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歷朝歷代都有很多精品傳世,或者在民間收藏家手裡,或者在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的,分享一下不同朝代動物長卷珍品供大家欣賞。
韓滉五牛圖卷
《五牛圖》卷,唐,韓滉作,紙本,設色,縱20.8cm,橫139.8cm。
本圖無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紙上有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歷、金農等十四家題記。
《五牛圖》是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繪畫,紙質為麻料,具有唐代紙張的特點。圖畫五牛,形象不一,姿態各異,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動態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畫成正面,視角獨特,顯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牛的骨骼轉折,筋肉纏裹,筆法老練流暢,線條富有力度和精確的藝術表現力。牛頭部與口鼻處的根根細毛,更是筆筆入微。每頭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過對眼神的著力刻畫,將牛既溫順又倔強的性格表現得極為傳神。作品完全以牛為表現對象,無背景襯托,造型準確生動,設色清淡古樸,濃淡渲染有別,畫面層次豐富,達到了形神兼備之境界。以牛入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傳統題材之一,體現了農業古國以農為本的主導思想。韓滉任職宰相期間,注重農業發展,此圖可能含有鼓勵農耕的意義。《五牛圖》是其作品的傳世孤本,也是為數寥寥的幾件唐代紙絹繪畫真跡之一.
五代人 秋林群鹿
趙孟頫浴馬圖卷
《浴馬圖》卷,元,趙孟頫繪,絹本,設色,縱28.5cm,橫154cm。
圖中繪夏日疏林間,奚官在水塘為駿馬洗浴納涼的情景。人物與馬各具姿態,生動自然,相互呼應,營造了一個輕鬆的氛圍。人物衣紋流暢,樹木坡石勾勒簡練,色不掩墨,青綠與淺絳結合,色彩清麗雅致。
本幅款識:「子昂為和之作」。另有清乾隆帝御題詩一首,鈐「幾暇怡情」、「乾隆宸翰」印。引首為乾隆御書「青溪龍躍」。尾紙有王稚登、宋獻題跋。
韓干《呈馬圖卷》(明人畫)絹本水墨 設色描金 31 × 192.8厘米
韓干《呈馬圖卷》(明人畫)絹本水墨 設色描金 31 × 192.8厘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郎世寧郊原牧馬圖卷
《郊原牧馬圖》卷,清,郎世寧繪,絹本,設色,縱51.2cm,橫166cm。
此畫又稱《八駿圖》,畫面上八匹駿馬散放於郊外曠野之中,或臥,或立,或吃草,或嬉戲,自在悠閒,放牧者在樹下休憩觀望。放牧題材的畫作不是對單匹馬的寫生,而是綜合、融匯了各種馬匹的形象,所以在創作過程中畫家更能充分地發揮想像力,使馬匹顯得活潑自然、生動有趣。
畫家借助了西方追求如實表現物象體積感和立體感的繪畫技巧,將馬的各種姿態刻畫得活靈活現,甚至連毛髮的光澤也清晰地呈現在觀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這是中國藝術史中以郎世寧為首的「海西畫派」所獨有的藝術風格。圖中背景的樹木、山石、花草全用明暗變化來表現形態,由此判斷該畫應是郎氏在雍正年間所創作,因為到了乾隆時期,在郎世寧的繪畫中往往自己僅畫出人物、鞍馬,背景則由中國畫家補繪。
駿馬是郎世寧作品中常見的繪製對象,他筆下的馬匹真實生動,更重要的是他領會了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徵意義。自古以來,馬是社會賢良的象徵,封建帝王命宮廷畫家以馬為題材進行創作寓意著尊重社會棟樑、求賢若渴的殷切希望。郎氏以「八駿」入畫並非偶然,淵源有自。據傳古代周穆王有八匹良驥,一說是綠耳、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和赤驥(見《穆天子傳》),另一說為絕地、翻羽、奔宵、超影、逾輝、超光、騰霧、挾翼(見《拾遺記》),周穆王曾經駕馭這八匹駿馬遨遊西方。於是,圖寫八駿亦有為君主歌功頌德、彰顯威儀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