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加彩瓷器(共6張圖片)
  • 20年5月21日 22:2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青花加彩瓷器是青花加彩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瓷器裝飾技法。明成化時景德鎮窯始創,清雍正時又有進一步發展。先以釉下青花在坯上描繪勾勒,掛釉燒成後再用釉上彩填塗或點綴成完整花紋。

青花加彩瓷器

近人認為斗彩可分為以下幾種:點彩即全器圖案主要是釉下青花畫成,只以釉上彩稍加點綴;覆彩即在釉下青花圖案上覆蓋釉上彩色;染彩即在青花圖案輪廓邊沿用釉上彩烘托相襯;填彩即青料雙勾輪廓線,釉上填入彩色;青花加彩即全部圖案主要以青花構成,只是部分使用釉上填彩。

青花加彩瓷器的技術前提

  青花加彩的誕生有三個重要的技術前提,即青花雙鉤填色技法的出現、釉上五彩工藝的成熟和復合彩方法的創造。這三者的相互組合.催生了青花加彩。

  1.青花雙鉤填色技法的出現青花瓷從元代後期興盛以後,繪畫筆法不斷演進。明宣德時,已經將雙鉤填色作主要筆法。成化起,以細而均勻的線條勾勒後填色成為基本的繪畫方法。

  雙鉤填色方法的廣泛應用,無疑給青花加彩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或者說某種程度上啟發了以釉下青花勾勒線條和以釉上彩填色的斗彩技法的採用。青花加彩所習見的蓋彩、染彩、點形等方法,都需基於釉下青花的雙鉤輪廓。

  從明代青花加彩的發展進程看,宣德青花上部分採用雙鉤填色方法,青花加彩中也部分採用了釉下青花雙鉤釉上彩填色的方法。成化官窯青花普遍使用雙鉤填色筆法,成化青花加彩亦基本採用了釉下青花雙鉤、釉上彩滇色的斗彩方法。青花和青花加彩繪畫筆法的一致性,說明青花瓷的雙鉤回法是青花加彩的重要技術前提。

青花加彩瓷器

  2.釉上五彩工藝的成熟

  在長期的制瓷實踐中,釉上五彩工藝逐步成熟,為青花五彩的出現提供了又一技術前提。

  遼宋時,紅、綠、黃、紫、金、褐、黑等釉上彩已被陸續用於瓷器裝飾。金代北方磁州窯已能熟練地用黃、紅、綠、黑、金等色繪製線描的釉上五彩,山西侯馬金代明昌七年(1196年)墓出土的釉上五彩瓷證明12世紀末北方已盛行五彩器。

  元代時北方窯的五彩裝飾非常普遍,現藏於海內外博物館的不少磁州窯五彩大罐、五彩碗、五彩玉壺春瓶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與此同時,南方景德鎮窯在元代中後期也開始嘗試燒製釉上五彩。東南亞出土過一些卵白釉加紅綠彩的小碗、小杯,景德鎮窯址也有少量標本出土、說明元代後期卵白釉加彩已進入商品化生產。浙江杭州地區還發現過-件青白釉五彩碗殘片。畫有紅綠彩水草紋,應屬景德鎮窯元代產品。

  元末明初景德鎮窯的釉上五彩質量似有-個飛躍。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五彩獅子戲珠玉壺春瓶、根津美術館藏五彩寶相花紋玉壺春瓶,畫法流暢,釉彩艷麗,是非常成功的五彩瓷。載於日本《世界陶瓷全集》的這兩件器物,紋飾中互相獨立的變體蓮瓣帶有元代風格,而蕉葉中莖雙線勾成且不填色又有明代特徵,因而屬元末明初作品。從中可以看出明初時釉上五彩的工藝已建立在-個比較高的技術起點上,為青花五彩出現提供了保證。

青花加彩瓷器

  3.復合彩方法的創造

  復合彩的生產有兩個步驟,第一步燒出釉下彩,即在生胎上繪畫、罩釉後再燒製。第二步在燒就的釉下彩上繪畫,經第二次燒製後完成全部工藝。-般第一步採用高溫(1200℃以上)燒製,第二步採用低溫(800一1000℃)燒製。

  復合彩工藝由宋元磁州窯創造。1987年河南禹州出土過一件白地黑花加彩罐。器物先用釉下黑彩繪山水人物,再在輪廓線內填赭石色,屬於最早出現的復合彩工藝。在河南磁州窯窯址還出土過白釉黑花加翠綠彩的殘片。這兩起重要出土證明磁州窯的白釉黑花加彩有多種,是復合彩的雛形。

  元代的青花瓷在14世紀中至正年間開始興盛,據有關報道,東南亞出土過青花綠彩玉壺春瓶。景德鎮在元代時生產過彩上紅綠彩器,這些紅綠彩的裝飾方法和磁州窯產品相似,推斷是受北方窯影響,因而北方磁州窯採用的復合彩工藝應用於青花是可能的。

青花加彩在自身演化中,技法由單一到複雜,釉上彩由單色到多色,有許多品種。

    按釉上加彩數量劃分,有青花單彩(如青花金彩、青花紅彩、青花綠彩等)、青花雙彩(如青花黃綠彩)和青花五彩等。青花五彩泛指釉上彩數量在三種以上的品種,如宣德時的青花五彩、成化時的一部分斗彩、嘉靖萬歷時的五彩等。

    明代的青花加彩主要有青花加彩、青花五彩、斗彩和五彩等名稱。

    1.青花紅彩

    青花紅彩又稱青花抹紅,主要出現於明初永樂和宣德的官窯器上。從青花和釉上紅形所佔比重看,有些以青花為主,有些以紅彩為主。如青花紅彩海水海獸紋,有的用青花畫海水、紅釉畫海獸,有的則相反。

    2.青花黃綠彩

    宣德官窯中有青花黃綠彩盤,外壁以青花勾勒海水紋,加填綠彩,又分飾黃彩游魚四條。這種青花黃綠彩非常珍稀,窯址也未見出土。

青花加彩瓷器

    3. 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泛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拼逗繪畫的器物, 但青花五彩習慣上專指宣德製品和後朝的仿品,明後期嘉靖、萬曆的青花五彩簡稱五彩。

    宣德青花五彩採用了多種青花加彩繪畫方法,主要歸納為兩方面:

    (1) 青花勾勒輪廓線,釉上彩在輪廓線內填色。這種工藝演變出成化斗彩。

    (2)青花和釉上彩各自獨立繪畫紋飾的局部,拼逗出全部紋飾。這種工藝演變出嘉靖、萬曆五彩。

    4.斗彩

    歷代文獻和陶瓷考古界,對斗彩的含義歧義頗眾,斗彩和其他青花加彩間的區別又往往難以劃清。

    (1)對斗彩命名的不同理解。

    怎樣理解斗彩命名,歷來有三種基本看法:

    認為從工藝方法命名–認為斗彩是由不同釉彩拼逗組成圖案紋飾的方法。

    清乾隆年間《南窯筆記》講了斗彩、填彩和五彩的區別:青花和釉上彩拼逗合繪同一紋飾的稱斗彩;青花雙鉤輪廓後釉上彩填色的稱填彩;用各種單一釉上彩繪畫的稱五彩。用現代的陶瓷理論看,斗彩和填彩是從不同側面講青花加彩,斗彩講的是青花加彩的工藝特徵,填彩講的是青花加彩的繪畫筆法。從兩者關係看,斗彩有從大而小三個層次的拼逗方式,填彩是具體筆畫拼逗方式中的一種。

    認為從釉彩顏色命名–認為斗彩是豆彩,即豆綠色的彩,這種觀點又有兩種稍有差異的說法:

    第一種觀點認為豆彩是豆青地五彩。晚清寂園叟《陶雅》中將豆彩理解為豆青地五彩,雖望文生義但還說得通。但把豆青地五彩定名為豆彩,又引申為斗彩,認為斗彩是豆青地五彩則因偷換概念而導致結論錯誤。

青花加彩瓷器

    第二種觀點認為成化斗彩中有一種豆綠色彩,因而稱豆彩。日本陶瓷書刊中講到成化斗彩,都寫作豆彩,理由是”(豆彩始自明成化時期,這是一種柔潤、富有光澤的五彩。其淡綠色彩與蠶豆相似,故亦稱豆彩。”且不論成化斗彩中並無類似於豆綠的釉彩,這種望文生義的結論,抽去了斗彩作為一種特殊的紋飾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而成的本意。

    認為從釉彩繁華命名–民國初許之衡《飲流高說瓷》中將豆彩、斗彩、逗彩分別解釋,認為叫豆彩是因為花紋中豆青色最多,佔十分之五六,又認為”或稱斗彩,謂花紋之攢簇有類鬥爭。或稱豆彩,謂彩繪之駢連有同逗駢。”許之衡以紋飾的華美和釉彩的繽紛來解釋斗彩,應屬捨本求末了。

    (2)斗彩的含義

    斗彩,又稱逗彩。”斗”是接合、拼合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合組成紋飾。斗又通逗,逗有招惹、逗引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之間互相呼應配合。

    廣義上所有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繪畫紋飾的都可稱為斗彩,涵蓋所有的青花加彩。

    狹義上斗彩專指成化官窯生產的青花加彩器,後代燒製的仿成化或具有成化風格的青花加彩器也稱為斗彩。

    因而我們習慣上稱為斗彩的有兩個要素:

    工藝要索–採用以填彩為主的斗彩工藝,具成化瓷風格。

    時間要素–成化官窯生產和後代的同類產品。

青花加彩瓷器

    5.五彩

    在陶瓷史上被稱為五彩的有兩類不同的品種:一種是明後期嘉靖、隆慶、萬曆至天啟早期生產的青花加彩,屬青花和釉上彩結合的復合彩;另一種是明後期至康熙民窯中更為盛行的單一的釉上五彩。因此在命名上,應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

    明代後期的青花五彩或五彩習慣上專指明後期風格的青花加彩。和明初青花五彩不同的是,明後期青花五彩的青花已退化為配合繪畫的一種釉彩,而失去了構圖的主導功能。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