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共18張圖片)
  • 19年8月21日 22:2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景德鎮釉上五彩是從元明的紅綠彩和「大明五彩」發展而成的。清康熙年間五彩與青花成為兩大主流品種。五彩題材廣泛,構圖新奇,形象概括,用筆洗煉,線條剛勁,色彩明艷,具有濃厚的民間藝術風味,是瓷苑一枝古艷的奇葩。

一、康熙五彩的色彩特性及判定

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緊張代表作,五彩中的顏色除礬紅以外,綠、黃、紫、藍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寶石之感,色彩光艷奪目,燒成溫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一)紅彩:五彩中的紅彩,是用皂礬(三氧化二鐵)製成。製作時要經牛皮膠浸泡,以浸膠3至10年的礬紅為好用。在上彩時需參加肯定量的鉛粉和牛皮膠,用水輕輕沾染,以中鋒用筆,懸腕以拉線法刻畫。燒成後色彩美麗冷靜,紅得像寶石,而且有條理。清末以後,紅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調油平填,紅中泛橙而漂泊於釉面,手感粗糙,更無礬紅的光澤和潤滑。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二)藍彩:康熙五彩的一個龐大突破是發明白釉上藍彩。藍彩常泛紫灰色,彩層特厚,彩的邊沿有一層蛤蜊光暈,但由於藍彩仍處於草創階段,常有脫釉或失透的情況出現。以往的藍彩皆由青花(釉下)取代,故有青花五彩之稱。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三)黑彩:是用青花料滲松香油畫於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爐燒烤。由於受到制筆、制油及制料工藝的束縛,早期康熙五彩的玄色線條顯得不挺,斷續及毛糊,不敷黝黑,乃至帶褐。厥後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淆調成,經低溫火烘燒,因此黑彩才開始變得黝黑發亮。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四)黃彩:康熙時期的黃彩照舊以三氧化二鐵為底子質料,其特性是色層透亮光顯,清新搶眼,與後期時多用銻黃(氧化銻)而形成帶粉質層的不透明黃彩迥然差別。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五)綠彩:一樣平常都厚似琉璃,光澤燦然,而由於色質透亮,常用來烘托黑彩。

(六)金彩:金彩釉料的製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缽內用水混淆,直到水底出現一層金的沉澱,取出而保持乾燥,用時溶於適量的牛皮膠內,滲入鉛粉,在胎上刻畫燒成,永不褪色。但金彩一樣平常與毛刷類物品會產生靜電反應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雞毛撣子撣掃。

(七)紫彩:康熙時紫彩髮色還不穩固,常發烏髮灰,色地易開裂成碎紋,用放大鏡便可看到。

(八)花翠(粉赤色):這在康熙五彩中是鮮為人知的色彩。它是用紫彩加以配方而製成偏赤色的透明釉。它與雍正後出現的粉彩胭脂紅或洋紅在表面上極其相似,很易餚雜。但花翠是潔白(含鉛質的透明釉)滲石英配製,顯得透明,而粉彩的洋紅是玻白 (含砷)上渲染紅彩而顯得不透明,色基上是雷同的,但兩者的質感截然差別,因此花翠也就成了辨別康熙五彩的點金石。實在雍正初期的五彩器也用花翠,因此花翠很輕易被人誤以為早期粉彩,而實在雍乾時洋紅的出現並引進陶瓷裝飾,才真正孕育著粉彩的誕生。

(九)蛤蜊光:康熙五彩器的彩釉,其釉面及釉彩都抖擻一股如珍珠外貌、柔潤蘊藉的蛤蜊虹彩,特殊是沿著彩繪的紋飾周邊的白地,更明顯閃現這種蛤蜊光彩。

新仿的彩繪器,也以化學質料調配出乍看類似的光彩,但這些仿器的胎面及釉彩上的彩暈漂泊,更像五光十色的繚眼火氣,有如火水或汽油在陽光下反射的彩暈,一看便知年份尚淺,火候未到,關鍵照舊新釉料與古彩的化學成份是差別的。

二、康熙五彩的繪畫工藝判定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現在我們還沒有發現清代著述中有關於康熙五彩彩繪工藝的筆墨紀錄。要探究相干題目,只有通過當代五彩工藝體現出來的與康熙五彩雷同的藝術結果,從而熟悉其時的工藝特性。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五彩彩繪工藝分為繪畫和填色(包羅染色)。繪畫用的有黑料和礬紅料。黑料用油調勻成泥狀,礬紅用膠水調成。畫筆要飽含料色,運筆時敲擊筆桿產生振動,使筆肚中的料色逐步流注至筆尖上。畫筆講求用尖齊圓健的狼毫。使腕運指要使筆鋒隨器物外貌升沉而變革,畫出的線條要料色濃重、勻淨、圓勁。用禿筆畫的細點,要渾圓、飽滿。用筆講求力度,但不可恣肆、瀟灑。運筆疾速,會導致近似「飛白」,反成破裂的筆觸。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染色,五彩上只用礬紅料洗染。先用料筆將礬紅料填在風景上,再用洗染筆稍蘸淨水,將筆鋒壓扁成平齊的外形,一筆筆將礬紅料洗刷開。用筆要輕,使赤色呈由深到淺、從濃到淡的天然過渡。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填色,指將五彩中的綠、藍、黃、紫、金等料色填入表面線而接納的平填法。這幾種料色預先都要研成泥狀,填色時用筆將料色與水調成肯定濃度,填筆要飽蘸料色,沿黑料畫的表面線一個個塊面地平填,濃度、厚度須勻稱、平整。全部傳世的康熙五彩都只有黑(畫表面線)、礬紅(畫表面線、洗染)、黃、綠(分大綠、苦綠、水綠)、紫、金等幾種固有穩定的料色,這些固有的料色不相互配成新的色料。除礬紅可洗染濃淡,其他的料色深淺、濃淡是同等的。

三、康熙五彩的裝飾特色判定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1、構圖平面化:康熙五彩裝飾在陶瓷立體器型上,與造型特性要求和諧同一,裝飾的重要特性就體現在平面化。第一,平面化的構圖。在「開光」式的構圖中,鑒戒了中國畫(現實上仿晚明清初木刻版畫)的構圖特點,講求疏密、主次關係。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2、形象程式化:康熙五彩花鳥的藝術形象起首附屬於器形上的裝飾性,依附於二維空間中的形體佈局。在如許的藝術範疇內,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和極大的創造力,提煉、概括天然的形態,用浮誇、變形的伎倆突出其典範特性。把天然生態的多樣性和生動性歸納為符合陶瓷裝飾理念的程式化格局。把「外師造化」的繪畫性動態特性定型為工藝製作性的靜態形象。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3. 色彩裝飾化:五彩的色料在瓷胎釉上彩繪後,經爐內750℃-800℃的烤燒,色彩呈玻璃質狀態,透明度、光亮度、純度都很高。透過色彩可以看到下面黑料刻畫的風景,釉面上又敷上了一層晶亮閃光的繽紛色彩。由於五彩色彩的材質特點和彩繪工藝的要求,五彩的填彩具有獨特的裝飾性。

四、康熙五彩瓷器別的方面的判定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五彩瓷是指在燒好的白瓷上用紅、黃、綠、藍、紫5種(種類可多可少,但紅彩不可少)根本彩料繪畫,再經低溫烘烤而成的瓷器。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青花加五彩,另一種是純粹的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斗彩又有區別,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勾線,用釉上彩填色;青花五彩則指釉下青花部門被看成藍彩利用,與釉上彩構成畫面。五彩瓷最早見於明宣德年間,嘉靖、萬歷時廣泛應用,至清代康熙時最負盛名,雍正後期至乾隆年間漸漸為粉彩所取代,直至光緒才有仿康熙五彩出現。康熙五彩燒彩的溫度為800度左右,比粉彩要高,故有「硬彩」之稱;又因其多作為仿古器,故又稱為「古彩」。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康熙五彩的重要成績是發明白用釉上低溫藍彩和黑彩。藍彩美麗奪目,多繪山石,使徒壁生輝,用於替換明代的青花色調而製成純粹的釉上五彩,色彩美麗奪目。黑彩色黑如漆,黑暗光亮,濃厚冷靜,多用於勾勒表面和點染局部,使之收到中國水墨畫的藝術結果,大大豐富了五彩瓷的體現伎倆,較明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康熙五彩瓷器鑒識與判定

康熙五彩為一代名作,從清嘉慶至民國多有仿品上市,辨別真偽還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康熙盤、碗、瓶、罐類的器底一樣平常均能見到顯著旋紋痕及黑疵。

(二)除少數官窯器的圈足圓渾潤滑外,大多民窯器的圈足邊呈尖狀,而且有斑塊殘破的徵象。

(三)釉面微微凸起,釉料看上去有堅固感,四周有閃耀的「蛤蜊光」,紋飾周邊有光暈。尤以藍彩為甚。

(四)由於人物模擬陳老蓮畫法,山川多仿王惲等,其繪畫風格應大要相近。人物臉部都不端正,只勾表面不填色,否則為後仿。

(五)瓶、罐類器的底足每每有二層台的硬折角,其折角圓渾者為後仿。

(六)器物底足內題「大明成化年制」或畫秋葉、鐘鼎的,大多是康熙中、後期產物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