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瑛《秋色梧桐圖》(1張圖片)
  • 20年8月4日 09: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李白的《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描寫了江南秋天的景色,詩人寄情山水,壯景抒懷,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苦悶彷徨的孤獨情感。明代畫家藍瑛的《秋色梧桐圖》(見圖)借其詩意,描繪了秋色節令,而圖中乾隆皇帝的題詩又為此畫增添了流傳千古的一段文壇佳話。 

  《詩經》有“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的詩句,民間有“栽桐引鳳”之說,梧桐樹作為一種吉祥樹在古代被廣泛地植於皇家宮苑。立秋後,梧桐樹是最先落葉的樹種,古人又常常把梧桐作為報秋的信使。而古代的文人們卻把風吹落葉、雨打梧桐作為傷秋寂寞的象徵,南唐國君李煜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詩句。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的詩句,以昔日的盛況和眼前的淒涼作對比,描寫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亂失去了楊貴妃後的淒涼境況。宋朝時的立秋日,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樹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高聲奏道:“秋來了。”隨之,梧桐樹應聲落葉兩三片,此乃報秋。宋人劉翰有《立秋》曰:“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現代詩人左河水也有《立秋》云:“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藍瑛(1585—1664),字田叔,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浙派後期代表畫家之一,工書善畫,長於山水、花鳥、梅竹,師畫家沈周,臨摹唐、宋、元諸家。其晚年筆力更加蒼勁,清順治十一年(1654),70歲的藍瑛所繪《秋色梧桐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則是不同凡響,意韻悠長。題識云:“甲午銷夏龍泓,時同濤庵老社長兄清言河朔之飲旬餘。曉涼過雨,遂擬趙松雪秋色老梧桐畫以志,並乞教雲。藍瑛。”趙松雪即元代畫家趙孟頫的別名,他曾根據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詩意,創作了一幅《秋色老梧桐圖》。藍瑛的《秋色梧桐圖》乃模擬而成。藍瑛的畫沒有選取挺拔參天的梧桐樹,而是截取雨後梧桐枝頭橫斜下垂之勢,集中描繪梧桐樹的枝葉,以突出表現秋天的特徵。畫中的梧桐枝葉,飽含水墨,濃淡適宜,層次分明,疏密有致,已呈現紅褐色的桐葉之上掛滿了桐果;一隻黑頭蠟嘴鳥棲息在枝上,目視前方,氣定神閒,素雅可人;上面的一條枯枝橫空而出,狀如鹿角,勁健有力,虯曲剛勁;幾枝丹楓挺俏遒勁,穿插其間,參差錯落,搭配巧妙,更增添了秋天的意味。筆墨蒼勁雄奇,靈動而不輕飄,作品整體顯得粗中有細,豪放中又透露出江南畫師所獨有的細膩。 

  圖上有清朝乾隆皇帝的題款詩:“法傳趙榮祿,神是李青蓮。更憶梅花石,曾逢德壽邊。己卯秋日御題。”趙榮祿是趙孟頫的又一別名,李白號青蓮居士。這首詩不僅高度評價了這幅畫神形兼備,更重要的是還講述了一段文壇佳話,增添了這幅畫的人文蘊含。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來到杭州。一向附庸風雅的乾隆帝聽說舊南宋德壽宮內有深受宋高宗喜愛的芙蓉石和古苔梅,興致勃勃地來到舊址尋古探幽,沒想到卻是一片茅草叢生、狐兔出沒的荒野廢墟。在一堆殘垣斷壁中找到了芙蓉石和古苔梅,上面青苔纍纍,殘破不全。當隨從們沖洗乾淨後,乾隆帝意外地看到了石碑上刻有藍瑛與好友孫杕合作的《梅石圖》,他喜出望外,當場賦詩一首:“傍峰不見舊梅英,石道無情跡愴情。此日荒涼德壽月,只餘碑版照藍瑛。”乾隆帝令人將芙蓉石和梅石碑一併帶回北京,置於圓明園中,另命人摹勒石碑留存在杭州舊址。返京後,乾隆帝為這次的意外發現欣喜不已,又賦詩曰:“臨安半壁苟支撐,遺跡披尋感慨生。梅石尚能傳德壽,苕華又見說藍瑛。”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