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精美的陶瓷雞首壺(共4張圖片)
  • 21年3月17日 08:3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雞首壺是北方陶瓷的經典器形之一,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雞頭壺瓷器造型了。始見於三國末年,流行於兩晉至隋,因壺肩部塑雞頭而得名。早期的雞頭壺通常是在壺的肩部對稱地貼飾雞頭和雞尾,使其首尾相呼應,雞頭短小,無頸,且與壺體不通,純係裝飾。東晉時,壺體變大,雞頭由裝飾物變為具實用性的張口、引頸之壺流,短尾則變為圓形長柄。東晉晚期,壺的曲柄出現了龍首柄。南朝時,雞頭壺由圓渾變得細長,雞頸加高,雞冠高聳,龍首柄加長。唐以後,雞頭壺逐漸消失。
仿定窯白釉天雞尊,清乾隆,通高24cm。故宮博物院藏。
  天雞昂首引頸,背馱撇口尊。通體白釉刻花裝飾,雞冠、眼、喙、爪、羽毛等均刻畫細膩,將雄雞氣宇軒昂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天雞為傳說中的神鳥,具有吉祥寓意。乾隆時期造辦處曾製作不同質地的天雞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掐絲琺琅天雞尊  
 掐絲琺琅天雞尊,清乾隆,通高18.9cm,身長13.4cm,口徑4.5cm。
  天雞作立身翹首狀,背負螭耳尊,雙翅揚起貼於尊身,足登鏤空雙輪,長尾下垂內卷,尾羽內側立一銅鍍金小天雞。螭耳尊橢圓體,撇口,螭耳鍍金。天雞胸前貼飾片狀彩雲,中間嵌長方形銅鍍金片,其上陰刻「乾隆年制」單行楷書款。整器以紅銅作胎體,掐絲花紋內填入琺琅彩釉,露銅處鍍金。天雞身上隨形作出羽毛狀飾紋,尊表面飾纏枝蓮紋。
  天雞作為一種傳說中的神鳥由來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體形象的塑造則在清代乾隆朝才開始成熟。乾隆時期造辦處曾以不同的工藝製造天雞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天雞尊器形優美,形象生動,色彩富麗,鍍金輝煌,透露著一種之感,體現了乾隆時期琺琅製作工藝的精湛水平。 

東青釉描金天雞花澆 
東青釉描金天雞花澆,清乾隆,高18.3cm,口徑2.3cm。
  花澆呈天雞形,昂首直立,長尾垂地,背馱一個曲柄膽瓶,雞嘴為流,瓶口為注水口。花澆通體施東青釉,雞身遍體以金彩描繪羽翼,瓶體上以金彩描繪蕉葉與螭龍紋。
  天雞是一種祥瑞的神鳥,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之句。此花澆是一件清代宮廷的傳世器皿,器形小巧精緻,描金一絲不苟,體現出皇家用器的高貴大氣。此器既可用來澆花,又可作為陳設器擺放於殿堂中,將實用性與觀賞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白釉刻花雞冠壺 
 白釉刻花雞冠壺,遼,通高26.4cm,足徑7.4cm。
  此壺扁圓形,短流,肩上有一提梁,圈足。通體施白釉,壺身兩面刻花葉紋。此器樸素粗獷的風格反映了遊牧民族豪放的氣質。
  雞冠壺始見於遼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大遼國後,將慣用的皮囊改變成瓷器,早期的瓷壺提手部分形似雞冠並有繫繩的穿孔,故名雞冠壺,此種器形保留了遊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後來穿孔逐漸演變成提梁,體現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藝上推陳出新的創造精神。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