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共11張圖片)
  • 21年12月29日 16:1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蘇麻離青,又稱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簡稱「蘇料」。關於蘇麻離青,很早就流傳著用烏黑的蘇麻離青在乾燥的瓷坯上繪圖案,再掛上白色的長石釉,經高溫燒造,圖案的顏色由原來的烏黑變為像藍寶石一樣鮮艷美麗的藍色的說法。其實,蘇麻離青是燒瓷器的時候往上畫的染料,通俗地說就是一種染色劑。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青料的認識

  鑒定或識別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青花瓷器,青料的認識至關重要。根據資料,首先使用氧化鑽為著色劑彩繪裝飾,過去說最早出現在近東,但實際上我國唐朝業已開始使用。中國的青花最早從唐朝開始燒造,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揚州發現了唐青花瓷。宋代北方磁州窯也燒製過青花瓷。唐、宋青花用的是國產青花鈷料,元代早期燒造的青花用的仍然是國內青花鈷料,元代中後期隨著疆土面積的不斷擴大和對外貿易的開展,元朝伊斯蘭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蒙古族貴族本身的需要,以蘇麻離青著色的元青花應運而生。

  現在國內外學者的一致共識是元代中後期青花瓷器用的是蘇麻離青,明永樂、宣德到成化早期也用的是蘇麻離青。到了成化後期主要用的是產於今江西樂平縣的坡塘青,也叫平等青。淡雅是這個時期青花瓷器的特徵,與明代前期的蘇麻離青濃艷者迥然不同。正德朝用平等青、石子青、回青,所以正德朝的青花「混青」現象嚴重。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正德青花盤

  正德朝青花中,除了較淺淡的品種仍用平等青外,那濃中帶灰的可能是用了石子青。石子青,亦稱「石青」。產於瑞州(今江西上高),明代中期民窯青花瓷多用此料描繪紋飾。「回青」在正德朝已出現,據《窺天外乘》記載:「回青者,出外國」。嘉靖、隆慶和萬曆初年都用的是回青。

  萬曆中後期、天啟、崇禎用的是浙江衢州、信州、紹興、金華地區產的浙料。自此,景德鎮青花完全用國產料。

青料的發展及及蘇麻離青的來歷

  經過對青花鈷料的盤點,可以知道在青花瓷發展史上我國曾三次從國外進口青料,除了元朝和明永樂、宣德時期使用的蘇麻離青,還有就是正德時期的回青料,它們各自在中國青花瓷發展歷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對於「蘇麻離青」的記載,最早見於萬曆十七年(1589年)以前的王世懋《窺天外乘》:「宋時窯器,以汝州為第一,而京師自置官窯次之。我朝則專設於浮梁縣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笞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成書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的黃一正《事物紺珠》則謂:「宣窯之青,乃蘇勃泥青」。在這裡,「蘇麻離」「蘇勃泥」顯而是外來詞,因此它是進口青料,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

  關於「蘇麻離青」名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南洋的蘇門答臘的蘇泥和檳榔嶼的勃青合成,但這「蘇泥」和「勃青」到底是什麼,誰也搞不清;第二種說法是;波斯話中鈷料一詞sulimane的譯音,或是波斯話中藍色一詞samawi的譯音;這恐怕是最接近的解釋了。第三種說法,在《明實錄》中記載叫「速來蠻」,蘇泥麻,也是諧音;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蘇麻離青是從索馬裡帶回來的,所以叫「索馬裡青」。

  一般來說,蘇麻離青就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到目前為止,經國內外古陶瓷界專家多年來的考證研究,基本贊同「蘇泥勃青為明初鄭和下西洋從東南亞引進」,也有認為是從伊斯蘭地區引進的。那麼「蘇麻離青」料的確切產地究竟在哪兒呢?多少年來國內外古陶瓷界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最早對這一問題提出過答案的恐怕要算是英國的霍伯遜先生了,這位把中國古玩界中那些地道的行話如「橘皮」「棕眼」等介紹給西方的人,在其至今乃被西方人捧為瓷學「聖經」的經典著作《明朝瓷器》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地方叫「巴勒查斯坦」,那是古波斯東部與巴基斯坦交界的一個地區。但他並沒有提供這些說法的來源依據;《中國陶瓷》一書說利用「從中東地區進口的鈷土礦」,也沒有具體說是從哪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種鈷料的產地是伊朗卡山的卡姆沙村,村民們以為是一名叫蘇來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料,故以此名字來命名此料。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它是根據珍貴的史料記載,即波斯陶工阿布爾、卡西姆於1301年寫成的記錄性論文,文中對各種金屬在釉下或釉上會產生什麼顏色等做了非常詳盡的說明,不僅如此,還對各種原材料產於何處有詳細的記載。其中有一條可以這麼翻譯:「藍色,工匠們稱其為蘇麻離,它的來源是卡山城周圍山上的卡姆沙村」。

如何認識蘇麻離青

  當然,我們現在沒有必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考證蘇麻離青究竟出自何方,更需要關心的是如何認識蘇麻離青是最重要的。

  景德鎮歷史上使用蘇麻離青有四個時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時期,三是明永樂、正德時期;四是明正統、景泰、天順時期,陶瓷史稱其為「空白期」。由於燒製工藝不同以及火候、還原氣氛不同諸原因,蘇麻離青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呈色狀況有著明顯的區別。這當中,尤以明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存世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永宣時期是青花瓷器生產的鼎盛時期,有所謂「諸料悉精,青花最貴」的說法。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明洪武 青花纏枝菊紋執壺

  《中國陶瓷史》(中國硅酸鹽學會,文物出版社2006年印刷)介紹,青花色澤的濃艷,是永樂、宣德時期最主要的共同特徵。這時期所用的青料是「蘇麻離青」,這種青料含錳較低,含鐵量較高。由於含錳低,就可以減少青色中的紫、紅色調,在適當的火候下,能燒成像寶石藍一樣的鮮艷色澤。但由於含鐵量高,往往會在青花部分出現黑疵斑點。這種自然形成的黑斑,和濃艷的青藍色卻又相映成趣,被視為無法模仿的永、宣青花瓷器的「成功之作」。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鐵銹斑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典型的蘇麻離青產生的藝術效果,濃艷、暈散,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樣,特別是濃色處出現鐵銹般的銀黑色結晶斑點,在一定光線下有錫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結晶,用手撫摸釉面凹凸不平,用這種青料描繪的紋飾具有中國畫的水墨韻味。

永宣蘇麻離青的呈色

  永樂、宣德時期蘇麻離青的呈色特徵,有三種典型情況。一種為呈色靛藍,絢麗濃艷,清晰而通透,線條的紋理中或青料凝聚處有烏黑而濃重的結晶斑,濃重或濃聚處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側視或用手撫摸可感覺有凹凸不平狀。另一種髮色藍中泛紫,甚至呈明顯的紫羅蘭色,淺淡處呈星狀點滴暈散;濃聚處結晶斑連點成片,呈黑青色,濃淡反差非常明顯,暈散十分嚴重。暈散,是指液體落在紙上向四處散開或滲透的情況,也即俗語所說的「洇」。青花瓷器繪製也會出現相同的情況。暈散是蘇麻離青的一個基本特徵,無論哪一時期的蘇麻離青,或多或少總是帶有暈散,永樂時期的尤為明顯。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蘇麻離青的第三種情況也為典型色,以故宮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最具代表性。它的主要髮色特徵是:髮色藍艷,晶瑩亮麗,彷彿鑲嵌於釉下的藍寶石,熠熠閃光,並呈明顯的紫羅蘭色;凝聚處有明顯的濃黑色結晶斑塊、斑點,暈散情況嚴重。暈散與結晶斑,是青料粗糲所致,結晶斑實際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塊塊呈顆粒狀的銹斑,這個銹斑在釉下自然形成,即是鐵質高所致。暈散和結晶斑,本來是一種燒造的缺陷,但被文人渲染後,形成一種審美追求,就是缺陷美。過去幾百年來,永宣瓷器一直是青花瓷的魁首,收藏及研究者,都以擁有永宣瓷器為榮。

  以上是蘇麻離青的三種呈色,目前仍為現代仿品不能仿造。

  蘇麻離青有粗糲、細勻之分;著色方法有濃淡之分。青料粗糲,用料偏濃,則墨勢渾然而莊重;青料細勻,用料偏淡,則色澤鮮淺而雅致,無結晶斑現象。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明宣德 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碗

瞭解蘇麻離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備!

蘇麻離青的影響

  蘇麻離青的呈色情況比較複雜,如一一細觀這一時期的實物,便會發現其中的差異。上述是對蘇麻離青的一些粗淺認識。總之,通過對蘇麻離青的認識和研究,可以知道蘇麻離青的傳入,對我國的青花瓷器發展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蘇麻離青成就了元青花;蘇麻離青使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成為中國青花瓷器之冠,其成就被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1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