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共9張圖片)
  • 17年2月12日 08:4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哥窯,在我國的陶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哥窯的胎多為紫黑色、鐵黑色、黃褐色。其釉為失透狀的乳濁釉,釉色以米黃、灰青為多見,釉面的大小紋片的結合等這些都是哥窯的典型特色。其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是經過染色之後大紋片呈現為深褐色,小紋片呈現為黃褐色,也稱之為「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等,從其器型上看較為的多樣,有瓶、爐、尊、碗、盆等實用的器具,但是在其底足上製作的不是十分的工整,釉面上出現縮釉和棕眼。

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

圖1:元 哥窯盞;成交價:RMB  1,265,000;尺寸:直徑7.4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8-12-09。本品哥窯盞,敞口,弧壁,圈足,壁內外及底部滿施青釉,圈足一周露胎,呈鐵褐色,口沿釉薄而色深,「紫口鐵足」特徵明顯。整器釉面厚潤如脂,溫和內斂,微泛酥油光澤。哥窯之瓷,自燒成起,已見時人撰文贊之,證故時匠人神技巧思,盡諳美瓷韻,出窯成品時,溢散趙宋文士雅調。觀此盞釉色略偏粉青,昔日匠人定緩緩迭施釉層,甚或重複窯燒,始達如此柔光婉約之效。裹之厚釉,銳角斂藏,婉柔之處,讓人愛不釋手。遙想當時燒成出窯以後,冷卻工夫掌握得宜,繼而潤其色,方得如此鐵線開片,疏朗自然,彷彿瓊玉整塊琢成。胎土黝色,唯足可見。黑褐,悄使色增層次、形添沉穩。

哥窯的燒製工藝十分的特殊,從其胎質上看一般分為兩種,分別是瓷胎和砂胎有著非常大的差別,質量以及燒製的工藝不同,瓷胎的質量沒有砂胎堅硬;從其胎色上看,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等多種胎色,主要是根據其圖案以及功能去進行上色的,紫黑色、鐵黑色是哥窯的象徵;從其釉色上看,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各色,開創了新的色澤,並且在其釉色的光潤度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

圖2:無-明 哥窯小洗;成交價:RMB  1,322,500;尺寸:直徑9.8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4-06-05。此件小洗直口,淺直腹,平底。整體造型精巧清素。通體施哥釉伴隨有細小開片,釉面大小紋片相間,錯落有致,鐵線清晰自然,施釉豐腴勻淨,釉色瑩潤自然,平整光亮,底邊緣略凸,有支釘小痕。明代從永樂朝已開始對哥窯器進行仿製,成化以後逐漸消失。洗為宋代流行器形,五大名窯皆有燒造,此哥窯小洗便是元明時期仿哥窯的典型代表,為瓷質文房用器中的名品,數百年來備受文人雅士們的讚賞。
哥窯自宋代燒製以來,因流傳稀少,格調高雅故倍受文人雅士,甚至皇帝貴賈的青睞,以致隨後一直至清代末期皆有仿燒者絡繹不絕。晚明鑒賞大家文震亨於其名著《長物誌》中專門提及:「(筆洗)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磬口洗、四卷荷葉洗、卷口蔗段洗」,可見彼時哥窯洗深得士人推崇。

從其紋飾上看,哥窯的釉面有網狀開片或重疊猶如冰裂紋、或稱細密的小開片,黑色的裂紋與細密的紅黃裂紋進行交織就是著名的「金絲鐵線」。

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

圖3:元 哥窯貫耳壺;成交價:RMB  920,000;尺寸:高20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6-06-07。本品仿銅壺造型,頸部凸起二道弦紋,肩部兩側各有管狀貫耳,色澤米黃,週身紋片緻密,深者呈紫褐色,淺者則為金黃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兩色交織,遂成典雅美觀的「金絲鐵線」。足端施釉不甚整齊,胎色深褐,益見古拙之氣,亦正是高濂《遵生八箋》、文震亨《長物誌》所追求的「堂中插花」所用「哥窯瓶」。哥窯之所以見灰青和米黃二色,其實釉料配方應無大異,更多原因在於燒造後期還原程度所致,還原充分者為灰青,還原不充分者則為米黃,各見雅韻。

從其釉層上看,哥窯器釉層較厚,出現了「攢珠聚球」般的釉中氣派,最厚處與胎的厚度相等,釉內中含有氣泡,呈若隱若現的狀態,猶如「聚沫攢珠」的美韻;從其瓷器的胚體上看,哥窯瓷器的胚體大多都呈現為紫黑色或棕黃色,器皿口部的口邊緣釉薄處由於陰紋露出的胎色呈黃褐色,同時在其底足未掛釉處呈現為鐵黑色,所以有了「紫鐵口足」的說法。

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

圖4: 元 哥窯海棠式盆;成交價:RMB  828,000;尺寸:寬15.4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5-12-08。此件花盆折沿、海棠形制,四如意形高足外撇,通體施哥釉,開片自然開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與胎體同為紫黑色,表面含有鐵紅銹色,呈現哥釉雖歷經千百年,光澤依然柔和、金絲鐵線滿佈,開片裂紋自然均勻,細小,釉面與胎體緊密貼合,海棠型四面突出,外觀渾圓,大器端正,充分顯示古人高超設計與燒製精工技巧。足端施釉不甚整齊,胎色深褐,益見古拙之氣。本品更妙之處在於釉色的奇特轉變:由外壁及底部偏青釉色漸漸轉向內壁偏黃的效果,及至於紫褐色,有如煙霞瀰漫,又如雲氣氤氳,耐人尋味。哥窯釉質特徵在於「聚沫攢珠」,即釉色不甚瑩澈,釉內多有氣泡,如珠隱現。

哥窯瓷器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其釉面存在著大量的開片,這是發生在釉面上的一種自然開裂的現象,卻不似其他的瓷器缺少了美觀性,但後期掌握了開裂的規律所以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感。

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

圖5:元—明 哥窯倭角小方洗;成交價:RMB  690,000;尺寸:寬5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8-06-19。本品倭角方洗,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隨口沿起伏凹凸變化,內外滿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潤猶如凝脂,寶光內蘊,仔細觀察可見釉內多有氣泡,如珠隱現,後世鑒賞家稱之為「聚沫攢珠」,最為令人稱道。週身紋片緻密,靜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淺者則為金黃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兩色交織,遂成典雅美觀的「金絲鐵線」。底部四倭角處各有一支釘痕,可見黑褐色胎骨,細膩堅質。哥窯多為精巧之物,常入文房清供,其中作為筆洗使用,更是後世文人所推崇。明?屠隆《考盤餘事》「筆洗」條有載:「陶者有官哥圓洗、葵花洗、磬口洗、圓肚洗、四卷荷葉洗、卷口蔗段洗、長方洗。」可知瓷質筆洗式樣豐富,並且當今的哥窯遺物皆與記載一一對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宋
官窯方洗」,造型與本件頗為接近。

宋代哥窯從其釉質上看較為的瑩潤且透潤度較高,釉面刻畫了粗深紋和細淺兩種交織的進行切割;從其原料製作上看,是因為含鐵量較高,燒胚時發生還原,瓷器的胚胎呈現為紫黑特色;從其瓷器的開片程度上看,大件瓷器的小開片和小件瓷器的大開片都尤為的珍貴,特別是開片的位置和其造型都十分的獨特。

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

圖6:元 仿哥窯倭角八方洗;成交價:RMB  575,000;尺寸:直徑11.5厘米;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4-05-11。此件小洗八方倭角,花口,淺直壁,底平。器身隨口沿起伏凹凸變化,整體造型秀美雋永。通體施哥釉,釉面為微泛米黃色開片,錯落有致,鐵線清晰自然,施釉豐腴勻淨,釉色瑩潤自然,平整光亮,完美無暇。此器造型端莊古樸,週身紋片緻密,所敷施釉色厚潤猶如凝脂,寶光內蘊,雖未達到絕類,但也深得哥瓷之精髓,或為宋元更迭不久之作,或有傳承,故此推為元代追模之品,實為難得之哥釉經典傳世佳品。

眾所周知,哥窯所燒製出的瓷器較為的細緻且精美,特別是在清朝還出現了仿哥窯釉的高潮,哥窯的發展歷程之後走向了下坡路,但是現今它的瓷器價值卻是不可估量的。

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

圖7:南宋 哥窯小瓶;成交價:RMB  461,150;尺寸:高12.2厘米;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3-04-07。該哥窯小瓶,器型小巧雅致,釉汁通體肥潤,釉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開片細密,線條極具美感,又富於變化,猶如冰裂般變化萬千於那隆冬江河之中,別具一種古樸、自然的天趣。釉內含有氣泡,如珠隱現,猶如「聚沫攢珠」般的美韻。整器佈滿鐵線,底足露胎處呈黑褐色。

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

哥窯瓷器特徵及市場價值

圖8:清雍正 仿宋哥窯貫耳瓶;成交價:RMB  460,000;尺寸:高27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2-10-23。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紋片著稱。由於哥釉瓷細緻、精美,以後各代對它都有仿造。特別是到了清代,還出現了一個仿哥釉瓷的高潮。造型取自漢代青銅壺,頸部飾貫耳一對,並有旋紋兩道。此瓶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帖豎直的管狀貫耳。通體施仿哥釉,釉層肥厚,呈粉青色,釉上佈滿均勻開片。器形古樸大氣,釉色豐腴肥潤,配法國裝裱。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