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糜耕雲(1910—1998.10.8)別名朝旭,別署阿彌。江蘇無錫人。早年專學山水畫,後為張大千入室弟子,苦學張氏筆墨,藝事大進,技法全面,功力深厚。作品多次發表。為上海美協會員、上海書協會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糜耕雲祖上曾在昆山一帶做官。祖父是位國畫家,擅長畫山水。糜耕雲少時學畫山水、人物,悟性很高。10歲時畫作被陳列校園畫廊。13歲在無錫讀書,16歲中學畢業進入先祖父親戚與人合辦的無錫慶豐紡織廠。後到上海總公司任襄理,第二年入中國畫會,當時會長汪亞塵。也就在這時他認識了吳湖帆、馮超然等人,在畫圈裡小有名氣。他山水取法石濤、石溪諸家,均為名山勝水記游所得。1946年,張大千客居上海石門路李秋君家,糜耕雲找李秋君呈上臨繪的「四王」冊頁請她評閱,並懇請她介紹當大千先生弟子。大千先生看畫後大為讚賞,後在李府按傳統儀式備酒拜師。
糜耕雲學張氏筆墨藝事大進,作畫技法更為全面。大千先生一邊揮毫作畫一邊大擺「龍門陣」,論古論今,海闊天空,從不介意作畫時有人學習觀摩,旁觀者越多談興越濃,落筆越加形神兼備。糜耕雲目睹大千先生用筆佈局,大開眼界。領悟老師畫的意境與神韻,筆性就更接近老師了,其工細描繪與疏略放筆中均內涵著高雅的文人氣息。大風堂同仁都說糜耕雲學大千畫得真像,所畫人物是大千先生的「翻版」,所繪青綠山水,幾可亂真。
1948年春天大千先生在上海辦畫展,畫展訂購紅紙條「滿堂紅」。隨後他跟從張大千、謝稚柳等赴京搜購散失民間的古畫,師生同宿北京頤和園養心軒。白天老師帶他在長廊和沿湖的荷花叢中看荷,傳授如何勾畫出筆。盤桓數日,糜耕雲對畫荷心領神會。1984年大千逝世一週年,上海博物館舉辦「大風堂師生畫展」,糜耕雲參展中有三幅是畫荷花。劉海粟見其1964年作的墨荷十分欣賞,題款:「石濤之墨,八大之筆,缶老之骨,大千之髓,耕雲此幅可以當此眾美。」
張大千很重師生情,到美國贈糜《墨荷》,在台北又贈《紅葉小鳥圖》。1982年糜耕雲準備開個人畫展,張大千又書展題:「大風堂門人糜耕雲畫展」。張大千將15幅畫送大風堂學生,也是通過糜耕雲轉交的。
1989年,北京天安門管理處來函,為佈置天安門城樓和編印天安門藏畫集徵稿,糜耕雲由學生錢凡陪同去北京作畫,他以畢生之力繪就一幅《桃源圖》,長3.84米,寬1.8米,均為大千式的潑墨潑彩。據學生說,糜師性格狷介,畫得不好的作品寧肯撕毀也不外流。《紅葉小鳥》與《李白像》兩幅畫分別作於1977年和1979年,可能在大千送他《紅葉小鳥圖》之後。畫面意趣古厚,筆致清雋,有大千神韻又有自己心得,實屬少見。
1998年10月8日,糜耕雲以88歲高齡謝世。生前為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文史館館員。
糜耕雲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