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越窯青瓷圖片
越窯青瓷圖片,越窯青瓷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倍受人們的讚賞和青睞,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之一。越瓷的特點是胎骨較薄,施釉均勻,釉色青翠瑩潤,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貢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種重要的貿易陶瓷。同時與唐代精美工藝品和文苑藝術交相輝映,在工藝美術領域裡開創了一個新的世界。
越窯青瓷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經考古調查證明,它的主要產地是在浙江省的寧紹地區。(即唐代明州慈溪縣上林湖,五代時劃歸越州,唐代亦稱越州)是中國主要的青瓷發源地。在這片古窯廠中,保留著豐厚的陶瓷遺存。當時的陶瓷不但堅固耐用,而且質量較高,有耐酸鹼,盛食不變味,易洗滌等特點。瓷器表面細膩光滑,滋潤似玉,呈半透明色,極富美感。因此,六朝時期有“陶瓷時代”的美譽。東漢後期,燒製青瓷的技術已基本成熟,在迅速發展和工藝長進的基礎上,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青瓷的燒製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制瓷業的地域由南向北,幾乎遍及全國。因此促使它不斷發展,呈現豐富多彩、欣欣向榮的局面。
六朝青瓷的造型,一般說來比較單純而相對穩定,變化不是太大,樣式也不算太多。早期的瓷器因襲兩漢舊制,顯得拙樸規整,淳厚穩重,只有西晉青瓷造形豐富,承前啟後,藝術性又特別強,設計方面做到了在實用的條件下適當注意美觀大方。總體感覺清新典雅、柔和輕巧。到了唐代,各個藝術門類都得到了高度的發展。越窯青瓷在唐代輝煌璀璨文化的影響下,又有了突出的成就。唐代的“秘色瓷”是越窯的代表作品。隋唐五代的越窯可以說是一個大發展的時期,窯場擴大、作坊激增。僅上虞縣就有28處。官府設立貢窯,其產品地位空前提高,大大促進了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並躋身於社會上層的生活領域。也由於越窯產品與金銀、寶器、絲綢、珍品並列,使越窯成為全國六大青瓷名窯之首。許多文人紛紛吟賦作詩來讚美越窯。如顧況的“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孟郊的“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施肩吾的“越碗初盛蜀茗新”;許渾的“越甌秋水澄”;鄭谷的“茶新換越甌”;陸龜蒙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反映了越窯瓷的釉色特點。或碧玉般晶瑩,或嫩荷般透翠,或層巒疊翠般舒目,等等。
所以,越瓷作為茶具風氣很是盛行。陸羽在其名著《茶經》中認為“越州上”,因為它“類玉”、“類冰”瓷青則茶色綠。這雖是從飲茶的角度來議論,卻反映了越瓷青色微淺,釉色透明又具幽美感,實屬工藝與設計結合的完美佳品。唐王室墓出土的青瓷,證實青綠釉或是青黃釉都是秘色瓷的範疇。釉色中當以青綠色及湖綠色為上,這也反映了“千峰翠色”的詩句。
以上就是關於“”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