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陶瓷鑒定的現在方法,斷定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各歷史時期陶瓷燒製的時間、地區、窯口、窯系及辨明真偽的工作。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古陶瓷鑒定的現在方法。
從20世紀50年代起,科技工作者逐漸使用現代科技方法鑒定陶瓷,如用碳14測定法和熱釋光檢定法測定陶瓷的時代;用電子顯微鏡和手持式顯微鏡,檢定陶瓷的質地和結構;用制陶瓷的模擬實驗,斷定燒製溫度等等。
我國古陶瓷源遠流長,不僅種類繁多、風格各異,而且工藝精湛,文化、科技內涵豐富。因此,它有著極高價值。正因如此,一些不法者在瘋狂盜掘、走私古陶瓷的同時,還大量仿製歷代名瓷、燒製偽贗品。由於不法者在仿製過程中借用高科技手段,使一些高仿贗品幾乎達到了亂真的程度。對此,如何準確地、無損傷地鑒別它們是仿製品、出土品、傳世品,以維護國家和個人利益,打擊不法行為,已迫在眉睫。
而相對古董、陶瓷等古玩,因其外觀的多樣性與不規則性,一方面要求顯微鏡有很好的調焦設計,以便適應不規則面的調焦觀測;另一方面需要相對較大的倍率;而且,因現在古玩交流、拍賣交易的火熱升級,需要現場觀測與鑒定,所以,要求anyty顯微鏡是便攜式的,可隨時隨處進行顯微觀測。
已往,傳統的陶瓷鑒定方法,多是通過眼觀、手摸、耳聽等感官手段,從陶瓷器的紋飾、器型、釉色、胎體、款識等方面來鑒別、判斷,而若對古陶瓷的色釉、胎體成分進行分析,對其燒成溫度、燒製氛圍進行測試,大都會對古陶瓷器物造成損傷。面對近年來出現的一些高仿瓷,傳統的陶瓷鑒定方法顯然已力不從心了。再者,傳統鑒定方法,無法確定胎、釉成分;對器形、釉彩,甚至紋飾的敘述均無量化標準。從這幾方面看,建立科學的古陶瓷鑒定體系已勢在必行。這是與會者的共識。
正如著名陶瓷鑒定家耿寶昌先生在研討時所言:現在有些造假者,手中有標本,甚至整器,做起假來很可亂真。如果不依靠先進的科技手段去檢測,則很難識別他們。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古陶瓷鑒定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傳統的“目鑒”方法與“科鑒”方法相結合,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
汪慶正先生對此也深有感觸,他以自己的親自經歷,來告誡大家,在文物鑒定上,誰要是說“百分之百地正確,永遠不會出差錯,那是吹牛!”在古陶瓷鑒定上更是如此,“我們有前車之鑒呀!”尤其是現在,如果不使傳統的鑒定方法與科技手段相結合,不建立起古陶科技鑒定體系來,那麼,“弘揚祖國陶瓷文化,就有可能成為一句空話,大話。”
以上就是關於“古陶瓷鑒定的現在方法”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