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碧玉《虎溪三笑》印(1張圖片)
  • 23年7月22日 05:4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近幾年,和田碧玉稱得上異軍突起,不僅色彩跨度大,且玉質翠碧深幽、淡雅怡人,被越來越多的藏友所鍾愛。 

  碧玉是天然礦石,有優劣之分,菠菜綠是業內公認的碧玉皇者,屬於夏天的顏色,綠得沉穩、氣場強大,堪稱高端大氣上檔次,被視為穩重富貴的代表。和田碧玉之所以備受喜愛,價值奇高,只有菠菜綠的和田玉才稱得上和田碧玉。 

  藏友老袁帶來一盒和田碧玉印章一組(見圖),題材是《虎溪三笑》,每位老者高約8.5、寬3.3、厚2.3厘米,重量122克。 

  唐代詩人黃滔有《游東林寺》詩:“平生愛山水,下馬虎溪時。已到終嫌晚,重遊預作期。寺寒三伏雨,松偃數朝枝。翻譯如曾見,白蓮開舊池。”唐代詩人崔塗有《送僧歸江東》詩:“坐徹秦城夏,行登越客船。去留那有著,語默不離禪。葉擁臨關路,霞明近海天。更尋同社侶,應得虎溪邊。” 

  兩位唐代詩人筆下的“虎溪”,有一段傳奇故事:東晉時有位高僧法號慧遠,交遊廣泛,與很多名士都有往來。相傳他曾住在廬山的東林寺中,潛心研究佛法,為表示決心,就以寺前的虎溪為界,立一誓約:“影不出戶,跡不入俗,送客不過虎溪橋。” 

  有一次詩人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過訪,三人談得極為投契,不覺天色已晚,慧遠送出山門,怎奈談興正濃,依依不捨,於是邊走邊談,送出一程又一程,忽聽山崖密林中虎嘯風生,悚然間發現,早已越過虎溪界限了。三人相視大笑,執禮作別。後人在他們分手處修建“三笑亭”,以示紀念。有多事者寫有一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代已流傳開來,正如聯語中所揭示的,當時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和趨勢的一種反映。釋慧遠與陶淵明約略為同時人,交往或有可能,陸修靜所處時代晚過百年,所以“三笑”之說純屬虛構。但這個題材日益成為象徵三教合流的美談而膾炙人口。 

  虎溪三笑之說始自唐代,宋代李龍眠首作三笑圖,智圓並為之作圖贊,成為膾炙人口之美談;於大宋僧史略卷下、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八、佛祖統紀卷二十六、卷三十六、釋氏通鑒卷三、釋氏資鑒卷二、釋氏稽古略卷二等書中皆有載述。此外,日本在鐮倉時代的後期,也開始流傳虎溪三笑的畫作。 

  這組和田碧玉《虎溪三笑》印章,材質較好,那是越綠越好,不僅要綠得好看,還要綠得醉人。在較知名的碧玉品種中,菠菜葉那種滿綠的碧玉,價值非常高,還有冰底菠菜綠,冰底透亮,看著有結晶的質感。評定一件和田碧玉的價值,也講究從棉、漿、裂三點看各種瑕疵分佈,由於碧玉獨特的成分構成,更要看有多少黑點,這是影響和田碧玉價值的重要因素。細度和密度越高,碧玉就越細膩,品質高的碧玉打上燈也很難看見其內部結構。簡單從外觀上看,玉質越細膩,顏色就越鮮亮,色調越均勻。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