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共20張圖片)
  • 20年7月11日 12:1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越窯為我國燒瓷歷史最早的瓷窯之一。窯址在浙江余姚、慈溪一帶。唐代屬越州管轄,故稱越窯。越窯始自東漢,至唐、五代時是其鼎盛時期,主要燒造青瓷,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成為南方著名的青瓷窯。所燒器物造型豐富,紋樣端莊秀麗,釉質細膩,透明度好,釉色極為優美,青綠色調,渾厚滋潤,其胎體灰白色,淺淡的胎骨使釉色愈加亮麗幽美,釉面猶如一湖清水,唐代著名詩人陸蒙曾讚譽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瓜稜執壺,唐,高20.4cm,口徑5.8cm,足徑7.7cm

執壺撇口,束頸,溜肩,長圓腹,圈足。通體呈四瓣瓜稜形,肩部一側置短流,另一側頸、肩之間置曲柄,與流、柄成十字形的頸、肩之間置雙系。通體內外及圈足內均施青釉。

此執壺造型圓潤飽滿,釉質潤澤,為唐代晚期越窯青瓷的代表作品。

青瓷的燒造至唐代已相當精美,浙江越州一帶所產的青釉瓷器,體現了唐代青瓷生產的時代水平。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直頸瓶,高22.4cm,口徑2.3cm,足徑7.3cm

瓶直口,長頸,頸上細下略粗,碩圓腹,圈足。通體施青釉,釉色瑩潤細膩,髮色純正。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青釉執壺,唐,高13.4cm,口徑5.9cm,足徑7.3cm

壺撇口,短頸,溜肩,鼓腹,淺圈足,圈足上留有五個支燒痕。頸部一側置八稜短流,另一側置曲柄。壺內外施釉,釉色青中閃黃,晶瑩透澈,釉面開細小的紋片。

此青釉壺是陳萬里先生於1936年在浙江紹興得到的,它出土於浙江紹興唐戶部侍郎北海王府君夫人墓,墓誌記載該墓的年代為唐元和五年(810年),因此這是一件有確切年代可考的器物,是鑒定唐代越窯瓷器的標準器,反映出9世紀初越窯器物的燒造水平。

1954年,陳萬里先生將此壺捐獻給故宮博物院。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花瓣口碗,高3.6cm,口徑14.1cm,足徑6.5cm

碗十花瓣口,口以下漸斂,平底,裡外滿釉,釉色青綠,如「嫩荷涵露」、「古鏡破苔」。

越窯是唐、五代及北宋初期著名的瓷窯。唐代中期以後越窯產品的質量逐漸提高,有「類玉」、「類冰」及「千峰翠色」之譽。至晚唐,越窯更加興盛,其中碗的形式很豐富,有荷葉、海棠和葵瓣形,還有仿金銀器造型者。此花瓣口碗為越窯具有代表性的佳品。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四系瓶,唐,高35cm,口徑18.9cm,底徑11cm

瓶盤口,細頸,溜肩,肩部立有圓形四系,橢圓腹,腹下漸收,平底。釉呈青綠色,裡外釉開片,腹下至底部素胎無釉。

青瓷的燒造技術到唐代已相當成熟,尤以浙江越州一帶所產的青釉瓷器更是不同凡響。唐人陸羽在《茶經》中評論各地所產瓷器時把越窯評為第一;清乾隆皇帝也以「李唐越器人間無」之詩句加以讚美。越窯瓷器除具有溫潤如玉的釉質和蒼翠可人的青綠釉色外,造型亦豐富多樣。裝飾方法有刻花、劃花、印花和堆貼等多種。初唐時器物以素面無紋者居多,晚唐時花紋增多,圖案題材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故事和山水流雲等。由於初唐時普遍使用墊燒方法,因此在器底部往往有四五處支釘痕跡。

此器是初唐時越窯瓷中之精品,器形較大,造型規範端莊,為罕見的佳作。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海棠式杯,唐,口徑13.2-8.2cm,足徑5.8cm,高6.6cm

此杯的口沿和杯身造型屈曲有致,猶如海棠花開,杯足較高,外撇。此種造型來源於薩珊金銀器「多曲長杯」,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格。此樣式進入中國後,南北方瓷窯都有燒造,成為唐代較為流行的式樣。

越窯青瓷在唐代代表著南方制瓷業的最高水平。此杯胎質細膩,釉層均勻,反映了當時的燒瓷水平。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壺,高14.2cm,口徑6.1cm,足徑7.4cm

壺撇口,短頸,溜肩,圓腹,橢圓形圈足。頸部一側有八方形短流,另一側為曲柄。壺身飾直線紋四條,將壺身份為四瓣形。壺內外施釉,釉色青中閃黃,晶瑩透澈,釉面開有細小的紋片。

1936年,此注子出土於紹興元和五年(810年)墓,是有確切年代可考的器物,為鑒定唐代越窯器物的標準器,反映出9世紀初越窯器物的燒造水平。唐代稱這種有柄有流的壺為注子。

1954年,陳萬里先生將此壺捐獻故宮博物院。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八稜瓶,高21.7cm,口徑2.3cm,足徑7.9cm

瓶直口,長頸,腹部呈八稜形,圈足外侈。灰白色胎,質緻密。釉呈淺青綠色,唐人陸龜蒙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道出了越窯青瓷的釉色特點。

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中發掘出類似的越窯青瓷器14件,其中一件八稜瓶與此件相似,說明這些越窯器的製作從選料、淘洗,及至成器、施釉、燒製等各道工序一絲不苟,應為當時越窯的上品,可能是供奉宮廷的佳器。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鳥式杯,五代,高5.8cm,口徑7.3cm,足徑4.9cm

鳥式杯仿漢代銅器式樣,敞口微斂,弧壁漸收,高圈足外撇。杯外壁貼塑一飛鳥,頭部高出杯口,伸展雙翅,相對處飾鳥尾為柄。內外均施青釉,釉色青綠微閃黃色,釉面有細小的開片紋。鳥身刻劃線紋、圓點紋,鳥尾劃直線紋。

此杯造型新穎別緻,所飾鳥兒栩栩如生,既是一件實用器皿,又是一件可供觀賞的藝術品,其獨到的審美意境耐人尋味。同類器物在浙江省博物館也有收藏。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刻蓮花紋盒,五代,通高4.8cm,口徑8.8cm,足徑5.4cm

盒直口,外撇圈足。盒蓋面坦平,直口。蓋面刻花,中心為一蓮蓬,外環蓮瓣一周,蓋邊與盒底中腰各有弦紋一道,盒裡外及足內滿釉,釉呈青黃色。

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質地細膩,胎體輕薄,釉面光滑,造型趨於秀美,刻花技法更加成熟。這件越窯刻花盒為五代時的瓷器精品,器物施滿釉,釉薄而勻,明顯與唐代越窯不同。五代時期,更多地注重花紋裝飾,刻花、印花、劃花技術發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階段。裝飾題材進一步拓寬,人物、鳥獸、花草一應俱全,其蓮瓣紋是越窯瓷器裝飾中最有代表性的紋飾,蓮瓣寬厚肥碩,有的花瓣中還有脈絡,花瓣層次重疊者居多,單層者較少。此盒所刻蓮瓣線條圓潤,刀工犀利,技藝嫻熟,富有真實感,顯示出越窯裝飾的發展與成熟。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菱花口盤,五代,高2.1cm,口徑10.7cm,底徑5.3cm

盤口呈菱花狀,斜壁,平底。裡外施青釉,釉色瑩潤純正,外底有支釘痕。

這件菱花口盤,口沿線條流暢,盤壁淺薄,給人以輕巧玲瓏之感。釉面有明顯經使用而留下的磨痕,說明是一件令人喜愛的傳世珍品。

花口盤自唐代中晚期開始流行,其造型受同時期金銀器影響,至五代時最為盛行。此時的瓷器受金銀器造型的影響較大,不僅盤多做成花口,瓶也多作成瓜稜形。五代時期的花口盤與唐代相比,口沿變化更為豐富,有五瓣、六瓣甚至十瓣口的器物。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執壺,五代,高19.7cm,口徑9.7cm,足徑7.6cm

壺撇口,短頸,溜肩,長圓形五瓣瓜稜腹,淺圈足。壺身一側置彎流,另一側置連於口、肩之間的曲柄,肩部置對稱豎系。壺內外及足內滿施青釉,釉面開細碎片紋,壺流根部積釉處產生窯變現象。

經對唐、五代墓出土陶瓷執壺進行對比研究後發現,與唐代執壺相比,五代執壺的構造更趨合理,特別是壺流明顯加長,便於實用,這件青釉執壺就是最好的例證。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數釉色動人,還看越窯!

越窯青釉瓜稜執壺,宋,高23cm,口徑12.5cm,足徑9.1cm

執壺撇口,直頸,四瓣瓜稜形橢圓腹,一側置彎曲的長流,另一側置曲柄,流與柄之間有雙條形系,圈足。外底刻有「太平戊寅」四字。通體施青綠色釉。「太平戊寅」即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

這是一件帶有明確紀年的瓷器,為越窯瓷器的斷代提供了標準器。此執壺反映了北宋早期越窯執壺的特徵,如四瓣瓜稜形腹、壺流較短等,為研究越窯執壺的演變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