,決定出走他鄉。
離家後,華嵒輾轉於浙東遂昌一帶,還曾到景德鎮做過畫瓷工。後寓居杭州,與當地文士徐逢吉、蔣雪樵、吳石倉、厲鶚等友善,勵志讀書。徐逢吉對華嵒的才華十分欣賞:“華君秋岳,天才驚挺。壯年苦讀書,句多奇拔;近益好學,長歌短吟,無不入妙。憶康熙癸未歲(1703)華君由閩來浙,余即與之友,迄今三十載,深知其造詣。其文質相兼,而又能超脫於畦畛之外,如斯人者亦罕見矣。”華嵒生性好結交,徐逢吉長他大27歲,為忘年之交。通過徐逢吉,他又結交了許多有識之士,對他的藝術成就,十分有益。康熙五十六年前後,因“得交當路巨公,名聞於上”,其聯鑣北上至京,獲特旨召試,授以縣丞之職。但他並不得意,其間有詩云:“焦桐鼓罷想離鸞,四壁燈青韻未干。莫使孤弦長寂寞,滿簾湘水壓欄杆。”深表孤單愴然之悲懷。
桂樹山雉圖 軸 絹 設色 1742年 上海博物館藏
據戴熙《習苦齋畫絮》載:“華秋岳自奇其畫,游京師無問者。一日有售贗畫者,其裹華筆也,華見而太息出都。”感憤之下,且無心於這份有名無實的官職,遂毅然離京。華家“自華嵒而上,五世皆布衣”,當皇恩浩蕩授他八品縣丞,使之光宗耀祖時,他卻不受,何等的瀟灑,何等的不羈。之後他遊歷於熱河、泰山、廬山等名山勝跡,“壯年橐筆遠方游,北馬南船幾度秋”。
雍正二年(1724),華嵒來到揚州,寓居詩人員果堂、張瓠谷家中,先後結交了金農、高翔、李方膺、鄭板橋、張瓠谷、許濱、李志然等畫家文人,還結識了馬曰琯、馬曰璐兄弟等鹽商鉅子,互相切磋,詩畫酬答,彼此影響,在藝術上日臻成熟。他被康熙末年的《錢塘縣志》收錄。
山水圖 軸 紙 設色 125×59.8cm 故宮博物院藏
華嵒離開故鄉後,再未返回。但在他的許多詩作裡,卻充滿了思鄉心緒。他在《丁酉九月客都門思親兼懷昆弟作》中吟哦:“我望鄉,鄉何處;隔春煙,渺春霧;此時閒坐綠窗前,梅子纍纍不知數。何處拋愁好,穿庭復繞廊。東西經夜月,南北夢高堂。有眼含清淚,無山望故鄉。紛紛頭上雁,聯絡自成行。”《不寐》云:“一枕新寒夢不成,碧紗如水月光清。聽來轉覺江風急,亂落梧桐作雨聲。”《春愁》云:“半幅羅裙不肯溫,一燈常自對黃昏。紫鸞去後從無夢,春雨瀟瀟獨掩門。”
當他得知交遊三十餘年的徐逢吉無疾而終時,痛惜道:“知音良足感,抱淚向空揮。悲颸嗌北壑,冷雨泣南山。”
在揚州十年,華嵒風華正茂,詩書畫都取得了很高成就。雖靠賣畫為生,生活仍很清苦。雍正十年(1732)冬,華嵒從揚州返回杭州,過江時冒風寒得疾,抵家後大病一場,曾作詩道:“新羅山人貧且病,頭面不洗三月餘。”自以為病篤,曾作遺書,將妻子托付老友員果堂照顧。數月後,病情竟意外好轉,但為饑寒所迫,不得已又到揚州鬻畫謀生。乾隆六年(1741),華嵒再返杭州,寓居解弢館。其間,老友員果堂曾抱病前來杭州敘舊,寒襟相對,互贈詩作,不勝慨然。乾隆十二年(1747 ),其妻蔣媛病故。華嵒以古稀之年,再至揚州賣畫。乾隆十七年(1752),歸老杭州西湖。
桃潭浴鴨圖 軸 紙 設色 271.5×137cm 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