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陶器和瓷器的的工藝和藝術的發展成就了中國陶瓷史的發展,中國從高古瓷到元明清瓷器發展的鼎盛時期,陶和瓷雖然並稱,但是陶器和瓷器的區別從原材料和工藝上還有很多差別。
1.陶器和瓷器的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燒造的原材料都是黏土,陶器的胎土有二種:一種是黃土直接燒出來,不做處理,所以是紅色的胎土,和北方窯差不多;另外一種是青色的,這種燒製方法是一樣的,就是在燒製好了,從窯頂澆水,這樣出來的陶瓷就變成青色的了。也 有一些變成了灰色。
瓷器的胎土是石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嶺土。 宋代瓷器的胎土,現在只能發現,有南方窯與北方窯的區別,北方窯的胎土是帶色的,而南方窯的胎土,基本上是不帶色的。到了元代,景德鎮瓷器成為主流,據有關資料稱:景德鎮元代瓷器就二種胎土,一是麻倉胎,也叫高嶺土,其實,高嶺土不是土,是一種石頭,使用它製作出來的瓷器,精細、緊密、有透明感,胎土含有很多化合物,由此,瓷土中有象麻子一樣的顆粒,如下圖:
其次,元代晚上,由於高嶺土的不足,瓷工們採用二元配方胎土,這種胎土細膩、光滑、堅實、不透明,到了明代早期,還在使用。
明代成化時期,由於成化皇帝對皇后的痛愛,景德鎮專門研製了一種瓷胎,就是我們現在發現的斗色瓷器。據有關化驗資料,成化斗色瓷器的胎土成分與玉石成分差不多,應該認為,成化斗色瓷的胎土就是玉石製作出來的,當時成化皇帝付給窯工一個斗色瓷器,不管大小,都是一千兩銀子一件。
明代末到民國,宮廷瓷器一部分採用成化瓷器胎土外,基本上都是採用「糯米胎」。
陶器和瓷器的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所以陶器的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瓷器的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陶器和瓷器的釉料有區別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瓷器和陶器雖然不同,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製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這些是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區別,樣子收藏網就為你介紹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