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鑒定方法技巧
  • 23年1月8日 01:0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畫鑒定即通過鑒定達到什麼目的,作出什麼結論。概括說就是分清真和偽,具體說則包括辨真偽、明是非、評價值三個方面。辨真偽,即鑒定作品的真與偽,主要對象是有款作品,作者署有名款或鈐有印章;明是非,即判定作品屬於某代或某人,主要對象是無款作品,畫面無作者款印,或後人誤定亂題為某代所作;評價值,即全面鑒考一件作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品評其級別,決定其取捨。三個方面以辨真偽為主。

傳統的方法主要是目鑒和考證兩種。近世隨著科技的發展,考古學中已利用14碳來測定文物材質的年代,如陶瓷、青銅等,但不適用於書畫;利用電腦儲存住處來協助鑒定,也尚未付諸實踐。因此,鑒和考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

“鑒” 就是比較,“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比較是指實物間的比較,真跡與真跡比,同時代或同一人作品之間相互比,從中尋找共同點;真跡與偽品比,不同時代或不同人作品之間相互比,從中找出相異點。通過反覆比較,就能逐步掌握時代、個人的風格特點。因此,多看實物,多作比較,是提高“目鑒”水平的關鍵。同時,觀看、比較實物,不能僅僅停留在直觀的感性認識階段,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即通過比較找出其間的內在關係,以及某時代、畫家、作品本質方面的特徵,這樣才能在心目中牢固地形成準確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之“樣板”,以此作為以後鑒定的可靠依據,並在今後的實踐中加以檢驗、修正、充實、從而達到更客觀科學的認識,目鑒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誠然,以目鑒定真偽的先決條件必須是該時代或該畫家的存世真跡多,鑒者見得也多,有實物可資比較。

“考”就是考證,即借助於畫家傳記、書畫著錄、有關詩文、歷史知識等等文獻,對作品與之關聯的某些問題作一番考證,以此來判斷真偽。在以下幾種情況下,考證能起一定作用;一是真跡存在甚少的畫家或時代,目鑒缺乏必要的比較條件,而相關的文獻資料卻比較多,通過考證往往能對鑒定起作用,如唐、五代的諸多作品。二是有條件依靠目鑒的初步來判定,但仍有某些問題存疑,這就需要通過考證來進一步解決。如上海博物館所藏的題為趙孟俯所繪《百尺梧桐軒圖卷》,經專家目鑒,“吳興趙孟俯”款識筆法滯澀,為裁去原款所補添的偽款,但繪畫精雅,當屬元人之作,畫後七位元末名家題詩亦為原跋真跡。然此圖尚有一些問題沒有弄清:本幅無上款,不知圖的主人公是誰?畫、跋俱真,為何要截去原款,補添偽款?傅熹年先生在“元人繪《百尺梧桐軒圖》研究”中對此圖作了進一步考證,使上述問題逐一得到了解決。三是目鑒已解決了真偽問題,倘進一步輔以考證,能使結論更準確可靠,也不妨作些必要考證。

鑒定古畫,經常需要鑒、考並用,鑒中有考,考中有鑒,一般情況下以鑒為主。倘目鑒水平不高,判斷有誤,考證再精微,也於事無補。像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真假兩卷鑒定,曾幾度真偽顛倒,問題就出在“鑒” 上。

鑒既需要熟悉真跡,也應瞭解偽品,掌握了歷代偽造書畫的各種花樣和各種類型的偽作,就能根據不同情況去偽存真,還其本來面目。考要運用文獻資料,文獻也有真偽、正誤之別,故也要首先多方比較,去偽糾誤,以準確的史料來輔助鑒定。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