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1890年6月,在經歷了幾度大崩潰後,梵高的情緒非常不穩定,完成《雛菊與罌粟花》沒多久,年僅37歲的梵高就舉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歷經一百多年,《雛菊與罌粟花》仍舊如梵高完成作品之時的模樣,色澤鮮亮,筆觸歷歷可見,每一筆,都流淌著梵高對生命的熱愛。
雛菊清麗姣嬈、生意盎然。在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奧菲利婭發瘋投河那場戲中,她一邊唱著自編的歌謠,一邊編織花環,組成花環的四種花中,其中一種就是雛菊。罌粟花絢爛華美、香氣濃郁,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之一。古埃及尊稱罌粟花為「神花」,它也是十二星座中的天蠍座的象徵。
雛菊與罌粟花不是名貴之物,花朵采自於梵高自殺的那片荒原,以他對生活的飽滿熱情描繪了出來,畫作折射出這位狂躁而壓抑的繪畫大師的另一面。就像怒放的雛菊和罌粟花一樣,梵高在生命最當年華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永遠綻放在最美麗的時刻。沒有人能夠像他這樣熱愛生活,然後決絕的死去。
梵高的畫作,從最早灰暗克制的色調,再到後來亮麗而充滿生機的色彩,奔放、像火焰般的筆觸。與梵高去世之前的《星空》《鳶尾花》《自畫像》《向日葵》等作品有所不同,畫作顯得寧靜而美麗。也許《雛菊與罌粟花》是在狂躁不安、孤獨抑鬱之後短暫平靜時完成的作品,充沛的感情、對生活的無限渴望以及創作時迸發的靈感,讓我們從《雛菊與罌粟花》體察到一個摯愛生活的梵高。
梵高對色彩的運用是最讓人驚歎的。在《雛菊與罌粟花》中,他用乾淨簡練的線條勾勒出白色圓桌和樸素的陶瓶,紅色的罌粟花、淡綠色背景、白色的雛菊和桌面構成了畫面的主色調。精巧的佈置、靈動的筆觸、飄逸的線條,構成極具視覺感的畫面,花兒盛開的勃勃生機躍然紙上。《雛菊與罌粟花》就像一團熾熱燃燒的火焰,梵高將飽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轉化成醉人的美麗。
畫中的花瓶是一隻普通的蓄水器,在梵高曾提及加歇醫生的房間,「擠得就像一間枯燥無味的古董鋪,除了一些印象派畫家的油畫以外,儘是黑色的古董。」不過,這裡有許多可以插花的瓶瓶罐罐,「這些玩意兒可以用來畫靜物」,這一形狀的花瓶,也出現在梵高的《鳶尾花》等作品中。
梵高以濃郁的紅色,經由粗獷肯定、刻意扭曲的用筆近乎完美地展現出鮮艷奪目、恣意盛放的高傲的罌粟花,又以輕快短促而賦予表現力的線條再現出正在含羞綻放的簇簇雛菊。由不同深淺綠色組成的、極具力量感的線條構成了花朵的枝葉,從陶瓶的口沿處肆意放射出來,隨意而富有張力,足夠令人感同身受於其蘊藏的無限生命力。
「我不想讓自己閒下來,不迴避諸多苦難和情緒,我根本不在乎我能長命百歲還是英年早逝,我只在乎在這個世界上,我有一種義務,也可以說是職責,要留下點什麼紀念我的感恩之心,並以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畢竟我都三十歲了。」
梵高曾在一幅《盛開的桃花》上題寫:「只要還活著,死去的人總會活著。」梵高畫過很多花卉題材的作品,他將這些普通的花卉賦予了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也許也是個人生命的寫照。
1889年5月,梵高被醫生診斷為癲癇症,入住普羅旺斯聖雷米(Saint-Remy)精神療養院。梵高在沃阿塞河畔的阿佛兒(Auvers)給弟弟裡奧的信中寫道:這是一個地道的鄉村,風景美如畫,美得讓我心裡想,儘管我的畫賣不出去,畫總比不畫好。在療養期間的最後一個星期,梵高對鳶尾花和玫瑰花投入了巨大而持續的創作熱情。
1890年的早春,梵高經歷了又一次精神崩潰,直到他即將搬往奧弗之前才出現了一段寶貴卻短暫的平靜期。
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期他的畫作上,我們看到那個奔放熱情、情感肆意的梵高。1890年5月11日和13日,梵高寫信給他的弟弟,告知他自己如何被這些蔓草叢生、花開遍野的迷人的花束吸引並投入創作,「我在發狂地工作,大捧的鮮花,紫色的鳶尾花,大束的玫瑰」。肆意、游刃的筆觸,靈氣、流動的色彩,梵高用急促的畫筆在畫布上奏出了一個個快速流暢的音符,將他樸素頑強的生命激情傾瀉在這色彩交織成的音符之中。在給弟弟的最後一封信中,他寫道:「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
1890年6月,梵高住在巴黎郊外,一邊接受他的醫生兼資助人保羅·加歇(Paul Gachet)的治療,一邊創作那副靜物畫。《雛菊與罌粟花》完成於加歇醫生法國的家中。
這時的梵高,已到了一種自己也控制不了的狀態,「我遠遠沒有平靜下來。我不對你隱瞞,我幾乎不敢指望始終有著所需要的清醒頭腦。我十分擔心我精神失常,我對於一點也不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情況之下感到奇怪。我還是那樣混亂。」《雛菊與罌粟花》擁有無拘無束和狂熱的力量,畫中的花就來自幾星期後他企圖自盡的那片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