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憲年制」款粉彩鵲梅紋觚(共2張圖片)
  • 19年10月30日 04:2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花觚是一種仿古造型的插花用器,早在商周時期青銅觚已出現,當時是一種酒器。宋代以後,觚逐漸演變為插花器,清代以後各種釉彩的瓷質花觚相當流行,成為常見的陳設瓷。本文來介紹一件民國時期“洪憲年制”款粉彩鵲梅紋觚。

圖2

  這件粉彩鵲梅紋觚(圖1),高21.2、口徑12.3、底徑8.5厘米,敞口,觚身細長,中部略鼓,底部外撇,淺圈足。外壁口部至上腹部以粉彩繪臘梅一枝,枝幹折曲,枝上有綻開的粉紅色梅花數十朵,又有兩隻灰喜鵲立於枝頭休憩,即傳統紋樣中的“喜鵲登梅”紋。器身中部圓鼓處裝飾錦地粉彩花卉紋,下腹部則以粉彩繪一枝折枝花卉紋,瓷觚底部有白地紅章“洪憲年制”四字篆書款(圖2)。整個器物造型修長,紋飾雅致。 

  作為陳設瓷的花觚,在明清至民國時期皆很流行,其造型大體相似,而各時期又有所變化,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介紹:“口大腹小者謂之花觚,明制者身假直下絕無波折,康熙以後則腰際凸起,略如香案中插花之具……至乾嘉,則有鏤金、錯采、錦堆成片者,有一種口絕侈而身甚瘦,直下無曲折,而身際盤有凸螭一條者。”這件粉彩鵲梅紋觚造型便是“腰際凸起”,延續了康熙以後的花觚器型特徵。 

  “喜鵲登梅”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一。梅花一直以來深受文人青睞,它與蘭草、竹子、菊花一起並稱為“花中四君子”,又與松、竹一起並稱為“歲寒三友”,北宋王安石《梅花》詩云:“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應該說梅花“凌寒獨自開”的精神品質是古代文人最看重的。此外,梅開五瓣,也被人們認為寓意著五福吉祥。而喜鵲則一直是民間百姓所喜愛的“報喜鳥”,它的叫聲婉轉動聽,象徵吉祥,自古便有“畫鵲兆喜”的風俗。喜鵲和梅也常常被結合在一起,南宋時詩人洪咨夔便作有:“鵲噪梅梢喜報晴”的詩句,而明清時期的文人畫中,更是常將鵲與梅構於一圖,最終形成了“喜鵲登梅”的吉祥圖案題材。 

  民國時期,“洪憲年制”款的瓷器是較為多見的,這其實是一種偽托款。眾所周知,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1915年12月袁世凱恢復帝制,宣佈第二年改元“洪憲”,但很快被護國運動推翻,洪憲年號實際上不到100天。袁世凱在位期間確實派人在景德鎮燒造過一批瓷器,據趙汝珍1942年出版的《古玩指南》中介紹:“民國成立,繼之而起者則有袁項城(即袁世凱)之洪憲瓷。先是項城醞釀稱帝,照專制時代之慣例,登極時必造瓷以資紀念。遂派公府庶務司長、瓷學專家之郭葆昌氏,為九江關監督兼理陶務,監督、經營燒造事宜……底款則一律為紅色篆書‘居仁堂’三字。”所以真正的洪憲瓷應篆“居仁堂”款,《古玩指南》中又說:“瓷業中人,因見洪憲瓷見重於世,鹹以‘洪憲年制’‘洪憲御制’或‘洪憲元年’等偽款筆於器底,以資號召,實則真洪憲瓷固無洪憲字樣也。”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