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西周撤刀法
判斷一件玉器年代的真偽,比較重要的一個鑒定點就是刀法所帶有的時代屬性,這是雕琢工具和製作工藝的不同水平而造成的差異,後世如果沒有極大的成本投入,一般是沒有辦法使其再現的。譬如用現代化的琢玉工具來仿製西周工,就一定會在刀法上露出仿製痕跡。
初涉收藏的人都會設問,按照現在的仿真技術,完全可以達到與西周人的手工製作工藝差不多的效果,這對於鑒定經驗不豐富的收藏者來說,會不會形成災難性的後果。
從對現在普通古玩交易市場的高仿品觀察分析,作為商品,這種水平的仿製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工成本,所以凡是仿品,一定會表現出刀法上的時代特徵。凡是能夠熟練地利用特定時代刀法特徵來對藏品進行有效的判定的人,都要有一個對標準器審視閱歷的積累過程,任何一本內容不荒誕的有關鑒定書籍,最多只能充當一塊敲開認識洞天石門的磚頭,不會給鑒定能力帶來任何一點感性上的幫助。
贗品 仿西周撤刀法
表現在西周玉器上的刀法有多種,比較常見的,而且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有兩種,一種是撤刀法,另一種則是細陰線刀法。撤刀法又稱「一面坡刀法」,就是行刀痕跡一面豎直,另一面壓地,形成較寬的斜面。西周時期的玉器刀法紋飾基本上繼承發展了殷商時期的余蓄,撤刀法爛觴於殷商時期的壓地刀法動作。在殷商時期玉器上面,偶見有壓地的刀法出現,只是坡面小,完全是一種無意識的使用狀態。
西周的撤刀法雖然同樣沒有形成在一定工藝形態指導下的同定刀法,但卻由此彰顯了線條的陰柔立體美,在整體裝飾效果上,則突出了平面淺浮雕式的立體感,與殷商時期粗壯的折鐵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到了春秋以後,撤刀法多配合另一條單陰線組合使用,這就是著名的「鉤撤刀法」。在對高古玉器的斷代中,凡是單獨使用具有比較明顯撤刀刀法的玉器,一般可以定位在西周時期,而鉤撤刀法組合使用的,要下推到東周以後。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規律只可斷前,不可斷後,意思是,具有明確裝飾意識的撤刀法的單獨使用不能早於西周,但不能排除東周以後各時期的使用。撤刀法對後世的影響很大,西周以後一直作為琢玉工藝中的基本刀法而存在,在以後各時代的玉器刀法中,撤刀法的使用很普遍,一般鑒定經驗欠缺的收藏者,不宜以此作為判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