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書法雍容樸茂(1張圖片)
  • 19年9月27日 03:5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兩朝帝師翁同龢,是雄視晚清書壇的巨擘,被稱譽為同治、光緒年間第一書法家。他以蒼渾遒勁、雍容樸茂的“翁體”,在各種流派、名家相映爭輝的清代書法界獨樹一幟。 

  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人,字叔平,號松禪,別署瓶笙、瓶廬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年自號“瓶庵居士”,於咸豐六年考中狀元,歷任軍機大臣、禮部侍郎等職。翁同龢工詩,也作畫,尤以書法名世,兩廣總督譚鍾麟對翁同龢的書法推崇備至:“本朝諸名家,直突平原(顏真卿)之上,與宋四家馳騁者,南園(錢灃)、道州(何紹基)、常熟(翁同龢)而已。” 

  受家庭的熏陶,翁同龢自幼愛好書法。早年學習歐陽詢、柳公權等,崇尚瘦勁。中年時轉學顏真卿,得其精髓,兼學蘇軾和米芾。晚年時得力於北碑,能於平淡中見精神。翁同龢又博采眾長,廣泛吸收劉墉、錢灃、何紹基等名家的長處,終於形成翁體雍容肅穆、氣度恢宏的獨特書風。 

  寫於晚年的這件翁同龢《錄山谷題跋》扇面(見圖),即是翁同龢的書法代表作品之一,現藏於常熟博物館。從該作品看,翁同龢用筆瀟灑率意,滿紙氤氳著淳厚的氣息,體格較之顏真卿更加寬博,較之北碑則更具妙得天然的趣味,每個字都點畫豐滿、力量中蘊,給人以含而不露、威而不猛之感,其厚重和樸拙,流露出一種雍容閑雅的氣度。 

  書法大師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對於翁同龢的書法作出了精當評價:“他能夠兼收眾長,特別是錢灃的方法,有時還摻入些北碑的體勢,把顏字和北碑打通了,這是翁同龢的特色。” 

  翁同龢在世時,他的片紙隻字就為收藏家所喜愛。有一次,因為家裡養的仙鶴飛走了,翁同龢在情急之下,親自寫了“訪鶴”兩個大字,貼在正陽門外,以重金懸賞尋找仙鶴。可是剛貼出不久,招帖就不翼而飛,翁同龢只得重寫,如此連續寫了三次。原來,招帖都是被字畫愛好者揭去收藏起來了。這件事情,一時轟動京城。在近幾十年的書畫拍賣市場上,翁同龢的書法作品一直被低估了,但無論從歷史價值還是從藝術價值看,其作品在今後有很大上升空間。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