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獻之《中秋帖》(共8張圖片)
  • 17年12月12日 06:5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名稱】中秋帖

【年代】晉

【作者】王獻之

【近況】台北故宮博物院

【尺寸】349 X 29 CM

【材質】紙本 手卷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草書,傳為東晉王獻之的傳世真跡,原為五行三十二字,後被割去二行,現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時被收入內府,與《快雪時晴帖》、《伯遠帖》號為「三稀」,乾隆遂以「三希堂」為御書房名。

《中秋帖》是《寶晉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原帖在「中秋」之前還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紙書寫,這種紙東晉時尚製造不出,約到北宋時方出現。從行筆中可知,所用毛筆是柔軟的無心筆,而晉朝利用的是故意硬筆,吸水性較差,筆的提、按、轉折每每不能靈活自若,常出賊毫,云云帖那種豐潤圓熟、線條連貫、行氣貫通、瀟灑飄逸的結果是寫不出來的。清吳升《大觀錄》云:「此跡書法古厚,黑采氣韻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鉤填,恐是宋人臨仿。」據當代書畫鑒定家研究,大多認為是宋米芾所臨,故同樣寶貴。

卷前引首狷介宗弘歷行書題「至寶」兩字。

前隔水乾隆禦題一段。

帖正文右上乾隆禦題籤「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卷後有明董其昌、項元汴,清乾隆題跋,此中附乾隆帝、丁觀鵬繪畫各一段。

卷前後及隔水鈐有宋北京「宣和」內府、南宋內府,明項元汴、吳廷,清內府等鑑藏印。

此帖曾經宋代宣和、紹興內府,明項元汴,清內府收藏。民國時溥儀將其攜出宮外,流散民間。建國前和王珣《伯遠帖》一起被典當於香港一家外國銀行。1951年底,典當期將滿時,國外有人意圖購獲,周恩來總理聞訊,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購回,入藏故宮博物院。

帖用竹料紙謄寫,這種紙東晉時尚製造不出,約到北宋時方出現。從行筆中可知,所用毛筆是柔軟的無心筆,而晉朝利用的是故意硬筆,吸水性較差,筆的提、按、遷移轉變每每不能機動自若,常出賊毫,云云帖那種豐潤圓熟、線條連貫、行氣貫通、灑脫俊逸的結果是寫不出來的。

逐日讀一畫 | 晉 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局部

逐日讀一畫 | 晉 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局部

逐日讀一畫 | 晉 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局部

逐日讀一畫 | 晉 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局部

逐日讀一畫 | 晉 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局部

逐日讀一畫 | 晉 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局部

逐日讀一畫 | 晉 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344-386年),字子敬,漢族,東晉琅琊臨沂人,書法家、墨客,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 王獻之幼年隨父羲之學書法,兼學張芝。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聞名,敢於創新,不為其父所囿,為魏晉以來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傑出貢獻,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曾經擔當過州主簿、秘書郎、秘書丞、長史、吳興太守等官職;成為簡文帝駙馬後,又升任中書令(相稱於宰相)。但政績一樣平常,遠不如他的書名顯赫。故人稱”大令”。

逐日讀一畫 | 晉 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344-386年)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