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釉面氣泡 識古瓷真偽(共3張圖片)
  • 21年8月25日 21:0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文/蔡暄民

用肉眼觀察古瓷得出的鑒定結論往往會遭到質疑,但這並不是說眼鑒的不可靠,只是不同質疑人和認同人的眼觀水平高低造成的結果,如果鑒定人和認定人的眼力達到同一個高度,那他們的鑒定和認知結論一定是一致的。

但對於眼力沒有達到這一高度或者本來就是個外行人,鑒定大師的結論對這些人還是沒有說服力的,除了對大師的名頭因崇敬而生的盲目認可外,心底還是犯嘀咕的,因為目鑒的大師級人物除了說"器型規整、釉麵包漿肥厚、畫工精細……"等程式化的語句外,很多經驗積累的感覺無法用語言表述。

那麼,如此說來,是否對歷代古瓷的鑒定就沒有一套令人信服的方法了?答案是肯定的。用高倍放大鏡觀察釉下老化氣泡的呈現,不失為一種對古瓷鑒定的較令人信服的方式。

瓷器的釉面猶如人的皮膚,人的皮膚從嬰兒、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隨著歲月的流逝必定產生不同變化,從嬰兒的細嫩光滑無瑕,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得粗糙乾燥,壽斑也逐漸增多,色澤也由淺變深,由淡黃慢慢呈深黃,最後呈黑褐色。為什麼法醫能從無頭案的屍檢中確定受害者的年齡?就是根據歲月在人生中留下的諸多痕跡來推斷的。理解了這個道理,對古瓷釉面的不同形狀的老化氣泡作為鑒定依據也就容易理解了。

有人說,現代科技發達,什麼都可以仿。對古陶瓷來說,這是外行人的偏見。歲月在古瓷釉面造成的氣泡老化程度,是現代科技手段根本無法仿製的,正如現代醫學還不能將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返老還童成五六歲的小孩一樣。在100倍以上的放大鏡下,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瓷器釉面氣泡會呈現完全不同狀態,這是歲月的風霜刻下的特徵,是任何人工力量所無法複製的。雖然不同的器物存放的條件不盡一樣,但釉面氣泡的自然老化痕跡卻是不可避免的,猶如不同人雖然生活環境和條件不一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角質層的老化是必然的。

經過對大量的古瓷釉面氣泡的觀察發現,只要是到代的古瓷,比如宋瓷,它釉面一定能找到老化氣泡,有人將它稱為"死亡氣泡",即氣泡頂部有撐破的口子,氣泡內壁會形成白霧狀或灰褐狀、黑褐狀,部分氣泡下面四周還可找到焦黃狀的邊緣……這些都是千年歲月留下的痕跡,是人工無力複製的特徵。這些特徵也是高手眼鑒的最好佐證。

我們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凡高手認定到代的古瓷,其釉下一定能找到"死亡氣泡",凡高手認準新仿的東西,其釉面絕對找不到一粒死亡氣泡。年代越久遠的古瓷釉面越能找到死亡氣泡,較不明顯的是清代的瓷器,但仔細找也能找到與現代仿品釉面完全不同的氣泡特徵。

由此,我認為,學會用高倍放大鏡觀察古瓷釉面氣泡是鑒定古瓷最好的途徑。現在科檢古瓷年代有很多方法:碳14、磁共振、日攝光、紅外光譜儀等等,但這些手段除了必須借助複雜的儀器設備以外,還必須建立豐富的數據庫,何況又受數據庫不可能完備的局限,難以找到所有可借鑒的實物數據,因此得出的結論準確度成了問題,也只能參考而已。而用高倍放大鏡觀察古瓷釉面氣泡學習起來簡單易行,成本低,掌握快,準確率高,不失為民間藏家最好的一種鑒瓷方法,值得推廣。為使廣大藏友盡快能掌握這一簡單準確率高的鑒古瓷方式,特找出幾個圖譜刊出,以利於大家能從實例中找到感覺:

選自北京故宮藏品宋汝窯三足洗的釉面氣泡

選自朋友所藏宋汝窯洗釉面氣泡

選自朋友所藏南宋官窯瓶釉下氣泡

如果藏友掌握了對古瓷釉面氣泡的認知,所謂再頂級的高仿品也別想蒙了你的眼。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