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齊白石早年以賣畫謀生,在他比較暢銷的人物畫中,以仙道神佛與民間傳說題材的作品最受歡迎,「李鐵拐」更屢現其筆下,最初的「李鐵拐」是白石根據小時候看過的「八仙過海」的戲文,並結合自己的想像而作的,後來逐漸演化成一種獨特的、並略顯滑稽的形象,甚至掙脫「八仙」的範圍,而獨立於他人物畫中的獨特造型之一。
李鐵拐作為神話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形丑肢殘而心地高尚,一直是齊白石樂於描繪的題材。他最早所繪李鐵拐像,作於19世紀之末,畫法較細,猶存晚清風貌;至民國初年,由於吸取了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寫意畫法,風格已趨粗放。更後,白石筆下的李鐵拐,不但筆墨更加精簡,形貌也更像路邊的餓殍了。此圖作於白石86歲之際,其人物畫已高度成熟。筆墨由黃慎上溯梁楷的減筆,神態刻畫更加生動。圖中的李鐵拐,胸抱葫蘆,柱杖而立,重墨勾上衣,淡墨寫白褲,似乎無意顯示其跛足的缺欠,而有意突出其神情的酸楚而不乏高傲,大概是傲視錦衣玉食的王侯吧!
在白石所畫的同名作品中,此《李鐵拐像》不愧上選。一時文壇和畫界的名流,如陳雲誥、壽璽、黃賓虹、汪溶、陳半丁、邢端、紛紛題詩題詞,倍加稱讚。黃賓虹稱其「獨出心裁,不逾矩矱」。汪溶稱其「筆無纖塵,墨分五色,蒼茫高古,氣度超然」。邢端則題:「首如飛蓬,而俯睨軒冕之王公」,後者一語點破了此圖立意的不同凡響。
《李鐵拐像》款識:八十六歲時在丙戌畫於京華。印文:白石、老白、慶輔草堂。題籤:齊仙翁畫野仙,辛卯年慎獨藏,麟廬題。印文:許德麟字玉書。
陳雲誥題跋:紫府仙班注姓名,身如傅捨得長生。跛雖能履終須杖,莫向人間險處行。畫出蓬頭赤腳仙,形殘無礙是神全。駐顏縱有壺中藥,忍向神州看海田。丙戌(1946)春二月蟄廬陳雲誥。印文:雲誥私印、光宣舊史。
壽璽題跋:院體終何似,人間戲剎那。減筆衍餘波,大名城北在,更如何。並是時畫人物者燕孫最擅名,頻生此作遊戲筆墨耳。亦復神妙,如是拈張舍人作南柯子題一解。弟七十八丙戌(1946)春雪紹興壽璽舊京。印文:壽璽、石工璽。
黃賓虹題跋:宋梁楷作減筆人物為院體創造先路,至元代畫野仙者尤多。白石老人獨出心裁,不踰矩矱,於古哲多讓耶。丙戌予向年八十三。印文:黃賓虹印。
汪溶題跋:白石老翁年近九十,精神矍鑠,山水、花鳥、蟲魚、人物無所不能。此幀筆無纖塵,墨具五色,蒼茫高古,氣度超然。自立一種風格,更非時流所夢及也。海川汪溶題。印文:慎生。
邢端題跋:首如飛蓬,而俯睨軒冕之王公,躄闤闠,昂然若列子之御風。舉人世之雞蟲,得失悉消納於杖頭,一壺之中,吾不知其為壺叟與跛仙。但敬其為人中之龍。白石仙翁年登九十,以閏計之,當及期頤。以畫隱長安者數十稔,所見王侯貴游不知更幾何。姓字而翁,以筆墨自遯者如故,往歲值於龍友座中。胸若蒸黎,晴若點漆。昂藏跛仙,倚杖形宛然黃癭瓢再世。殆先生自寫其襟抱,他日有慾望見顏色者,請即於此中覘之。新亭野史邢端,丙戌春雪後。印文:邢端長壽、甲辰翰林、蟄人六十歲後作。
陳半丁題跋:老頻一生怪行人,莫知其所致。初畫昆蟲,精細異常,時人不敵。寫花草首從八大,頗得神似。五十歲後及見吳缶老之作品,狂喜若驚,信為得計。從此重今輕古,乃不據據於法。已而作風頓改,怪性亦與日增加矣。其寫減筆人物,未嘗有前之梁楷,後之癭瓢在胸,可稱純出己意。惟其所難者,處處於險俗中生怪也。半丁老人。印文:半丁老人、半丁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