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古幣收藏界的大家「南張北方」(共4張圖片)
  • 15年5月27日 19:0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收藏古幣自古就有之,尤其是民國時期泉幣收藏有兩個大家你知道是誰嗎?泉幣界向以「南張北方」為巨擘。「南張」指的是張叔馴,「北方」是天津的方藥雨。
古幣收藏北方大家津門方藥雨

方若(1869-1954或1955),字藥雨,原名方苦(一說方城,改名若。又一說本名城,字楚卿,號劬園,別號古貨富翁,小名謁寶),浙江定海人。  生於一八六九年,祖籍浙江鎮海,後遷居定海,即改籍定海。 一八九三年,方若為謀生起見,經親友籌集二十四元銀幣,一把雨傘,一雙釘鞋,一個包袱,乘船來津謀生。

方藥雨是晚清秀才,一向周旋於封建士大夫階層中。原名方苦,故字藥雨,後來他覺得苦必須要苦出頭,就改為『若』字。身材很矮,他的性格相當爽直,少時家道曾經中落,十餘歲就赤手空拳地跑到天津,住在日租界。常年旅居津,有數十年之久。

方藥雨其實並不僅是「民國期間一位非常有名的書畫鑒賞家」,他還是中國古錢收藏界曾經最負盛名的三大收藏家之一(余為張叔馴、羅伯昭,張在南方,羅在四川,方則儼然是北方的代表),以及金石家、古物收藏家。

方若發家致富後收藏古物,以古錢與石經為最多,書畫、印刻、端硯也不少。在天津最早的遊藝園「大羅天」(今天津日報社址),園內有京劇、雜耍、電影、焰火、餐館,尚附設許多古玩攤鋪,是當時天津的唯一古玩市場。方若是收買古錢的大主顧,古玩商四出尋找貨源,盡量供給方若,因此方若購入許多珍希古錢。以後法租界泰康商場、勸業場相繼開張,古玩商多遷入該兩商場營業,方若仍為古錢的大買主,方若研究古錢曾著有《言錢錄》、《信錢別錄》、《言錢補錄》、《古錢雜詠》等書,自費鉛印和油印出版。「九一八」前後,日本侵略者在天津多次發動便衣隊-,方若為安全計,一度曾將全部古錢存放在法租界鹽業銀行保管庫;後來經同鄉張綱伯介紹,賣與上海楊慶和銀樓少東陳長庚,得價十五萬元。嗣後,陳長庚出國將古錢帶出國外。
他是國內著名的古錢收藏家,素有『南張北方』之稱。上海的古泉學會,還聘他做過顧問。
古幣收藏南方大家上海張叔馴

張叔馴是民國元老張靜江的侄子,令他名垂史冊的,還是他那第一流的古錢收藏。張叔馴名乃驥,字齊齋,是房地產巨商、著名藏書家、南潯張石銘的七子。其收藏之豐富,時稱「古錢大王」,又和天津方藥雨,四川羅伯昭號稱「南張北方巴蜀羅」。

張叔馴二十來歲的時候,就已經走南闖北,為收集古錢幣奔忙了。 張叔馴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已經結交了全國第一流的藏泉家,有一幫要好的錢幣朋友。上世紀30年代中期,當北方的錢幣大家方若把泉幣藏品賣出來的時候,正是張叔馴雄心勃勃、大舉「擴張」的時候。他善於廣交朋友,又肯出大價錢,逐漸獲得了一批世上獨一無二的孤品,人們只要一提起這些古錢,就知道是他張叔馴的藏品。如五代時南唐李忭所鑄的「大齊通寶」,後梁劉守光所鑄的「應天元寶背萬」、「乾聖元寶背百」、「應聖元寶背拾」,史思明所鑄的「壹當伯錢」,王莽時期的「國寶金貴直萬」,元代篆楷「中統元寶」,欽察汗國的「窗國通寶」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珍品。世上罕見的戰國齊六字刀幣,他竟然收藏了十六枚之多。

  張叔馴對古錢的癡迷,遠非今人所能想像。有一段時間他極嗜明洪武年間的錢幣,遇有洪武大中背「京」、「濟」、「鄂」的版式,動輒掏金子買下。有時為了一枚錢幣,他志在必得,就不惜花雙倍甚至更高的價錢購下。他那傳世珍品「國寶金貴直萬」,就是花兩千銀元從余艇生舊藏中「挖」來的;還從蔣伯塤處「挖」來了「應運元寶」;從周仲芬處「挖」來了「子僑」貨泉;從高煥文處「挖」得順治通寶背龍紋大錢……

  1937年春天,張叔馴、陳仁濤、王蔭嘉等人心猶不死,又要成立泉幣學會了,計劃由張叔馴和陳仁濤二人各出一萬大洋。不料正在他們為這第三個泉幣學社的誕生積極奔走時,抗戰爆發打破了文人學子的尚古美夢。第二年春天,張叔馴一家與他的堂叔張靜江一家,乘船到香港去了,後來又去了瑞士和美國。這個泉幣學會,只能半途夭折了。

  前兩個泉幣學組織中,他都是發起人和主要負責人。1940年中國泉幣學社在上海成立時,儘管他人在美國,還是作為贊助會員,為學會出了力。他還曾著有《齊齋泉乘》一書(未刊,曾在《古泉雜誌》上刊出數則)。可惜後半生在異國他鄉過日子,環境變了,生存的土壤變了,泉幣生涯的滋味也必定不同了。1946年抗戰勝利以後,他因為家事曾回過上海,一個月後匆匆離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兩年後不幸在美國去世。

 張叔馴的古錢收藏成就,歷來受到國內泉界的高度評價。20世紀40年代的泉界泰斗丁福保在他的《古泉雜記》中具體介紹張叔馴的珍藏說:「向謂新莽六泉十布極難得,近則南林張君叔馴已得全數,且有復品。」「今張叔馴又得天德重寶錢,形制略小,背上有殷字,洵皆稀世之珍。」「南林張君叔馴,攜示古泉一囊,以分兩言之,即與黃金等貴,亦不過千餘金而已,乃張君以二萬餘金得之!」「張叔馴,家學淵源,精於鑒別,大力收古泉,所藏富甲全國,古泉家鹹尊之曰古泉大王雲。」

「齊齋」古幣藏品的最後歸宿

  1938年,張叔馴全家因日軍侵華而到了美國,臨走時把他的所有錢幣收藏及生意上的事務,全都委託他的姐姐張智哉代管。在美國,也許是因生活所迫,他出讓了他的古玉,但他還是捨不得出讓他的寶貝古錢。

 
  錢幣學家馬定祥在1946年於天平路40號(現為文藝醫院),曾經參觀過張叔馴的全部藏品。據他說,總數大約有三萬枚,可謂洋洋大觀,內中孤品、珍稀之品不勝枚舉。關於「鐵母」錢,一般藏家能拿出幾枚就算是了不起了,而張叔馴隨手就可拿出好幾串,令人驚訝不已。
抗戰勝利後,張叔馴曾於1946年回到上海處理他的賬務和財產,一個月後返美,臨走時把他最好的古錢(約兩千枚)帶去了美國。這兩千枚古錢是他收藏中的至精品,著名的孤品「大齊通寶」就在其中。在他最後的幾年裡,張叔馴曾在紐約曼哈頓東57街125號開了一家東方藝術品公司,可是由於健康原因,生意未能很好開展。1948年5月30日,這位中國古錢收藏的冠軍,在紐約哥倫比亞長老會醫院不幸病逝。

  這最好的兩千枚古錢現在仍在美國,但是已經易手,在張叔馴去世後由其夫人徐氏出讓給了美國一個著名的慈善事業基金會。張叔馴的這批最後的精品,包括孤品「大齊通寶」、「應天元寶」、「中絲元寶」、「應聖元寶」、「鹹平元寶」、「天慶元寶」等現在被收藏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藝術博物館內。

  還有一部分藏品在上海博物館。張叔馴有個內兄叫徐懋齋,他曾獲得過一批張叔馴的錢幣珍品。解放後他生活發生困難,他就把這批古錢賣給了上海博物館。

  1946年張叔馴回滬時除帶走兩千枚最好的錢幣外,其餘藏品交給他的姐姐張智哉保管。張智哉1956年去日本時,就把這些東西委託她的女兒、女婿保管。1961年,張智哉的女兒、女婿也要去美國了,這些東西就交給張智哉的女婿顧家的一個親戚保管,直到「文革」中被造反派抄家抄走。「文革」後落實政策時,被抄走的東西重新發還,裡面除了其他文物,還有三千餘枚古錢。當時博物館動員藏家把好的東西捐獻給國家,或者作價由國家收購。在這種情況下,留滬的最好的一部分藏品也歸入了上海博物館。

  現在留在張叔馴的兒子張南琛手裡的,是剩下的最後一部分藏品,包括數百枚古刀幣。歲月滄桑,歷史無情,一切都成了過往煙雲,但是張叔馴永遠是中國錢幣收藏史上一道耀眼的風景。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