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賜油畫《春聲》等作品賞析(共3張圖片)
  • 19年7月24日 23:3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蘇天賜《春聲》

蘇天賜油畫《春聲》等作品賞析

布面油畫 尺寸:61×75cm.?24×29 1/2 in.

范迪安: 如何讓油畫語言的表現特性適應中國文化的美學需要,一直是許多老一輩藝術家努力解決的問題,蘇天賜是其中一位。他的油畫創作在優化民族化的實驗道路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有著深遠影響。蘇天賜沒有完全按照林風眠的道路,純從形式上進行民族化的轉譯,而是著力於文化意境的渲染一如《春聲》所示,他的油畫,往往帶有很強的寫意性特別是其中散發出的強烈而濃郁的東方意蘊,會給觀者帶來一種「沁人心脾的寧靜與和諧,感受到他通過繪畫訴說自己心路歷程的過程。江南絲竹、靜謐氤氳,處處充滿勃勃生機,洋溢著藝術家對生命和自然的讚美。誠如批評家所言,蘇天賜「在油畫的表現語言上,以深厚的學養做中西融合的研究,把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念與審美意識摻入油畫造型,集抒寫性的筆調與高品質的色澤為一體,開拓出寫意油畫的嶄新境界」。

蘇天賜油畫《春聲》等作品賞析

木板油畫 尺寸:31×55.5cm.?12 1/4×21 7/8 in.

西方的繽紛東方的空靈

丁 方: 在80年代中期以後的寫生創作中,蘇先生多以高調處理畫面,在明亮灑脫的色彩塗抹中,埋下重要的伏筆——蒼老樹幹與新枝嫩芽的鮮明對比,這些要素恰恰是解讀蘇先生心情的關鍵所在。這一對比反覆出現,象徵蘇先生藝術生命的新篇章!他的主題十分富有意味,如果僅僅水霧迷濛太過單一,僅僅枯枝老干亦顯沒落,若是鮮花綠葉則更是浮皮潦草。蘇先生巧妙地將這三者置於一個畫面中,讓它們之間的對比反差象徵生命的規律、命運的沖折,因此而獲得一種來之不易的滄桑美感。

在蘇先生得意的風景傑作中,始終保持一種柔和的暈染、輕快的皴點、流暢的線條與頓挫有力的筆觸之間的對比張力,尤其是刻畫不同年輪的枝幹,在節奏上克服阻礙,有的如燕兒點水,有的似飛馬疾馳,內心的情感節奏拉到了極限。與這種感情相對應的,是蘇先生在寫生過程中的行走、踩踏及各種體驗,身體的呼吸和運動,化為畫面中的筆觸、線條、色塊,構成他藝術生命的整體狀態。

我們仔細觀察蘇先生的畫面,能切感到在筆觸的一頓一挫之間蓄積著驚人能量,它彙集了過去外界曾經給予他的壓力,以往人生經歷的艱難時日,以及深淵體驗過程中的沉默與絕望中的苦苦等待……,在這一瞬間突然爆發,藝術的光芒衝破黑暗,拯救了生命的沉淪。

蘇先生的一生的自我修養豐富而全面,他說過:「當我們從東方眺望西方藝術高峰時,覺得遙不可及。經過細細尋找,始辨出來都是人類心跡的延伸。它們所達到的高度都是有跡可循的,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是一樣。它們相距,其實並不遙遠。」蘇先生深刻熟悉西方油畫的色彩精髓,被譽為兼具「西方的繽紛,東方的空靈」。他吸取的中國筆墨意蘊卻沒有原本含蘊的空寂沒落,理念已化為他個性的語言,變為一種渾然一體的欣欣向榮的藝術形式。

蘇天賜油畫《春聲》等作品賞析

布面油畫 尺寸:55×56cm.?21 5/8×22 in.

蘇天賜,1922年生,廣東省陽江人,2006年去世,自幼喜歡畫畫,1937年考入廣東省立兩陽中學,參加縣立民眾教育館組織的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43年5月,考進重慶國立藝專,師從林風眠教授。1945年10月,國立杭州藝專在西湖原址復學,進入林風眠畫室學習。1946年畢業並任教廣東省立藝專,1948年受聘為國立藝專林風眠畫室助教。1951年,執教山東大學藝術系,1952年院系調整,任教華東藝專,1958年執教南京藝術學院,曾任江蘇省人大代表,中國油畫學會顧問。

蘇天賜先生一生致力於油畫教學、創作與研究。上世紀40年代蘇天賜就開始了中國油畫的探索創新之路。創作了《蒂娜》、《四十年代的林風眠先生像》、《藍衣女像》等,更畫出了被當今畫壇譽為「實現了油畫語言從西方體系向中國表達方式的基本轉換」的《黑衣女像》。建國後在藝術上,他努力把對藝術真諦的追求與革命的現實要求作巧妙的結合,創作出了《黑媛》、《節日試新衣》、《蘇北姑娘》、《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秋熟》、《書記送飯》等一大批同樣可以載入中國現當代美術史冊的佳作。

蘇天賜在創作實踐中,大膽融會中國傳統繪畫的形神精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油畫表現風格。他的風景油畫取材江南自然景物,抒發對自然的感懷,油畫語言清新、色彩明快、繽紛空靈,表現出濃郁的東方意韻和中國的民族的審美情調,洋溢著詩的韻律,具有很高的境界,豐富了當代中國油畫的風格面貌。其追求的中國氣韻的油畫表現風格對中國油畫發展及中國美術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

蘇天賜的畫有兩個特色,其一,線條感很強。他似乎對「線條」這一中國畫裡最為基本的元素情有獨鍾。他自覺地將線條融入到油畫中去,用線條或充滿線感的物象因素構造畫面。線在中國繪畫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是最主要的表達形式之一。中國藝術似乎更早地、也更為純粹地強調了線的功能,而因為有著用線的數千年探索,致使中國書法與繪畫對線條的質量都有著較高的要求。無論是風景、人物或是靜物,蘇天賜都大膽地發揮「線條」的流暢美感。其二,合理運用色彩的表現力。他並不像印象派那樣重視色層的堆積與色彩空間的絢爛塑造,而是發揮筆觸的性能,讓色彩「直接」揮灑,雖然這樣並不能得到中國畫線條所具有的獨立表現力,但也通過這種「直接」體現了簡潔、質樸而生動的意蘊。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