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瓷器火石紅呢(共11張圖片)
  • 18年9月22日 21: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瓷器的火石紅,曾經被看作鑒定古瓷器的一個重要評判標準,也以其自身特性為瓷器提供了古色古香的觀賞價值。那什麼是瓷器火石紅呢?瓷器的火石紅是單指一種色彩還是一種痕跡?它又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首先需要明白瓷器火石紅的定位,在瓷器鑒賞中,往往用肉眼即可辨別何為火石紅,它在瓷器上的表現多為淺淡溫潤的紅色,尤其是在明清及更古時期的瓷器上,火石紅與瓷胎本身的青白相映成趣,不同於色料所呈現出的濃烈色澤,火山紅更像一層附著,宛如女子皮膚上泛起的紅暈,明顯而不刺眼,十分自然,有古色古香的韻味,並且火石紅除了鮮紅色之外,還有一部分則表現出橘黃色,分佈於不同色釉的瓷器之上,重在自然天成,並且瓷器年代愈久,火石紅也就愈明顯,因此它也被作為鑒定瓷器年代的一個重要標誌。

那瓷器為何會呈現火石紅這樣的現象呢?這就要說到火石紅的成因。它並非來自某種特別的色釉,而是由於歷史變遷,自然條件下,瓷器表面的鐵元素就會因接觸空氣而逐漸氧化,如同生鐵遇水所形成的鐵銹,色偏暗紅,這就是火石紅形成的過程。而且火石紅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由於鐵元素的流動,往往積於瓷器底部,所以瓷器底部可見的火石紅較為清晰,與胎釉相結合。

在當代瓷器收藏中,有一部分仿造瓷器為了打古董的旗號,會對瓷器進行做舊處理,火石紅的加入是步驟之一。但相比較於自然形成的火石紅,作偽的火石紅瓷器往往流於呆板、生硬,隨意加入的紅色極為突兀,而沒有真古瓷豐富的變化、流動的神韻。並且作偽火石紅的色彩往往聚於一片,無法達到古瓷底部的自然融合程度,觀之刺目。而老的瓷器火石紅,溫潤深刻,甚至有深入釉面之感。只要多加對比分析,就能鑒別真偽瓷器火石紅了。

總之,瓷器火石紅是一種隨著時間流逝而形成的一種瓷器表面鐵元素的自然氧化,如果使用人工方式強加於瓷器之上,反而失去了其本真的美感。真古瓷所呈現的火石紅多出現於瓷器底部,有流動之態,生動祥和,而作偽瓷則並無這樣的韻味。

高古瓷器欣賞及拍賣成交價格參考:

1:元青釉六出葵口盤(肯裡夫官窯盤),尺寸:直徑13厘米,估價:RMB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價: RMB 32,775,000 ,成交時間:2019.06.05,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賣會。

細觀此盤,圈足露胎,呈褐黑色,胎質細密,口沿下及近足處有些許縮釉,亦可看到深黑色的胎骨,與老虎洞窯址出土殘片特徵甚為接近。器身通體內外滿釉,釉色青灰,釉層凝厚溫潤,呈現出深淺兩層開片現象,深邃幽遠,渾然天成,這些無不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南宋官窯瓷器所呈現的特徵相符。
南宋官窯,尚有致精之品存世,為杭州兩處窯址所不見,或因時人惜其珍,雖見殘疵,亦不棄之;再或因其並非二窯所出,實另有精小御窯,奉旨承造,盡寥寥數年而已,故今人尚未得其真貌。如此眾說云云,究其所以,仍未盡知。

宋代官窯制瓷工匠對器物形體、製作工藝、釉質釉色之講究頗為苛刻,可謂用盡心機,產品幾乎達到讓人無可挑剔的完美境界,致使宋代官窯瓷器被後世視作青瓷中的典範。鑒於其非凡的影響力,自元代以來宋代官窯瓷器即不斷被仿燒,仿品或只模仿釉色,或全方位模仿,鑒定時主要還應從造型、胎釉、製作工藝等方面尋其破綻。

2:南宋青白釉觀音菩薩坐像,尺寸:高29.2厘米,估價:HKD 7,000,000 ~ 9,000,000,成交價: HKD 25,300,000 ,成交時間:2011.06.01,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年春季拍賣會。

觀音面相豐腴,寬額廣頤,丹鳳目,眉間飾白毫,直鼻小嘴,髮髻高挽,豆戴寶珠花冠,花冠正中有一小化佛。青白釉袈裟自頭頂披下,袒露出素白面部及胸前。胸前佩瓔珞及絲帶,塑造精細。
此尊觀音胎質堅致,潔白細膩,容貌圓潤慈祥,秀麗柔美,為難得、珍罕的藝術精品。
靜觀自在:——南宋青白釉觀音坐像
蘇玫瑰——國際亞洲藝術部學術總監
此尊觀音雍容端凝,出自南宋景德鎮窯,同類型的模制宗教塑像俱細膩傳神,然而數量少如鳳毛麟角。

3:南宋建窯兔毫茶盞,尺寸:12厘米,估價:HKD 400,000 ~ 600,000,成交價: HKD 5,840,000 ,成交時間:2016.04.06,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年春季拍賣會。

建窯黑釉茶碗之賞鑒,與日本茶道宗師與收藏家息息相關,在日本,宋代建窯茶盞廣得崇敬愛慕,其日文名稱「天目」也隨之流傳千里,成為現今通稱此類黑釉器盞之名。
古時,黑釉茶盞多藏於佛寺,用之奉茶以養身心,茶碗質樸素雅,合適作為供佛儀典之器。盞沿下一圈微斂,為持用方便而設,胎厚紮實,保茶汁溫熱而不燙手,釉黑潤亮,托襯宋時點茶擊拂茶水後,所得茶面細沫,白黑相映,瞬息美哉。
點茶法保存於日本茶道傳統,黑釉建盞則與浙江臨安天目山淵源深遠,天目山以高聳日本古松聞名,乾隆帝南巡亦曾造訪,天目茶現仍馳名。宋時,日本僧人或許將天目盞與福建產茶一起帶回本國寺院,傳承至今依舊深受敬仰,數件已定為國寶文物。

4:南宋官窯鬲式爐,尺寸:寬11.4厘米,估價:HKD 2,200,000 ~ 2,800,000,成交價: HKD 4,660,000 ,成交時間:2018.05.30,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春季拍賣會。

本爐造型少見,爐身呈瓜稜形,為仿照青銅鬲器而成。通體施厚潤灰青色釉,米色大開片,底有六枚小支釘痕,排列成圓形,三足底部無釉,露出紫褐色胎土,為典型南宋官窯樣式。

5:南宋龍泉窯雙魚紋折沿盤,尺寸:直徑21.3厘米,估價:HKD 900,000 ~ 1,200,000,成交價: HKD 2,260,000 ,成交時間:2015.12.02,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5年秋季拍賣會。

本盤釉質潤澤,髮色青翠,溫潤如玉,是龍泉青瓷中難得的佳品。盤底的模印雙魚在青釉的映襯下宛如兩條游魚追逐於碧波之間,栩栩如生。雙魚紋飾亦有「年年有餘」及「魚水和諧」等諸多吉祥寓意,象徵家庭富足、夫妻和美。雙魚紋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在一些東漢的青銅洗中即可見到雙魚紋的例子。這一裝飾主題最早被越窯引入瓷器當中,相關例子可見大維德爵士舊藏的一件西晉越窯青釉雙魚洗,著錄於1998年大阪出版《Masterpieces of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30頁,圖錄編號1。在這些早期的例子中,雙魚往往呈左右對稱排布,缺乏生氣。至南宋龍泉窯,雙魚的排布被改成首尾相接,憑添了不少動感。

6:五代越窯皮囊壺,尺寸:高21.6厘米,估價:HKD 100,000 ~ 150,000,成交價: HKD 2,065,000 ,成交時間:2017.10.02,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週年慶典拍賣會。

越窯青釉四系皮囊壺其造型為仿皮囊式,上扁,下略近圓形,盅形橢圓小口,壺頸短細,弧肩起凸稜,作皮囊縫合狀。與皮囊式造型在功用上最為統一的設計是穿鈕,左右兩肩下各貼塑有兩對穿鈕,用以貫穿革帶,攜帶背負。穿鈕的兩頭與器腹粘合,恰到好處,毫無笨拙之感。器腹扁鼓,底部平,微內凹,矮圈足微微外撇。壺身刻有荷葉紋飾,刀法流暢嫻熟,生動明快,實屬難得。

7:北宋定窯白瓷刻雙魚紋碗、雙魚紋盤(兩件),尺寸:碗直徑21.5厘米;盤直徑21.5厘米,估價:HKD 800,000 ~ 1,000,000,成交價: HKD 1,092,500 ,成交時間:2013.04.05,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香港2013春季拍賣會。

以生產精細白瓷著稱的定窯,為宋五大名窯之一,素來享譽盛名。其中,刻劃花白瓷為主要產品,並以其優良質量廣受後人喜愛。清宮舊藏中即有若干定窯刻劃花白瓷器。
此碗、盤即為定窯刻花白瓷器中的經典品類。碗、盤胎質精細,皆覆燒而成,故呈芒口。通體施白釉,圈足露胎。碗心及盤心刻雙魚紋為飾,兩尾游魚首尾相對,簡潔傳神。雙魚紋是宋定窯瓷器的經典紋飾,北京故宮清宮舊藏中有定窯大碗和小碗,其內即刻劃雙魚紋,雙魚式樣與本品類似,可資參考。

8:隋白釉深腹大杯(一對),尺寸:直徑12厘米&11.6厘米,估價:HKD 1,000,000 ~ 1,500,000,成交價: HKD 1,711,000 ,成交時間:2019.03.31,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賣會。

隨著考古發掘、學術研究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發展,隋代陶瓷面貌愈加清晰,學界、市場對其的認知度大幅提升,尤其是隋代白瓷,它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瓷的開端且水平極高,「隋白」一詞甚至成為收藏界的專有高級名詞。隋朝存世僅三十餘載,隋白瓷的燒造時間自然短暫,存世器物稀少,完整者則更為稀缺,但隋白瓷的意義卻遠遠超出器物本身。
拍品為隋白深腹大杯一對,口徑達12公分,比相對常見的口徑9公分左右者顯得碩大而不凡,又成對傳世,品相基本完整,更是罕見。直口,尖圓唇,深腹,腹壁弧度不大,餅狀小足,足壁斜下,足心稍凹,足際斜削一周,修坯規矩至極。胎質潔白,具粉質感,不施化妝土,罩透明釉。釉面均勻,杯心、脛部稍積釉,色顯青綠,溫潤如玉,釉面滿佈細碎片紋。
此類精細的隋白杯應為酒具,使用時可能配托盤,或為三足,或為高足,皆為皇家貴胄所享用,品級特別高。它們製作精湛,簡約典雅,含蓄內斂,氣質超凡,代表著中國白瓷的最高水平,稱為登峰造極之作亦不為過。

9:元越窯青釉劃花牡丹紋蓋盒,尺寸:直徑14.6厘米,估價:RMB 500,000 ~ 800,000,成交價: RMB 3,105,000 ,成交時間:2017.12.18,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十二週年秋季拍賣會。

此盒造型美觀,盒呈扁圓形,子母口,直沿,底部滿釉,中間內挖成圈足,內有六均勻分佈的長條狀支燒痕,可見胎色淺灰。通體內外滿施釉,釉色青綠,釉層瑩潤,如玉清澈,積釉處呈湖綠色。蓋面微鼓,邊緣形成一道弦紋,盒蓋又起三道弦紋,與最邊沿處弦紋之間刻劃有六朵流雲紋。最內側弦紋內剔刻並蒂牡丹兩朵,花朵豐滿富貴,枝葉舒捲婀娜,佈局有致,繁而不亂。整器造型簡潔,頗為雅致。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寧波等地。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晚唐至北宋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的時期,技藝不斷精進,達到頂峰,所燒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準。是當時的第一名窯,也稱「秘色窯」。唐代越窯青瓷已很精美,博得當時詩人的讚美,如顏況「越泥似玉之甌」,許渾「越甌秋水澄」,皮日休「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陸龜蒙「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五代吳越時越窯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為吳越王錢氏御用及貢品。本品滿釉,釉層薄而勻,明顯與唐代越窯不同。本品胎體輕薄,造型秀美,釉層透明瑩潤,剔刻精彩,堪稱越窯粉盒精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