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汝窯因為燒製青釉瓷器而成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因為宋代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屬於汝州境內,所以這種青瓷叫汝窯。
汝窯瓷器胎體細潔如香灰色,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顏色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汝窯瓷器造型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
仿汝釉圓洗,清乾隆,高5cm,口徑16.7cm,足徑8.7cm。
洗圓形,敞口,直壁,口沿下及近足處各有一周凸稜,圈足。通體施天青色仿宋代汝窯釉。底有9個支釘痕,中心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以燒製青瓷而著稱,其釉色清純寧靜,青中閃藍,有「雨過天青」的美譽。景德鎮仿宋汝窯器始自明宣德時期,但傳世品極少。清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酷愛汝窯器,曾授意督陶官唐英大量仿製,《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記載著景德鎮雍正六年(1728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時仿汝窯器均多達40餘件。
此器造型端莊古樸,胎質細膩,釉色勻淨素雅,釉面細密的開片紋縱橫交錯,是乾隆朝仿汝器的典型之作。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宋,高12.9cm,口徑18cm,底徑17.8cm。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徑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處各凸起弦紋兩道,腹中部凸起弦紋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裡外滿施淡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
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
瓷樽始於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是陳設用品。目前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以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汝窯天青釉盤,宋,高3cm,口徑17.1cm,足徑9.1cm。
盤撇口,淺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體內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片紋。因採用「裹足支燒」,因此外底留有3個細小支釘痕。
這件汝窯青瓷盤釉質瑩潤,其質感似絲綢般柔美。
宋代汝窯青瓷儘管在色調上深淺不一,但都離不開「淡天青」這個基本色調。這種冷暖適中的色調以其素雅清逸,適應了北宋時期上層社會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審美情趣,使汝瓷成為宋代諸瓷之首,並一直受寵於宮中。
汝窯盤,宋,高3.5cm,口徑19.3cm,足徑12.6cm。
盤口微撇,圈足外撇。盤身滿釉,開細碎紋片。底有5個支燒釘痕,並刻有「壽成殿皇后閣」六字。
此器製作工細,釉質純淨,開冰裂紋片,是宋代汝窯瓷器中的上品。其題字表明此器為當時供奉宮廷的器物。
汝窯天青釉碗,宋,高6.7cm,口徑17.1cm,足徑7.7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體輕薄。通體滿釉,呈淡天青色,瑩潤純淨,釉面開細小紋片。外底有5個細小支釘痕及楷書乾隆御題詩一首。
詩曰:
秘器仍傳古陸渾,只今陶穴杳無存。
卻思歷久因茲樸,豈必爭華效彼繁。
口自中規非土匭,足猶釘痕異匏樽。
盂圓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後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題」,並鈐「古香」、「太樸」二印。
這件汝窯碗造型規整,胎質細膩,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稱精美的稀世珍品。
目前所見傳世宋代汝窯碗僅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是最好的,汝窯瓷器多為裹足支燒。汝窯青瓷胎體輕薄,釉色素潔高雅,青中閃藍,故有「雨過天青」之美譽。雍正、乾隆時期以唐英為督陶官的景德鎮御窯廠曾大量仿製宋代五大名窯器物,仿汝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汝窯瓷器的釉色,造型襲古又有創新,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書寫或以鐵錐刻劃的本朝篆體年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