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紋飾上鑒定瓷器年代:元明時期瓷器的紋飾區別(共5張圖片)
  • 19年1月4日 11:2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代早期瓷器上的紋飾,大多簡練流暢,豪放生動。洪武時,官窯與民窯發展進程不一。官窯器的紋飾精細秀麗,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風格。而民窖的器物則別有洞天,特別是描繪自然的寫實紋飾,更能體現制瓷工匠豐富的創造力,也能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氣息。

終於看懂了元明瓷器上紋飾、款式的區別

洪武紋飾

分析洪武官窯的典型紋飾,以洪武官窯紅彩雲龍盤為例。龍紋兼具元、明兩代龍紋特點,但其形像不如元龍兇猛;爪為五爪雲的雲腳粗短(元代的較長),盤中心的雲呈「品」字形排列。這種呈品字形排列的如意狀雲紋,沿用到正德年間都無大的差異,直至嘉靖、萬歷時才有較大的變化。

終於看懂了元明瓷器上紋飾、款式的區別

洪武紋飾示意圖

洪武時所繪菊花呈扁橢圓形,折枝或纏枝蓮葉紋大都呈螺絲狀,而常見的元代纏枝蓮葉紋則為葫蘆形;同時元代葉形較大,為大花大葉,至洪武時則明顯縮小,昔日的碩葉紋飾不復再現。由此可以看出元、明兩代紋飾上的繼承和演變關係。

終於看懂了元明瓷器上紋飾、款式的區別

洪武(左) 永樂(右)折枝蓮比較圖

瓷器上的那種一面青花繪畫,另一面模印凸花的兩面裝飾手法,是明代洪武窯對元代樞府窯模印凸花技術的承襲和演變。這一裝飾工藝,成為洪武瓷器脫胎於元瓷的又一明證。一些民窯器物的繪畫也和元代紋飾一樣,多用蓮瓣紋圖案。元代的蓮瓣內常畫八寶之類,而洪武時則多繪團花圖案。碗、盤類中,多見如意狀飄帶雲、火雲、纏枝蓮等紋飾。

終於看懂了元明瓷器上紋飾、款式的區別

洪武民窯瓷器款式示意圖

民窯器心,多草書「福」、「壽”字,也有繪蕉葉、纏枝蓮、松、竹、梅、蘭、水藻及人物、動物等的。主題紋飾常用雲龍、梅、蘭、樹、花鳥、纏枝花等,而邊飾則多為二方連續簡單幾何紋。

民窯青花器紋飾,繼承傳統的書法與繪畫,創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筆點劃」,用筆簡練、純熟,以描寫自然為主,撲實無華,大筆寫意,著意渲染。青花色調與元代一樣,比較穩定,很少有流散現象。但髮色並不濃重,趨於清淡,能較好地襯托出紋飾畫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