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康有為 日新其德
水墨紙本 鏡心31.5×129cm
鈐印:康有為印、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遊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
款識:日新其德。輝先仁兄。康有為。
「日新其德」釋義
「日新其德」即「日新其德」。「德」同「德」。
「日新其德」,源於《易經·大畜·彖》,意思是天天增新美德。究其內涵,包括求新和修德兩個含義,也體現了「新」和「德」的關係,即不停地改過求新就是增進美德。唯有以「新」的力量應對變,不斷吸收、接受變化,從而調整、完善自身。才能於「無常」的突變與漸變中獲得主動地位。 「日新其德」不但要求我們知變、應變,還應不在變中迷失自我。毛主席曾說過:「真理只有一個」。我們要於變化中發掘永恆的價值,即為「德」。德乃立身之本,以變養德,才可本固木茂。
「日新其德」體現了一種自省的力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日新其德」既是從內在出發,不斷反省和錘煉自身品行,於「過」中發現「新」的能量,從而穩固與提高德行。
「日新其德」中「新」為方法,姿態,而「德」才是目標、結果。
「日新其德」體現了一種自省的力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日新其德」既是從內在出發,不斷反省和錘煉自身品行,於「過」中發現「新」的能量,從而穩固與提高德行。
「日新其德」同時也體現了一種進取的力量。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康誥》曰:「作新民。」一個人精神上的洗禮,品德的修煉提升,思想上的革故鼎新,都需要有「日新其德」的進取精神,它影響和決定著人們前進的方向與步伐。華東交通大學因此把「日新其德」列為其校訓之一。
康有為也曾在《<論語注>卷九》中提到:「德貴日新。」因此,此幅作品不僅僅表達了康有為作為我國近代著名的改良主義者,主張道德、品行、志向、行為規範、社會風氣,都要趕上時代的潮流,跟上社會變革的步伐的進步思想,更加表達了當時他對於少年中國的期望。
康有為(1858-1927),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晚年別署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人,人稱「康南海」,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於士宦家庭,乃廣東望族,世代為儒,以理學傳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信奉孔子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著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