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與建溪異毫盞(共6張圖片)
  • 19年9月11日 17:4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蘇東坡也用過?《寒食帖》與建溪異毫盞|瓷器鑒定真知堂

瓷器鑒定真知堂:

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的一個春天,一代文豪蘇軾在赴河南汝州團練使任的途中,路經安徽泗州。

在此之前,蘇軾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寫下了後世號稱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蘇東坡也用過?《寒食帖》與建溪異毫盞|瓷器鑒定真知堂

後人點評《寒食帖》,說,「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元豐七年,蘇軾已經48歲了,由於烏台詩案的影響,年屆半百的蘇軾還奔波在貶鏑的路上。這時的他,雖然貌似升職,其實還是非常抑鬱不得志的。他經過泗州(時今安徽泗縣),應知州劉倩叔的邀請,遊覽南山。詩人就此行後來寫下了這首《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坡也用過?《寒食帖》與建溪異毫盞|瓷器鑒定真知堂

宋建窯兔毫盞

這首詞,和蘇軾在黃州時寫的寒食詩相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道出了蘇軾此時恬淡閒適的心情。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在南山,他得到了知州劉倩叔的款待。斗茶,春筍,雖然未見大魚大肉,卻能從中體會出蘇東坡詞中那種風花雪月的味道來。

詞中的午盞,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建盞中的兔毫盞。

當時還是北宋神宗晚期。離宋徽宗即位還有幾十年。但是,斗茶之風,在上流社會已經流傳開來。同時期的

蔡襄在《茶錄》中寫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建盞色青黑,與純白的茶湯形成鮮明對比,相映成趣。建盞胎厚,利於茶湯的保溫,更好地激發茶香。

蘇東坡也用過?《寒食帖》與建溪異毫盞|瓷器鑒定真知堂

宋人備茶圖

宋徽宗於《大觀茶論》中如是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

這是一種風靡一時的遊戲,取代了投壺,成為宋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之間宴席之間的重要娛樂。蘇東坡無疑也是其中的好事者之一。宋代的貢茶,主要產自福建北苑。

南唐時,北苑屬建州。其地山水奇秀,多寺院名勝,又產好茶,故自南唐便為造茶之地。《東溪試茶錄》載:「舊記建安都官儲三十有八,自南唐歲率六縣民采造,大為民所苦。我朝自建隆以來,環北苑近熔,歲取上貢,外熔具還民間而裁稅之。」

唐代的餅茶較粗糙,中間做眼以穿茶餅,看起來也不太雅觀,南唐開始製作臘茶,使之光澤悅目,(後世宣德爐有臘茶色,就是這種色)。北宋宋開寶年間下南唐,宋太祖趙匡胤一眼便看中這個地方,定為專制貢茶之地,後來派貢茶使到北苑督造團茶。自此有了龍團,鳳餅。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皇帝喫茶,大臣權貴蜂擁而至。所以,斗茶這種雅事出現在北宋時期,而建盞這種現在看來無所用處的黑釉瓷碗,在當時身價百倍,成為奇事。

蘇東坡也用過?《寒食帖》與建溪異毫盞|瓷器鑒定真知堂

南宋建窯油滴天目盞

蘇東坡還有詩曰:「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可見這裡的午盞就是建盞中的兔毫盞。

宋人斗茶常飲用的是一種茶,即把一種經過半發酵的青餅茶碾成細末,在碾茶前先用乾淨的紙襄糙碎,讓後細碾;碾過的茶末還須籮篩,斗茶時按茶盞容量的大小,用勺子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擱入到茶盞中,並注入少量沸水,調成青狀。這道程序中關鍵在於盞。盞冷則茶不浮,味不香,因此,《大觀茶論》中說:「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

《茶錄》也說:「凡欲點茶,先須 盞,令熱,冷則茶不浮。」之後再往茶盞中注水,這種斗茶方式送人又稱之為「點茶」,這道程序非常講究,點注時要準確而有節制,否則,「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粥面聚」。在點注的同時,還需用一隻手執茶筅(一種用竹子做成的小掃帚一類的用具,目前日式茶道常用)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冷成湯花,運筅輕重要的當,才能達到理想的斗茶效果。

由於送人斗茶的茶色為白色,故《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這樣黑白分明,一目瞭然,正如《茶錄》所云:「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重要。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盞的諸多優點使其他窯場生產的茶盞大為遜色,並成為皇宮的斗茶用具。河北曲陽定要生產的黑釉盞色黑如漆,而胎骨潔白,從質上遠勝建盞,距京城汴梁又近,宋微宗卻捨近求遠,命建窯的窯場主燒造茶碗,其原因就在於定窯黑盞胎薄,保溫性差,不適合斗茶。《宣和遺事》載:「(壬辰政和二年)夏四月,燕蔡京內苑,輔臣、親王皆與。……又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貢太平嘉瑞茶飲之。」

蘇東坡也用過?《寒食帖》與建溪異毫盞|瓷器鑒定真知堂

北宋定窯黑定茶盞

在寫下這首《浣溪沙》後不到一年,哲宗即位,蘇軾又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第二年他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橋相接,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

今天,蘇堤春曉還是老西湖十景之一。遊人游西湖不可不看蘇堤,後來的南宋皇帝把杭州作為行在,延續宋祚100多年,蘇東坡疏浚西湖,功不可沒。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