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千字文》中有言:「弔民伐罪,周發殷湯」,公元前一四六年,西周王朝正式登上歷史舞台。經過初、中代君王的辛勤治理,尤其是通過「分封制」和著名的「成康之治」,西周全面展現出它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安定和繁榮的一面。在西周的所有歷史產物中,青銅器是最能代表這一點的。
得益西周於製作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時年雄厚的經濟基礎,青銅器的發展可謂進入鼎盛時期。西周青銅器器型多樣而造型獨特,整體渾厚穩重,器內刻有各式銘文且文體篇幅逐漸增加,精美的紋飾體現出繁複與富麗的特點。
後世普遍認為,以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與虢季子白盤合稱的「古代青銅器四大重器」是西周時期青銅器設計製造的最高成就。
毛公鼎
1.周毛公鼎六名家題跋本,成交價RMB 11,385,000元, 尺寸 168.5×95cm。鑒藏印 海濱病史、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十鍾主人 、吳俊之印、張祖翼、逖先、磊盦審定金石、陸恢之印、以分為隸、廉夫詩畫、涵記、食古堂、裡堂、褚德彝印、王國維印、王國維。
2.周毛公鼎拓片,成交價 RMB 897,000元,鈐印:陳永仁伯陶璽、陳利仁、陳氏詠仁利仁於勝利還都年獻呈國府、三代吉金無上至寶、陳氏所藏、山陰王秀仁拓、容庚、商承祚。
毛公鼎制於周宣王時,器物整體呈大口、半球圓腹狀,下有三足,上有直立雙耳,氣勢渾厚有力,紋飾古樸、素雅。鼎內刻有銘文,其篇幅為迄今所有出土青銅器之最。銘文以西周金文刻成,書法勁逸飛動而氣象渾穆,記敘內容是一篇完整的「宣王大賜重臣毛公獎賞之物以激勵其忠心輔政、革除積弊」的《冊命書》。
大盂鼎
3.吳湖帆題《大盂鼎未剔本》並朱梅村繪大盂鼎全形,成交價RMB 1,667,500元, 尺寸 123×57cm。
4.周大盂鼎銘文,成交價 RMB 483,000元,此為翁同龢、壺中室舊藏。銘文考據處第十七行「二」字未剜成「三」字,為初出土拓本。內有姚華釋文及跋語。
大盂鼎,即廿三祀盂鼎,是西周康王時期產物。該鼎鼎身為深垂圓腹,腹下部較鼓起;鼎腹下足為三柱樣式,足上有獸面紋飾並加扉稜、弦紋的設計,鼎口沿上立雙耳,大口邊沿有饕餮帶狀紋飾,使整體造型威儀厚重。大盂鼎上的銘文記載了康王向貴族盂教訓立國經驗和進行賞賜的情景。
散氏盤
5.王國維跋清內府散氏盤精拓本,成交價 RMB 4,600,000元。散氏盤又名「側人盤」,是西周歷王時期的重器,清乾隆年間在陝西鳳翔出土,嘉慶年間被進貢進京,作為慶祝嘉慶皇帝壽辰的賀禮,從此成為皇室收藏,盤上的銘文共357字,記載的是西周時期的土地契約,是研究西周金文的重要材料。
6.周散氏盤銘文,成交價 RMB 1,840,000元。清中期器未入內府前拓本。鈐印:孫伯淵、趙、烈文私印、烈文、趙氏惠父、趙烈文所得三代以下金石文字、長生安樂趙烈文之印、能靜居、休輕追七步須重惜三余、率爾自佳、楊、辛巳、濠老、歷劫不磨、鞠裳、潘、景鄭。
散氏盤得名於銘文中的「散氏」字樣,其底部為高圈足,整體外形呈圓盤狀,鼎腹淺而平,上有雙附耳。鼎腹以夔紋,獸首為紋飾,圈足以獸面為紋飾。鼎的內底鑄有銘文,其內容記述了側人向散氏交付田地一事,對西周土地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虢季子白盤
7.吳大澂、吳雲、吳熙載 跋虢季子白盤拓本,成交價RMB 2,530,000元。題識:虢季子白盤拓本。歸安吳氏二百蘭亭齋藏器。吳大淳題。 鈐印:吳大淳印。
8.精拓虢季子白盤銘,成交價RMB 402,500元,鑒藏印:李獻仁書畫記,自怡長壽,夏宜滋印,吳大澂印,東瀛詞客,曾歸宜滋,廷濟,張叔未,阮元印,鯤徙鑒賞,揚州阮元元伯甫私印。(另有二印漫漶不識)。
虢季子白盤是傳世體積最大的西周時代青銅器,它造型奇偉,如同一個圓角、長方的浴缸。器物形態微鼓,並由上而下產生內收之狀;盤的四壁各有兩隻啣環獸首耳,盤下足呈矩形。盤週身以窮曲紋、波曲紋為紋飾。盤內銘文記載了虢國子白奉命征伐異族,榮立戰功後在宗廟受賞慶功的情景。銘文字體為西周金體,筆法謹飭,書風圓轉,是非常好的金文研究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