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八足青瓷辟雍硯(1張圖片)
  • 19年1月14日 18:1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我國用硯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即已出現比較成熟的石質硯台,成為傳統的文房用具之一。到了三國時期,又出現了青瓷硯,風行一時,一直影響到隋唐時期。早期瓷硯多為三小乳足,硯面平坦無釉,便於研磨。晉以後出現四、六足硯和多足硯,足有蹄足、珠足等。唐代以後,瓷硯式微,宋代盛行石硯及泥硯,明清時期,有青花瓷硯流行,未見青瓷辟雍之形制,青瓷辟雍硯到唐末,終成時代絕響。 

  辟雍硯流行於南朝至唐代。辟雍亦作“璧雍”,本是周朝所設太學,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環為名。其學有五,南為成均,北為上庠,東為東序,西為瞽宗,中為辟雍。其中以辟雍為最尊,故統稱之。《禮記·王制》:“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像璧圓又以法天,於雍水側,像教化流行也。”《五經通義》:“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禮樂,宣教化,教導天下之人,使為士君子,養三老,事五更,與諸侯行禮之處也。”東漢李尤《辟雍賦》:“辟雍巖巖,規矩圓方。階序牖闥,雙觀四張。流水湯湯,造舟為梁。神聖班德,由斯以匡。” 

  歙縣博物館收藏的這方十八足辟雍硯,1996年在歙縣武陽鄉出土。該硯通高7.5厘米;上為圓盤形,口徑26.6厘米;下為足,跨徑29.5厘米,是一件形體碩大、製作精緻的珍貴文物。硯盤突起,盤周有水槽,下以18足承接。珠足表面裝飾果實與果葉圖案,施釉牢固,青黃釉色呈現古銅色狀,典雅古樸,既是一件實用的文房用具,又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