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時興香具有哪些?
  • 24年9月4日 17:2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1、博山爐

博山爐始於戰國,盛行於漢晉,後世沿用不絕,宋代依然流行,詞中常常出現,如「博山輕霧鎖崔嵬」(曾糙《浣溪沙》)。《西京雜記》記載:「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博山爐由爐蓋、爐腹、爐柄、足座組成,有的帶有承盤。爐蓋造型最為繁複,形為仙山,山間飾有珍禽異獸、琪花瑤草、仙聖羽人等等,峰巒交錯間鏤有孔洞,用以散發煙霧,熏香時營造出霧湧雲蒸的神仙幻境。爐腹較之豆式熏爐更深,因要容置炭火,熏燃香料。爐柄或短或長,足座或簡或繁。承盤為圓形,一則貯水潤氣,如置海中,二則承接爐灰,保持清潔。

宋代博山爐不局限於宮廷與佛寺,走入尋常人家,鎏金博山爐依舊沿用,如張元幹《菩薩蠻·政和壬辰東都作》云:「麝煤金博山。」不過,宋代博山爐更多的是瓷質,爐蓋保留仙山造型,多以簡潔線條表現山巒起伏之勢,沒有過多裝飾,而且爐身推陳出新,常配三足鼎式爐身,整體刪繁就簡,不似漢代出土文物那樣繁複精麗。宋代博山爐遺形取神,更加寫意,體現宋人崇尚簡素的審美風格。

2、熏球

熏球,亦稱香毯、香囊。熏球結構精巧,分為兩個半球,一側以合頁相連,一側用鉤環扣合,或者兩半球子母口各設兩個合口,旋轉即可扣合。球面鏤飾精美花紋,香可溢出,兼具實用與美觀。下半球內依次懸置兩個互相垂直的同心機環和一個缽孟,皆以活軸相連。缽盂重心在下,同心機環和活軸起到機械平衡的作用,因此無論熏球如何轉動,缽盂始終持平,香料不會傾倒出來。如此奇妙構思,精細工藝,令人歎服。有的球頂設有鉤鏈,可掛於帷帳車轎,亦可隨身佩戴。

宋代另有一種瓷爐亦稱「香毽」,爐身也是球形,爐蓋鏤飾花紋,不過爐底有足座。北宋劉敞《戲作青瓷香毬歌》云:「藍田仙人采寒玉,藍光照人瑩如燭。蟾肪淬刀昆吾石,信手鐫花何委曲。濛濛夜氣清且娉,玉縷噴香如紫霧。天明人起朝雲飛,彷彿疑成此中去。」青瓷質香釉質溫潤如玉,泛著藍光,瑩亮如燭,故稱其由藍田仙人所採寒玉製成。傳說蟾肪可使玉軟,昆吾刀則切玉如泥,作者借此讚歎工匠技藝精湛、巧奪天工,雕鏤出精緻繁複的花紋。

3、獸爐

宋代稱封閉式熏爐為「出香」,香自爐蓋孔出,頗具意趣,狻猊為爐蓋常見造型之一。狻猊是「獅子」的古稱,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外形似獅,喜煙好坐,故多雕刻於爐蓋之上,煙自口出,吞雲吐霧。

出香可遠溯至戰國,原始出香爐蓋造型較為簡潔,西漢多為鳥鳳,狻猊出香始於唐代,宋代大行其道,元明時期大多直接做成獅形,及至明清狻貌漸被瑞獸角端取代。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的綠釉狻猊出香,狻猊蹲坐於蓮蓬蓋上,足戲球而頭反視,栩栩如生,精妙無比。提及猊爐的宋詞有二十多首,多為金貌,如「香吐金猊,樽浮綠蟻」(仲殊《踏莎行》);「人獨春閒,金猊暖透蘭煤」(王茂孫《高陽台·春夢》)等。鴨形香爐也是香從口出,源於西漢,或爐蓋之上臥鴨,或整體為鴨形。

4、鵲尾爐

鵲尾爐因爐柄長如鵲尾而得名,南齊王琰《冥祥記》曰:「費崇先少信佛法,常以鵲尾香爐置膝前。」鵲尾爐與佛教密不可分,多見於南北朝中原的石窟寺及北朝造像碑。鵲尾爐長柄用以手持,尾柄下彎以達平衡,便於放置,或有獅子鎮於柄尾,或有寶子立於柄上,盛放香料。北宋長干寺真身塔地宮出土的「蓮花如意形法器」為並聯花苞式寶子的蓮花鵲尾爐,這類鵲尾爐以蓮花為爐,以花苞或蓮蓬為寶子,一莖而生,底部荷葉鋪展為座。鵲尾爐常用於行香禮佛,日常起居使用不多。

5、印香爐

印香爐用來焚爇篆香,爐腹淺闊。篆香初為佛寺誦經計時之用,以香末迴旋刻時或繚繞為文,一氣呵成中無間斷,唐宋頗為流行。《香譜》記載:「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然一晝夜己。」2故篆香又稱百刻香,它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用作計時器,還有驅蚊等作用,民間流傳甚廣。香印模設計巧妙,圖紋迴環縈繞而不中斷,保證焚香時一燃到底。最初香印模有底,故填入香末後需翻覆過來,擊打後再脫模,講究技巧,因此宋代有專門從事打香印的人。明代之後脫香印比較簡單,先在淺口平闊的印香爐內鋪墊爐灰,築實壓平,放置透空的印香模,填入香末,再用香匙調整後提起印香模即可。焚燒篆香也可用香盤、雕盤。

6、仿古瓷爐

宋代燒瓷技術發達,瓷香爐大為流行,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窯製作的瓷香爐溫潤雅致。宋代無蓋香爐中最具特色的當屬仿古瓷爐,造型仿先秦兩漢的禮器,如鼎(三足、兩耳)、簋(圓口、雙耳)、鬲(侈口、三中空足)、豆(若高足盤)等。瓷爐較之銅器少了莊重肅穆,多了飄逸雅致。此外還有奩爐,造型為直筒、三足,爐身飾有凸起弦紋,無多餘裝飾,簡素溫潤。還有飾有螭形的奩爐,稱為螭奩。

7、高足折沿爐

高足折沿爐,今稱杯式爐或獨腳爐,形如高足杯,杯口有寬平沿或寬弧沿,原為佛教行香之用,宋代流行於北方民間。因其既可固定放置,高足又便於手持行走,故亦稱行爐。而南方更為常見的是蓮花爐,仰蓮托起爐身,足座為覆蓮、荷葉或圈足。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古董台灣APP。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