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徽宗奉敕「村梅」賞揚無咎繪畫(1張圖片)
  • 18年6月16日 13:3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揚無咎(1097—1171),字補之,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漢揚雄後裔,清江(今屬江西)人。南宋著名詞人,其詞存於世近170首。《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詞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者。”證明後者對其詞評價甚高。擅詩書畫,尤精墨梅,筆致神俊,氣格超逸, 對後世影響深遠。由於補之先生墨梅畫名太大,以至於其他諸藝被畫梅大名所掩。 

  揚無咎作為一介文人,做學問首為要事。於繢工,則為學問外之餘事。然讓人沒想到的是,閒餘之事,居然佔了主流!起先,聞其精善人物,師法李龍眠(公麟),能入神韻之境。(歷來兵燹之亂,而未睹其所寫人物風采)。平生未入仕,由於其畫技出眾,也曾滿懷信心,將自己最滿意的梅品進獻內府。而令他失望的是,其所制梅花,並沒有得到朝廷的稱讚和認可。反則,在人才輩出的畫壇上,自負“天下一人”的宋徽宗,“譏”補之畫梅為“村梅”(意指“路子野,不正統” ,與宮廷內府的畫風有距離)。而傲骨錚錚的揚無咎,則不以為然,還時常在自己畫梅作品中題上“奉敕村梅”,以喻自嘲。咱們話又說回來,至少補之先生的畫,已經入眼高手高徽宗帝的親自御覽。竊以為,對揚氏“村梅”的評價,並非是皇上完全否定揚無咎的畫筆。在繪畫上,這位玩筆墨於股掌之中的“翰墨皇帝” ,天下畫能在他眼中過一二下,就算是很了不得的了。故而,揚無咎後有如此響噹噹的畫名,絕對與畫入過內府有關。 

  實際上,按照揚無咎的繪畫水平,入宋“圖畫院”的機會應該是有的,可能還是秉性過於耿介,不慕虛名;平素行跡,放浪於天地之外所致。宋畫院的畫家,個個畫技驚絕。但也有內心“虛弱”之處,就是畫筆過於拘謹不放,生怕越了雷池……。揚無咎雖沒入畫院,然反而成就了他的繪畫藝術。 宋徽宗奉敕“村梅”,初看是“譏”,實則是“贊”。“村”為閒雲野鶴,不受拘束,筆墨中,可張揚個性的真實吐露。對於這位“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翰墨皇帝,在雲集天下繪畫人才,豐富內府藏品書畫,是有突出貢獻的……可以肯定地說:徽宗帝在看到進獻的揚無咎的畫筆, 內心還是十分愉悅的。當時的南宋, 只剩“半壁江山”,外域的鐵蹄早已踏破中原之地。政治上的無能,以及百姓流離間的痛苦,昏昏內府卻依舊歌舞昇平……“野性”慣的揚無咎在繪畫以及學問上,依然孜孜不倦。人們常說:“如果一個人的功利性,太過於強烈,那麼在做學問上肯定是不專的”。徽宗金口所出“村梅”之說,是對揚無咎繪畫藝術的一個良好肯定。揚無咎畫梅,當時畫值就很高,世傳有“得補之一幅梅,價不下百千匹”之說!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揚無咎《雪梅圖》(見圖),水墨絹本,27.1×144.8厘米。畫經歷代大家層層遞藏,後入清內府。橫捲左下有南宋號“海野老農”題曰:“揚補之得墨梅三昧。山谷道人歎曰: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則筆端春色之妙,此言盡矣!海野老農。” 

  海野老農何許人也,有待考證。不過題中提到一人“山谷道人”,應該就是黃庭堅。他們與畫家都是好友。畫後有元止止道人、顧德璋、李升;明唐幼明、吳寬、吳勤、李澄之;清高士奇等跋。引首有弘歷題並詩,更覺有序珍貴。此卷雪梅在凜冽的寒冬中綻顯怒放,數竿梅枝疏密穿行,幾片相疊有致的竹葉,與綻放的雪梅融為一體,使空靈的筆墨畫境,更增加了傲骨不屈的生命力!畫著錄於清《石渠寶笈·初編》《式古堂書畫匯考》《江村銷夏錄》等。元人王冕畫梅能傳其法。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