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史記內容的創作背景,中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範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裡,都是附在《春秋》的後面。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於是,晉朝的荀勖適應新的要求,才把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裡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於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史記內容的創作背景。
《史記·太史公自序》:維我漢繼五帝末流,接三代(統)〔絕〕業。周道廢,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於是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矣。
大漢王朝繼承五帝的遺風,接續三代中斷的大業。因周朝王道廢弛,秦朝毀棄古代文化典籍,焚燬《詩》、《書》,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而這時漢朝興起,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於是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毀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1]
父親司馬談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可惜壯志未酬而與世長辭。司馬遷子承父之志,繼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他開始了《太史公書》及後來稱為《史記》的寫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解釋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獄,並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傷。出獄後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繼續寫作《史記》。前後經歷了14年,《史記》的寫作已基本完成。司馬遷大約死於武帝末年,即公元前87年前後。
以上就是“史記內容的創作背景”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