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器的鏤雕、減地平凸與隔門孔的真偽鑒定(共3張圖片)
  • 18年5月12日 15:1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良渚文化玉器的鏤雕工藝很簡單原始,就是在片狀的玉材上,利用「鎪鋸」的方法,將中心部位的多餘部分切割下來。這種加工主要是運用了開料的技術,成品顯得很粗糙而原始。

對於營造具有立體感的圖案(譬如神人獸面紋)來說,良渚玉器較多地使用了「減地平凸”刀法。所謂「減地平凸」,就是將圖案周圍的地子斜鏟掉,使主題圖案凸出。如果將多餘的地子完全剷平,只留圖案,那就屬於浮雕了。「減地平凸」的優點在於能用最少的工時,獲得浮雕的效果,這時良渚文化時期治玉匠人的智慧體現。

良渚玉器的鏤雕、減地平凸與隔門孔的真偽辨別

良渚文化 減地平凸刀法

良渚玉器的常見塑形是柱狀體,上下帶有貫穿的通孔,兩個端面都呈外大內小的傘形,俗稱「蜂腰孔」,由於孔是對鑽而成,所以從設想的剖面上看,這條穿孔並不在同一條軸線上,再調換鑽孔的深度上錯位,出現俗稱「隔門孔」的台階,比較有年份的老仿品一般只貫以直孔,比較好識別,而現在的新仿品則完全能夠亂真。所以這一點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依據。

良渚玉器的鏤雕、減地平凸與隔門孔的真偽辨別

良渚文化蜂腰孔

良渚玉器在磨製工藝上,非常注重打磨,凡是做工精細的玉器,即使是素器,也具有很高的表面打磨處理技術,質地較軟的材質,能表現出細膩厚重的打磨效果,即使已經蛻變成雞骨白,也仍然能感受到那種特殊的手感;而質地堅硬的素器,多見打磨出玻璃光澤,稜角尖銳,能充分展示出材料的硬度,後來的戰國玉器打磨與之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對良諸文化玉器的真偽判斷,刀法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對細陰線的辨識,更是成敗的關鍵,即使一時沒有機會見到真品,仔細觀察出土標準器的放大圖片,也多少能找到一些感覺。良渚玉器的傳世品不少,但是有紋飾的比較少見,能夠有幸收藏到一件真品,僅上面的陰陽線就可以把玩終生。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