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共19張圖片)
  • 21年4月2日 03:1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北宋龍泉窯有鮮明的特色。早期龍泉窯集中在龍泉市金村與慶元縣上村交界處溪流兩旁山坡。器型規整,釉面光潔,玻璃質感強。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特點是在廣泛吸收周邊地區和北方青瓷名窯制瓷工藝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 龍泉窯青釉蓮瓣紋多孔蓋瓶

龍泉窯青釉蓮瓣紋多孔蓋瓶,北宋,高33.3、口徑6.7、底徑19厘米。瓶成塔式,圈足,蓋呈覆蓮式,上刻蓮瓣紋。瓶身由陰刻弦紋分成四層,上刻凸起的蓮瓣紋,蓮瓣內刻劃細密的花蕊及花脈紋,每層凸雕五個短流孔為裝飾,短流孔頂部雕成獸頭,流口巧做成獸嘴。通體施青釉,造型俊秀,製作精美。北宋龍泉窯多孔瓶體一般為多級塔式,寓意五穀豐登,多用於陪葬,瓶高多在25~35厘米之間,有蓋,五孔瓶較多見。該器為北宋龍泉窯精細之作。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 龍泉窯翠青釉蓮瓣紋五管蓋瓶

龍泉窯翠青釉蓮瓣紋五管蓋瓶,北宋,高32、口徑9、足徑10厘米。瓶呈塔式,直口,多層塔式腹,圈足。肩部出五管,瓶體刻劃蓮瓣紋和斜方格紋。蓋面刻劃蓮瓣紋,塔式鈕。通體施青釉,釉層均勻,色澤瑩潤。五管瓶為北宋龍泉窯流行的瓶式之一,肩部多設五管,也有四管和六管的,管與器身不通連。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 龍泉窯青釉劃蓮荷紋塔式蓋瓶

龍泉窯青釉劃蓮荷紋塔式蓋瓶,北宋,高33、口徑9、底徑8.5厘米。盤口,長頸,長鼓腹,圈足。帶蓋,瑞獸鈕。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綠。腹部刻劃蓮花和蓮實紋,間隔水波紋。這種塔式蓋瓶在北宋時期非常流行,蓋鈕形式多樣,有塔式、瑞獸、飛鳥、人首、佛像、鏤空花形、寶珠狀等。塔,代表根基堅固,寓意子孫家業萬世穩固。北宋龍泉窯塔式瓶、佛瓶等為民間盛行的陪葬之器。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 龍泉窯青釉劃花紋盤口瓶

龍泉窯青釉划水波紋盤口瓶,北宋,高32.2、口徑13.3、足徑11.5厘米。盤口,長頸,豐肩,長鼓腹,圈足外撇。盤口,長頸,鼓腹,圈足。通體施青釉,釉色光潤,青灰色胎,胎體厚重。頸部刻弦紋,腹部豎刻六組等距雙陰線紋,中間刻划水波紋。該器造型高大,挺拔飽滿,花紋清晰,細條流暢。青釉玻璃質感強,透明度高,釉色似越窯青釉,溫潤似玉,為北宋龍泉青瓷代表。

北宋龍泉窯常見器型還有梅瓶、執壺、鳳首壺、罐、爐、碗、斗笠碗、盅、碟、粉盒等。清人梁同書《古窯器考》載:「古龍泉窯,土細質厚,色甚蔥綠,妙者與官、哥爭艷,但少紋片,紫骨鐵足耳。」宋人莊綽《雞肋編》載:「處州龍泉縣多佳樹,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需索,益加工巧。」

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宋龍泉窯管窺

北宋早期,龍泉窯的產品以淡青釉瓷器為主,在裝飾技法上多使用「劃花」手法,支燒工藝採用墊圈泥點支燒,與同時期的越窯非常相似,器型也帶有強烈的越窯風格,從器物的外表來判斷,二者很難區分。此後開始出現一些獨特的器型,如夾層碗、五管瓶、龍虎瓶等,在裝飾技法上多使用篦劃紋填充紋飾。在施釉技法上,仍使用傳統的石灰釉,施釉較薄,釉色以青黃色為主。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龍泉窯青瓷刻劃花執壺
口徑7.7、底徑7、高20厘米。淺盤口,細長頸,八稜腹,圈足外撇。流長而彎曲,把手背中間被分成兩股,肩部置有一對系,中間亦分成兩股。腹部的每個區域內都用細線劃滿花葉紋。通體施淡青釉,圈足內部也有釉,足端無釉。此件執壺製作規整,紋飾優美,為注酒器。初創時期的龍泉窯較多地燒造淡青釉產品,生產年代大致在北宋早期。這一時期生產的產品帶有強烈的越窯風格。越窯是宋以前浙江的制瓷中心,唐五代時期是越窯發展的巔峰時期,進入北宋以後快速走向衰落直至停燒。關於越窯停燒的原因,目前主要的觀點是唐五代時期越窯生產規模快速擴張導致燃料不足。越窯的部分工匠轉移到龍泉地區燒造瓷器,因此早期的龍泉窯青瓷產品帶有強烈的越窯風格。這件淡青釉執壺的八稜腹與唐代越窯生產的八稜淨瓶十分相似,線條纖細的劃花紋飾也是五代宋初越窯產品的特色之一。這件執壺年代應該在北宋早期。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龍泉窯青瓷刻劃花夾層碗
口徑14.4、底徑9、高6.7厘米。由內外兩層組合而成,內層呈淺盤狀,盤底有一道弦紋,弦紋內刻劃三朵蓮花紋飾。外層深腹,下腹弧收,大平底,底中央有一圓孔,以碗底為中心,自下而上外壁刻劃有十六瓣蓮瓣紋,蓮瓣的頂部有一道弦紋,蓮瓣紋內有細線條。內外夾層中空。通體是青綠色釉,底部無釉,底中心圓孔邊緣有釉。為龍泉窯淡青釉產品,年代大致在北宋早期。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龍泉窯青瓷刻劃花蓋瓶
口徑8.1、底徑6.9、通高29.5厘米。盤口微斂,喇叭形短頸,溜肩,長弧腹,圈足。頸肩相連處各飾兩道弦紋。腹部用減地法施六道縱向凸稜,將腹部分為六個區間,每個區間內刻劃一花葉紋,中填篦紋,紋飾基本相同。器蓋子口,蓋面呈覆盆狀,上飾篦劃紋,呈水波狀,蓋鈕為寶珠狀,寶珠腰部有凸沿。通體施青黃色釉,玻璃質感強,釉面有冰裂和縮釉現象。器蓋內部、口沿、圈足內部無釉,胎呈青灰色。與浙江龍泉市塔石鄉秋畈村北宋元豐元年(1078)墓出土青瓷瓶的器型、紋飾十分相似,年代推測大致在北宋中晚期。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龍泉窯青瓷帶蓋五管瓶
口徑8、底徑9、高31厘米。器蓋為覆盤式,蓋鈕呈寶珠形,寶珠下部有凸沿,蓋面刻劃覆蓮紋。器身短直口,腹有五節,上四節寬度基本相同。自上往下逐漸外擴,第五節較長,逐漸內收,圈足外撇。第二節處置有等距離的五管。腹部二、三、四節刻逆向斜條狀紋飾,第五節刻劃雙層仰蓮紋,瓣面填充篦紋。釉色青黃相間,玻質感較強。圈足足端和內部無釉,露胎處呈土黃色。五管瓶是北宋龍泉窯的特色產品之一,多出於墓葬,為隨葬用的明器。與此件相似器型的器物在龍泉龍泉市塔石鄉秋畈村北宋元豐元年(1078)墓也有出土,年代推測大致在北宋中晚期。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龍泉窯青瓷盤龍瓶
口徑5.1、底徑6.8、高24.8厘米。盂形口,長直頸,圓肩,深弧腹,圈足。肩部裝飾一道捏制的波浪紋,其上堆塑一條上下翻騰的龍,四足三爪,周圍有花、石、祥雲點綴。器腹上下各飾一道弦紋,中間刻劃纏枝牡丹紋。脛部刻劃仰蓮紋,紋飾中填充篦劃紋。通體施青黃色釉,口沿與底部無釉。宋代龍泉窯多生產此類以龍虎為主題的堆塑瓶,並稱為龍虎瓶。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北宋龍泉窯青瓷蓮瓣紋斂口缽
口徑5、底徑3.5、高5厘米。斂口,折唇,斜直腹,平底微向內凹,腹部刻有仰蓮紋,上劃有篦紋,通體施青黃色釉。蓮瓣紋缽是宋代龍泉窯的典型產品之一,南宋時期也有生產,並且出現了圈足。這件蓮瓣紋缽出土於杭州葛嶺工地,造型規整,簡潔優雅,為宋人的文房用具。
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龍泉窯管窺
南宋龍泉窯較北宋龍泉窯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汝窯首創的石灰鹼釉開始被廣泛運用到瓷器的生產上。南宋龍泉窯青瓷以釉色為勝,產品以素面為主。粉青、梅子青等釉色的瓷器受到時人的喜愛,生產的瓷器遠銷海內外。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瓷弦紋梅瓶
口徑4、底徑6.5、高25厘米。蓋呈覆缽狀,蓋面平齊。瓶口較小,唇外卷,短頸,豐肩,腹部修長,圈足。蓋和瓶身飾滿弦紋。施粉青釉,腹部大部分區域佈滿密集的開片紋,開片處泛黃,釉層瑩潤,從器蓋上可以觀察到二次上釉的痕跡。底部無釉,露胎處呈灰白色。出土於松陽慶元元年(1195)程大雅墓,為該墓出土6件梅瓶的其中之一。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是龍泉窯生產從薄釉向多次施釉發展的轉折時期,這件梅瓶便是最好的實證之一。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瓷琮式瓶
長9.2、寬9.2、高25.5厘米。圓口,短頸,方身,圈足,口徑與底徑相仿。器身四面有橫、豎凸起的直線紋,器身共八節。通體施青綠色厚釉,釉色瑩潤,足端無釉,露胎處呈灰白色。琮瓶,因其造型似史前玉琮而得名。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琮,其實是清末才有的說法。根據台灣大學謝明良的考證,宋人認識中的琮與我們現在所認識的琮有一定的差距。琮瓶的材質除瓷質外還有石質和銅質,後兩者目前僅出於四川窖藏,且年代較瓷質的更早。宋代琮瓶具有某種祭儀功能,明人將此種器型的器物稱之為「蓍草瓶」,多將其用來插花,成為明代文人案頭清供之一。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南宋龍泉窯花形盒
口徑5、底徑5、高4.4厘米。整器平面呈正五邊形,蓋母口,蓋面塑一五瓣梅花。盒子口,直腹,正五邊形圈足。盒身轉角近口沿處刻劃四道波浪形弦紋,與蓋沿處的弦紋相連接,線條流暢,於細節處見匠心。通體施粉青釉,子母口和足端露胎。粉青釉產品為南宋龍泉窯的特色產品之一,釉面光澤柔和,釉色清新淡雅,頗具玉質感。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南宋龍泉窯鬲式爐
口徑11.7、高9厘米。寬折沿,直頸,扁圓腹,下承三乳足。肩部有一周弦紋,腹部至足部各飾一道出筋,三足內側各有一小孔。整器內外施粉青色乳濁厚釉,足端無釉,露胎處呈灰白色。鬲式爐的器型仿自先秦青銅器中的鬲。宋代瓷器的一大特點就是多仿造先秦青銅器的器型。這類器物的用途應是做焚香用的香爐,南宋詞人吳文英《夜行船·贈趙梅壑》一詞中有:「古鬲香深,宮壺花換,留取四時春好」的文字相印證。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南宋龍泉窯青瓷洗
口徑12.5、底徑6、高4.3厘米。敞口,窄沿,圓唇,斜直腹,圈足。素面無紋飾,通體施粉青色厚釉,足端無釉,呈銹紅色,器身薄釉處可觀察到白胎。1958年龍泉金村窯址採集,金村是龍泉南區最為重要的三個窯址群之一。這件洗完整無損,造型規整,唯外腹壁有很多黑色的污漬。宋代龍泉窯以釉色聞名,在釉色的篩選上有嚴格的標準,像此件釉色微瑕的器物就沒有經過當時窯工檢驗,成為一件合格的產品。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南宋龍泉窯黑胎青瓷把杯
口徑8.6、底徑4.4、高3.3厘米。直口,淺直腹,矮圈足,上腹部近口沿處置一圓形把手。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佈滿開片。口沿與足端無釉露胎,胎呈紫黑色。為龍泉窯中的黑胎類產品。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南宋龍泉窯黑胎青瓷碗
口徑8.6、底徑4.1、高5.1厘米。直口,深腹,近底處驟內收,圈足。通體施青灰色釉,釉層佈滿均勻細碎的開片。足端無釉,胎壁較薄,露胎處呈紫褐色。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南宋龍泉窯黑胎青瓷唾盂
口徑16.1、高7.7厘米。淺盤口,束頸,直腹,圈足。圈足與墊餅粘連。通體施青灰色釉,釉層佈滿氣泡和細碎的開片。

發展中的北宋龍泉窯青瓷

南宋龍泉窯黑胎青瓷花口瓶
口徑5.5、底徑5.2、高14厘米。喇叭形六瓣花口,對應的器腹和圈足均呈六瓣花形。束頸,圓弧腹,圈足外撇。通體施青褐色釉,釉面有開片。足端露胎,胎體較薄,呈紫褐色。整齊略扁,為對半合模製成。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