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期漳窯綠釉彌勒(1張圖片)
  • 18年11月6日 16:1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世人對漳窯器的輕視和誤解,是由來已久的。殊不知漳窯器乃是和德化窯、潮州窯鼎馳並列的華南三大窯系之一。漳窯器創製於明朝前期,原始瓷器則可追溯到青銅器時期,因漳州臨海,在宋元時期已經成為華南地區外銷瓷的重鎮。正是在這個時期,漳窯器許是被兩宋繁華精絕的燒瓷技術所影響,積累了豐富的瓷器文脈和燒製技術。在藝術風格上,漳窯器終於在明朝初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與潮州窯、德化窯不同的是,最早的漳窯器選擇的是釉面呈現米黃色冰裂紋的各種生活器。這也是延續了其受宋元瓷器型古樸大方,不求繁複的特色。由宋及明,歷經數百年文化熏染及海上貿易的活躍,漳窯器造型古拙、線條優美、風格典雅,不僅在器型上比較別緻,但不失實用,同時在早期資本主義萌芽誕生的沿海諸地,漳窯器不僅能夠滿足明清士紳的審美趣味,同時也能滿足其生活需求和獵奇思想。由此開始,漳窯器開始迅速崛起,開始與德化、潮州器並駕齊驅,可稱為瓷器界的“華南三劍客”。 

  如圖所示這尊清早期漳窯綠釉彌勒,儘管此物並非漳窯器常見的米黃色冰裂紋器皿,而是採用露胎綠釉,但是從整體用釉上還是可以看出較為明顯的米黃色釉,這種綠釉點綴使得彌勒形象更加立體古樸,大腹便便,又憨態可掬。常有人將漳窯器與德化窯相比,評價漳州窯之輕率、粗陋,其實此為見仁見智之舉。概覽中華瓷器史,任何窯口的崛起與輝煌,都是一個相互借鑒、相互影響且獨樹一幟的過程。漳窯之於德化,確實是有模仿德化的成分,但囿於燒製藝術以及瓷土、釉料、工藝、匠人等多方面原因,並不能完全呈現德化之“白”,卻陰差陽錯留有漳窯之“米黃”。這種風格的誕生似乎和“開片”的傳說一樣流於傳說。但是在瓷器燒製中,諸多“三分人作,七分天成”的魅力,似乎也為漳窯的誕生埋下伏筆。 

  漳窯器自此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在明清風起雲湧的波瀾史上,可能隨鄭和下西洋便覽東南亞風光,也似乎隨著葡萄牙、西班牙海上貿易的興起而遊走歐亞。從考古發掘的成果分析,漳窯器多器型主要有碗、盤、碟、杯、壺、罐、瓶、爐、瓤、尊、佛像等銅禮器、文房用具及日用生活器皿。通過諸多比較可以發現,漳窯器中陳設供器類最為講究,也是藝術成就最能彰顯的地方。其觀音、彌勒等人物雕塑十分精美,從此綠釉彌勒便可見一斑。 

  漳窯器與德化瓷、潮州瓷地處華南,各在一隅,有競爭也有磨合,從實際情況上看,德化白瓷的藝術成就難以企及,漳窯之早期“模仿”也難得其神,因此也從潮州器上借鑒了其青黃釉的特色。所以漳窯器長期寂寂無名,甚至被海外收藏者誤認為“汕頭器”,都是因為其家傳“絕學”底色繁雜的緣故。但博采眾長且風雲際會者,終會有機會獨領風騷。明代中期以後,隨著明廷勢力在海上的衰退,民間貿易開始興盛。且在清朝中期之後,由於德化瓷在“白”之外,潮州窯在“青白釉”之外,又開始鍾意“青花”燒製,是以給了漳窯器米黃器、米黃點綠釉器的機會,漳窯器開始自成一家,開山立派,開啟了瓷器史上自己的“黃金時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