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張大千華山蒼龍嶺
百丈蒼龍嶺,垂天翼大雲。明星懷玉女,大樹老將軍。不妨來痛哭,何以避塵氛。中歲誇腰腳,猱得舊群。華山蒼龍嶺水經注稱其為搦嶺,須騎馬行者。千仞一脊,如蛻龍之骨,令人不敢左右視。嶺盡為龍口,即韓昌黎投書處。
張大千華山長空棧
張大千 華山觀瀑圖
張大千 庚辰(1940年)作 荒江叢筱
題籤:(張大千題)大千居士寫荒江叢筱
本幅:荒江之濱,沙礫之地,叢筱生焉。多而不刪,孤而不益,偃仰欹直,各任其天。此廄馬萬匹作曹將軍粉本,自有超然領會處故也。庚辰十一月,大千張爰。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
收藏印:徐偉達鑒定印
張大千黃山剪刀峰
張大千 1937年作 黃山九龍潭
張大千 1948年作 黃山松泉
張大千 1981年作 黃山雲海
張大千嘉耦圖
張大千 1982年作 江南蔦亂草如茵
張大千金城 竹林高士 雄獅成扇
張大千 丁亥(1947年)作錦城風物美
上款「梓彝」即潘梓彝,江蘇宜興人,潘漢年之兄,民國年間江浙滬一帶有名的富商,杭州的「頤園」即為他的別業。
1947年7月上旬張大千由上海返回成都,將行之前,繪四川錦江風物送予潘梓彝以作惜別,而張大千的思鄉之情也流露無遺。題識:天中艷說錦江頭,士女傾城作勝游。觸憶故鄉風物美,寫成應待上歸舟。丁亥端二,寫似梓彝吾兄,時弟將還蜀也。大千弟張爰。
鈐印:張爰、三千大千
張大千君子之風
《君子之風》畫於1979年,這是張大千另一幅畫荷佳作。荷花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一直被喻作「君子之花」、「聖潔之花」。而歷代畫家數張大千最愛畫荷花,並以此自喻。
張大千的荷花和海棠最為著名,徐悲鴻曾讚賞張大千的荷花和海棠前無古人。他的《荷花》作品,曾被美、蘇、英、法等國博物館重金收藏。張大千畫的荷花在海外屢創佳績。1963年,他的巨幅《荷花》被美國著名刊物《讀者文摘》用6萬美元買下,創下當時中國畫的最高價。1965年,在巴黎舉辦的張大千畫展上,他的6幅潑墨荷花通景屏曾被美國藏家以14萬美元購得,再創中國畫最高價。張大千曾為毛澤東畫荷,畫中兩葉藏荷舒捲自如,掩映於幢幢荷影中的是紅荷及含苞欲放的花蕾,荷下,水波漣漣。與此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水殿風來暗香滿》畫於1982年。畫面上的荷葉荷花氣勢不凡、水墨淋漓。畫荷花一枝,荷花莖桿長達八尺多,如此長的莖桿一筆到底,一氣呵成。大文人程霖生曾說:張大千不可能有此魄力。後來有人以此詢問張大千,張氏笑云:「我將紙放在長桌上,自己邊走邊畫的。」荷花圖是張大千經常畫的題材,也是張大千成就卓著的畫種。張大千認為畫荷,最易也最難。易者是容易入手,難者是難得神韻。而張大千的畫荷的心得便是:「看上去總要使它宛如矗立在水中央一般!」這幅墨荷圖神韻天成,筆健墨豐,氣勢雄勁。題畫詩及題款的書法風格是成熟時期的典型的「大千體」風格。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巖展素心。
豈惜芳馨遺志者,故鄉如醉有荊榛。
張大千萊菔圖
張大千一九五四年作 擬盛子昭山水
張大千甲申嘉平(1945年)作蟠桃獻壽
蟠桃獻壽圖 寫贈「蕭母林太夫人」,為民國時期推動土地改革最力的官員蕭錚之母。
蕭錚(1905-2002),字青萍,浙江永嘉人。一生信仰孫中山的土地政策並推動不懈,曾任中國地政學會理事長、立法委員等職。
《蟠桃獻壽》是張大千1945年初一幅相當鄭重的祝壽之作。這時期張大千的仕女畫,得惠於敦煌十分明顯,他使用流利富有變化的線條表現對象,色彩則蹦純色搭配,沉著明麗卻不失和諧,仕女服飾上的紋樣組合,多取自敦煌繪畫中的裝飾圖案。除敦煌之外,四十年代也是張大千廣泛從古代繪畫中汲取營養的時期,山水畫追溯宋前董巨,仕女畫以敦煌壁畫之沉穩古勁,結合宋明諸家的典雅,形成自己獨特面貌。
此畫另一特殊之處,左下方註明「張玉補裙花」。張玉,即張心德(約1922—1953),一名比德。他是大千四兄張文修之子,過繼給張善孖,曾有很長時間都跟隨張大千,大千在敦煌數年,張心德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據張大千之子張保羅說,張心德是張氏第二代中畫藝最高者。張大千在敦煌臨摹的壁畫,凡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都是由他親自勾勒上色,其緇亭台樓閣或背景裝飾,則多由門人子侄和喇嘛畫僧協助完成,題畫時,往往會註明合作者名字,如《八十四窟西魏釋迦像》中,大千即題:「張心德同畫」。故《蟠桃獻壽》有「張玉補裙花」之題識與鈐印,既屬沿襲敦煌舊制,亦彰顯侄兒之才,這在大千畫中也是不多見的。
張大千 1978年作 潑彩荷花
張大千潑彩山峽雲嵐
張大千 1946年作 葡萄
張大千溥儒乙酉(1945年)臘月山水畫《對談圖》
乙酉臘月,湖上與大千先生合成是幅,並題。溥儒。
印鑒:舊王孫、溥儒、大千居士。
張大千溥儒壬申(1932年)二月四日山水畫《秋山高士》
壬申二月四日,大千、心畬為敬作。
印鑒:阿爰、溥儒之印、李德仁、霽原、山右李長存道堂珍賞。
附屬作品:張大千再傳弟子李德仁邊款:
1. 南張北溥第一合作。霽原題,德仁。
2. 此幅張大千太老師與溥心畬先生合作《秋山高士圖》真跡,乃現存兩家合寫一幅作留。海霞恩師見而歎曰:此二先輩早年筆也。囑余藏之。款書壬申二月四日,即民國廿一年也。是年大千與兄移居蘇州網獅園。春日北上,將欲游朝鮮金剛山,途次北平,與心畬相會,席間作此。各家史傳年表皆謂大千於民國廿三年遷居北平頤和園聽鸝館,始與心畬合作山水人物,時稱南張北溥。而不知早其兩年已有此幅之合作此圖,是南張北溥藝術交會之最早例證。故其美術史價值遠較二家尋常作品更為重要,後之鑒賞家莫可因幅小而小視之也。歲壬申二月,距原作一周甲,霽原李德仁題。
張大千青城秋意圖軸
張大千 1976年作 青山高隱圖
張大千(1899 — 1983)秋郊訪友行書署年:己卯(1939)
畫款:己卯夏五,避暑北山草堂,雨後涼適,為章父仁弟寫此,爰。
書款:己卯夏日,寫扇十二,握寄與章父仁弟沽上,爰青城山中上清宮。
印鑒:大千、大風堂、張爰私印、張大千、大風堂、鶴(肖形)
說明:上款章文即巢章。巢章,江蘇武進人,字章甫、章夫、鳳初,為大風堂門人。
張大千癸卯(1963)年作 山水
張大千山水人物
張大千 山中勝境
此幅張大千的《山中勝景》酣暢之中透現古意,灑脫之中不失法度,是大千臨習石濤之佳作。根據兩次題跋推斷,該畫創作於1934年左右,為張大千學畫之「早年」,尚處於以習古為尚的階段。他這一時期的學古,不僅體現為對前人筆墨之法的體味與學習,還表現在繪畫精神層面上與古人的相期相會——所謂「足跡不經千萬里,眼中難盡世間奇。筆鋒到處無回頭,天地為師老更癡」,正是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神領之會。這是張大千高於他人的地方,學古而不泥古。當然,大千學石濤,有可亂真之作,是為畫壇佳話,但此類作品對於理解大千的藝術,卻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可亂真的「石濤」僅是假「石濤」罷了,並不是張大千。所幸的是,這一幅「石濤」並非一張民國「古董畫」,它在石濤的筆法身影中,流露出了張大千天然的利落靈秀、俊俏爽利的個人品性,是為古人與今人結合、訓練與表現統一的創作性作品。對我們今天理解大千的藝術歷程,價值頗大。
也許,大千創作此畫的時候,他「極意傚法石濤」,「唯恐不入」,對此畫流露出自己的某些影子會有所「保留」;而三十年後,當他重睹舊物,卻又因「唯恐不出」而對畫中石濤有所「保留」。此一進一出,恰是大千藝術探索的某種縮影—以精研古人為入手之法,以師法自然之法,游於法度意趣之間,抒胸中欲達之意。或許這正是大千感慨「畫事與年俱異,蓋有不期然而然者矣」之原因。應該說,此畫前後兩個階段的長題,恰是大千三十習古、六十創新兩個階段創作心境的重要表現,對我們深刻理解張大千意義頗大。此畫雖為早年之作,然筆法純熟瀟灑,有石濤之勁而不失文雅之正,古意盎然而不滯於古板,靈氣流動而不從於膚淺,一片荒寒卻有漁夫獨然樂於小橋流水間,大千之灑脫人生,恍如畫境再生,實屬難得!
張大千張善孖 白猿圖
張大千張善孖 1931年作 虎嘯平原 團扇
張大千張善孖 三異圖
張大千春山樓觀圖
張大千滄浪漁笛圖
張大千山茶蝴蝶
張大千贈刀圖
張大千溪山初雪
張大千 張善孖 唐雲 江寒汀 於非闇 啟功 馬公愚 王福廠
花卉人物走獸書法合扇 成扇
1.相思一夜庭花發,曉艷寒起生暗香,非闇
鈐印:於照之印(白文)非闇(朱文)
2. 江關何物渺,衰柳數行秋 。短詠長吟去,前村聞酒樓,蜀人張爰
鈐印:張爰(白文)大千(朱文)
3. 一犁春雨兆豐穰,水國人家插稻忙,白石山翁鄉思永,畫中風物出湖湘,兩崖含月欲吞珠,奇想天開入畫圖,啟功
鈐印:啟功(白文)元白(朱文)
4. 巖巖者石,肅肅者竹,我有爪牙,國受其福,虎癡善子
鈐印:張澤(白文)阿孖(朱文)
5. 篆書有靜穆之致,妙處在拙當勝,馬公愚
鈐印:公愚書畫(白文)冷翁(朱文)
6. 大石居士
鈐印:唐雲(朱文)
7. 王在周成大室……乃為。臨吳彝蓋文於春往樓,福扣王
鈐印:王(白文)福廠六十後書(朱文)麋研齋(朱文)
8. 寒汀
鈐印:寒汀(朱文)
張大千山水畫《金陵周處台》
張大千 1930年作 三美圖
張大千筆下的仕女,有古代仕女畫的遺意,但內在的精神,有時代的氣息,更具有張大千心中仕女美的姿態風韻,頗有個性。張大千認為:「仕女面部設色不可太濃,仕女必須脫俗恬淡,有飄飄然之感。」形態美,氣質美,微妙的動感美,是他理想中的仕女形象。此幅仕女圖為大千早年之作,屬於典型的陳老蓮一派畫法,這在張大千的人物畫裡是難得一見的。
張大千 1956年作 倚杖讀書
張大千戊寅(1938年)秋月山水畫水墨山水立軸
略漸江、垢區兩家法。仲漁先生博笑。戊寅秋月,大千張爰。
印鑒:張爰私印、三千大千。
張大千丁亥(1947年)春日山水畫《溪山茅茨圖》
款 識:
丁亥春日,擬董叔達筆於瀟湘畫廔。蜀郡張大千爰。
印鑒:張爰私印、三千大千。
張大千蕉蔭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