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仿明瓷片上的莫愁湖待渡亭(共3張圖片)
  • 22年9月17日 08:0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清仿嘉靖款瓷碗內底瓷畫

  “湖亭接迴廊,待渡可納涼。水月看荷花,莫愁此為鄉。”——這塊清代仿嘉靖款瓷碗底(圖1、2),出水於南京莫愁湖清淤時,巴掌大的青花圖式,畫的正是那個年代南京莫愁湖迴廊與待渡亭的一角。這塊瓷片令人驚艷之處在於,與筆者最近攝影的一幅莫愁湖照片(圖3)相比較,石、樹、亭、岸、雲、水、蓮,視角所至,畫意豐富,竟有著超越時空的影像“還原感”。由此,我們也可以想見,這類民間小唱一直流傳下來真是有淵源的。

圖2 清仿嘉靖款瓷碗外底

圖3 作者拍攝的南京莫愁湖迴廊與待渡亭

  莫愁湖,位於南京市建鄴區外秦淮河西側,是南京主城區內僅次於玄武湖的第二大湖泊,有“金陵第一名勝”的美譽。史料記載,六朝時期,長江南岸線北移,莫愁湖形成。南唐時期,時稱“橫塘”,因其依傍石頭城,亦稱“石城湖”。明朝初年,莫愁湖沿湖畔築樓台十餘座;明朝中葉,莫愁湖為徐達後裔、魏國公徐氏別業,成為金陵名園之一。 

  莫愁湖屬於淺水湖泊,由長江、秦淮河沖積平原的低窪處積水而成,原是秦淮河入江口河槽。清朝乾隆五十八年,沿湖修築樓台十餘座;咸豐年間,建築及花樹毀於戰火;清朝同治十年重建莫愁湖,湖景漸復舊觀。1929年莫愁湖被闢為公園。1961年,莫愁湖設往返於湖心亭與待渡亭之間的渡船。1966年中斷。 

  古陶瓷收藏家王佩遜說,在歷朝經代的過程中,圍繞莫愁湖的周圍一直有許多民居,清代尤其多了一些商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做旅遊生意的很多。在莫愁湖歷次清淤中都出水出土了許多青花的明清器物的瓷片,也不奇怪,說明這裡曾經的人氣與生活氣息。 

  莫愁湖因一個故事而得名。傳說一位名叫莫愁的河南洛陽女子,幼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她文靜、聰明好學,採桑、養蠶、紡織、刺繡樣樣拿得起來,還和父親學了一手採藥治病的本領。15歲那年,父親在採藥途中不幸墜崖身亡,莫愁因家境貧寒,只得賣身葬父。當時有一位“盧員外”在洛陽做生意,見莫愁純樸美麗,很同情她,便幫助莫愁料理了她亡父的後事,帶她來到梁朝京城建康(南京),莫愁因此嫁進盧家,成了盧員外的兒媳。 

  盧員外在梁朝為官。一日,梁武帝聞報水西門外盧家莊園牡丹花開,便著便服來員外家賞花,梁武帝偶然見到莫愁花容月貌,不由神魂顛倒。回宮後,寢食難安,終於想出一個毒計,害死了盧公子,之後傳旨選莫愁進宮為妃。莫愁得知,悲憤交加,決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遂投石城湖而死。 

  後來,百姓為了紀念她,紛紛來到湖邊喊她的名字,硬是將“石城湖”叫成了“莫愁湖”。梁武帝聞訊,自感慚愧,於是寫下了《河中水之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子字阿候。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北宋《太平寰宇記》載:“莫愁湖在三山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 

  清朝咸豐六年,莫愁湖之亭榭等建築及花樹皆毀於戰火。清朝同治十年,直隸總督曾國藩修復湖心亭、勝棋樓、郁金堂、賞荷亭、光華亭等,並廣植花柳及蓮荷、荷花,成為莫愁湖又一景觀。民國元年,粵軍揮師北伐成功後,為紀念犧牲的將士,將61位陣亡將士遺骸運回南京,安葬於莫愁湖南岸。民國三年,巡按韓國鈞撥官錢修葺樓台,並於湖西南隅拓地築亭,帶以小池,編茅引泉,景觀尤佳。 

  《瓷藝》一書說,明代嘉靖瓷器的青花,多以藍中泛紫為主。除以色澤取勝外,造型、品種更加多樣,多為文具、餐具盤碗。除青花外,五彩瓷喜用紅、黃、綠、赭重色和鮮亮的孔雀綠彩,繪以紋飾,華縟絢麗,風貌清新。青花五彩的製作也是自嘉靖朝開始發展的。還有斗彩是以仿成化器為宗,有高士杯、嬰戲杯等。單色釉仿燒龍泉的東青釉、霽藍、回青釉及低溫的茄皮藍、孔雀綠、瓜皮綠諸色,釉色明艷晶瑩,都很成功。這個時期的款識為“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書,剛柔相濟,用筆流暢。民窯大多是仿前朝的東西,也是如此跟進的,當然民窯工匠寫的精準性無法與官窯同語。這塊瓷片可謂是民窯“清仿明”之標本。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