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窯白瓷的歷史地位
  • 22年5月26日 13:5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邢窯白瓷的歷史地位,邢窯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窯瓷場,有邢窯白瓷“天下無貴賤而通之”的美譽。窯址在今河北省邢台縣,因唐時地屬邢州,故名邢窯。下面小編為您介紹邢窯白瓷的歷史地位。

在中國陶瓷史上唐代邢窯的生產規模和應用及社會影響,都是巨大的。唐李肇《國史補》說:“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這說明,它既是給朝遷的貢品,也滿足廣大民需。公元九世紀中,段安節《樂府雜錄》記唐大中初時的樂師郭道源“用越甌、邢甌十二,旋加減水,以盤擊之,其音妙於方響。”筋即箸,是筷子。這段文字說明邢窯白瓷質量之好,胎骨堅實緻密,叩擊時有金石之聲,所以能與越窯瓷器一直用作樂器,(邢瓷極有可能是作為高音部)合奏出的音樂,而陶器是絕對沒有那樣好聽的。大家知道戰國有個《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趙國上大夫藺相如迫使秦王一擊缶,缶是陶罐,使秦王難堪,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為了說明邢窯的地位,現在把唐代僧人陸羽《茶經》中的觀點再引述一下。

陸羽說“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從這話不難看出,當時社會上確實有“邢勝越”的觀點無疑。陸羽是南方人,好飲青茶。揚越抑邢是他個人的偏好 ,因此這話只代表他自己的觀點而以。再看陸羽排列的諸窯名次。邢窯也是與越窯並列抗衡的地位。再看陸羽說的三個不如越:“其一,邢類銀不如越類玉;二,邢類雪不如越類冰;其三茶色丹不如茶色綠。”這完全可以說是其個人好惡。客觀上看,很難說“玉勝銀,冰勝雪,綠勝丹”就是唯一的標準。許多人認為各有所長,每人可以各有所好。陸羽單單拿邢窯比越窯,可見邢窯確已動搖了越窯的一統地位。

另一時尚是追崇白瓷。《陽羨敬壺錄》稱:“品茶用甌,白瓷為良,所謂‘素瓷傳靜夜,氣滿閒軒’也”陽羨是宜興的別稱,茗壺就是茶壺。

唐代文人士大夫階層中,有一部分人品茶也喜愛用白瓷茶具,大書法家顏真卿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饒州當官中,與朋友多人,其中也有一位僧人,一道品茶作詩,他們就不用青瓷茶具,而選用白瓷茶具,體現了他們自己的一種文化價值的選擇。還有詩人白居易也喜歡使用白瓷茶具,還在他寫的詩中倍加讚譽。前面提到的杜甫的詩中,也表達了他得到大邑白瓷如匹敵至寶的心情。他們的名氣絕不在陸羽之下。

唐代文學家皮日休(約 834~883年)《茶甌》詩:“邢客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這詩不但說清楚了兩窯的製品造型規整、明潔、胎薄、質堅,而且兩者並提不分伯仲。上面提到過的郭道源擊甌,邢越相提並論,一道使用,具有相同互補的功能。因此可以說,從古人的評價來看,多數人是將兩窯作最優秀代表來評價的。

還有人對陸羽的作品進行了考證與質疑。從陸羽寫的《陸文學自傳》可知《茶經》成書時越窯瓷器生產規模還很小,質量也差,根本談不上“類玉”,“類冰”。安史之亂以後,經濟重心南移,越窯瓷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瓷器質量逐漸提高。到了晚唐,越窯才真正達到“類玉”、“類冰”的程度,並開始用於土貢。土貢就是以土產為貢品。唐人對越瓷的讚美之詞,也是在晚唐大量出現的。《陸文學自傳》只用一年多的時間,即撰書8種61卷,而當時陸羽年僅28歲,無論從時間還是從閱歷來說,都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的自傳很可能為後人增補修改。此外,《茶經》中提到的“鼎州”,僅在 690~701年和906年以後建置過,在陸羽生活的年代根本沒有“鼎州”。有人認為《茶經》的最後完成是在北宋。由於晚唐五代越窯的昭灼地位,文人墨客倍加褒譽,於是就是《茶經》中補入了許多內容。但越窯與邢窯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無疑都已同時載入史冊了。

邢窯作為白瓷代表,它是陶瓷生產技藝有了突破性的科學進步的一個標誌,它為開闢白瓷時代作出歷史貢獻,當時的邢瓷精品幾與今日的高檔細瓷無異。儘管五代後衰落了,但河北、河南、江西景德鎮的白瓷興起,發展勢不可當,山東淄博的磁村窯也於五代有了白瓷生產。白瓷給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帶來劃時代的變化,進一步開闢了美化瓷器進行各種彩繪裝飾的良好條件,把瓷器工藝成就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以上就是關於“邢窯白瓷的歷史地位”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