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玉與愛玉(共7張圖片)
  • 23年1月30日 15:5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婦好墓出土圓雕青玉虎頭怪鳥

  文人士子都愛玉 

  天下古玩有個頭,那便是玉了。 

  當然還不能忘了石頭。石頭來到人世間正巧是盤古開天闢地的日子,該是大自然中的壽星老爺。東漢人許慎作《說文解字》,其中提到玉,說“玉,石之美者”,一錘定音。既然如此,玉自然與石頭同壽了。考古發掘證明,大約公元前5500多年,原始人類便懂得製作玉器,製作了自然是要收貯的。此後有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她愛玉可謂至極,竟陪葬了755件精工製作的玉器(圖1、2),當然是她生前收藏著的。中國人收藏玉,不可謂不早吧?

圖2 婦好墓出土片雕玉鹿

圖3 玉雕“雙蓮”擺件

圖5 白玉牌

圖7 明代玉鐲

圖6 古玉沁色

圖4 漢玉帶鉤

  王字加點是玉,石頭不就是添加在王字上的那一“點”、一“坨”、一“塊”嗎?王字加塊石頭成玉,不就是石中之王嗎?也就是“玉,石之美者”了。造字者的良苦用意,真個是挖空心思了,絕對的玄妙,絕對的耐人尋味,許慎呢,他只是點到為止罷了。 

  王者為尊,理所當然地,玉便漸漸地被人們頂禮膜拜起來。這玉,究竟美好到什麼樣子呢?直到春秋時期的孔子,終於將中國人對玉的評價作了個總結。他說“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意思是在他以前,夏商周甚或更早些的時候,學識淵博而又品德高尚的人,喜歡將自己與美玉相媲美,便要向玉看齊。於是,孔聖人滿懷崇尊之心總結了古人對玉的認識,為美玉畫了一幅工筆畫,說玉有“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11種美德,是普天之下最盡善盡美的寶物。那麼,“昔者君子比德於玉”就真是太對了。所以過去那些日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身上佩掛著的玉器是不會取下來的。晉代人衛玠風神秀異,他的舅舅王濟為驃騎將軍,但他總是說,見到衛玠就有“珠玉在側,覺我形穢”的自慚。不單君子與玉,即是風度超逸、神采俊秀者,晉代人不也是將其與玉畫上等號的嗎?這就當然啦,“古之君子必佩玉”,不喜歡玉不親近玉的人,不單談不上學識和德行,簡直連俊秀風流之輩都插足不進了。 

  這一來,學識淵博、品德高尚乃至俊秀風流的人自然是要佩玉的,希望自己躋身學識淵博、品德高尚乃至俊秀風流者之伍的男人們,只要尚有些買玉的錢,腰上也理所當然佩掛著玉,而且大多不是一兩件,璜呀,璧呀,牌呀的好一串。腕上戴著玉,胸前墜著玉,腰間掛著玉,那年月,市上一片丁零聲,帶著“德”的人走到哪裡,玉的合唱便奏鳴到哪裡。 

  天長日久地演變著,人們發現,要與美玉比美德,無異於做個苦行僧,那樣的十全十美是不現實的,那樣的比法,可不是說說便辦得到的。於是比比其中的幾種,玉的11種美德中,“溫潤而澤”“垂之好墜”“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以及“氣如白虹”,漸漸的尤為被人看重,這就人性化多了。 

  美玉當真是無價的 

  古玩商店的老闆,給古玉定價的標準很特別。有人要是對他的一件玉雕“雙蓮”擺件(圖3)愛理不理,愛要不要,他報價便可以是20000元,適可而止。要是你對那羊戀戀不捨愛不釋手,報給你的價就會比報給那個人的高出一倍甚或兩倍。你能說不可以嗎?還有的識玉高手從地攤上一大堆零亂雜物中,花100來元淘來的漢代玉帶鉤(圖4),一反手翻個100倍賣出去,那可是古玩收藏界司空見慣的事,一點不稀奇。 

  當然,有的玉雕美妙得令人說不出個一二三四來,就是感覺好得不得了。極像是劈面撞見一位姑娘,就那麼一剎那便讓你著了迷,而你,卻說不出,她身上到底有什麼令你著迷得神魂顛倒,沒有理由可講,就是一見鍾情。這樣的話,價格再離譜,只要你拿得出這份子錢,再貴你也會要的。 

  毋庸置疑,美玉值不值這個價,完全靠你用心評定,喜歡就貴,不喜歡就賤,物價局真的一點辦法都拿不出。 

  這就是說,男人和女人們喜歡玉的原因呀,並非全是因為可以心安理得地“比德於玉”,可以陶陶然地比美於玉,很多的時候,連他(她)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有位女士有塊潔白的玉牌子(圖5),小小巧巧,瑩瑩生輝,十分可心。玉牌主題紋飾是兩隻鳥兒動作協調統一、比翼齊飛的畫面。那你能說得明白,她究竟喜歡它的什麼嗎?恐怕還是很難! 

  究竟喜歡玉的什麼,其實也用不著嚴加追究,就是使著力氣地去追究,又未必追究得出個丁一確二,認定發自心底產生了那一份喜歡,也就夠了。 

  天地間的古靈精怪 

  有趣的是,大自然與歲月合作,在“氣如白虹”的玉上染抹上些許顏色,則又是別一種美麗,那可不叫玷污,那是大自然的傑作,稱之為沁色(圖6)。那是一種美麗,一片奇妙,一團迷霧,是一縷溫馨的,春花秋月的芬芳氣息。如同人的南柯小夢,夢中歸來,總難敘繪得班班可考。 

  古人著文評說玉沁,說有沁的比無沁的好,多色沁比單色沁好,紅色沁又比別的顏色沁好。這恐怕與畫相同,彩墨畫比水墨畫更逗引人。而且,中國人喜歡“萬綠叢中一點紅”,視紅為喜慶之色,紅色沁便又當然的可以出將入相了。 

  這便又須說道古玉了。也是毋庸置疑的,玉和石頭,雙雙都是地球上億萬年以上的住客,但石頭就是石頭,玉就是玉。當然的,西晉的陸機說得好,“石韞玉而山暉,水懷珠而川媚”。石頭(非奇石)會因了玉而脫胎換骨,然而大多數石頭仍然就是石頭,不能與玉相比肩的。 

  一點不錯,玉是沾了天地靈氣的精靈。沒有被發現之前,她蟄伏著,期盼著,終於有一天,伯樂來了,玉便來到人間,與人相伴相依,廝守一生。 

  舉世聞名的和氏璧如何,它有幸遇見楚國人卞和之前,不就曾是荊山腳下的一塊普通的、不起眼的石頭嗎?可悲的還是,卞和將後來的和氏璧、當時的這塊璞玉獻給厲王時,厲王說卞和是騙子,砍了他的左腳。武王繼位,卞和讓人攙扶著去獻那塊璞玉,武王也說他是騙子,砍了他的右腳。卞和不信,央央楚國,無人識玉嗎?待到文王即位,他請人背著他去獻那塊璞玉。文王好生奇怪,有這樣傻呆呆的騙子嗎,送著一雙腳聽憑人家去砍?於是令玉工剖開“石頭”看,果然是塊上好的美玉,琢成玉璧,就是此後“肯要秦人十五城”,漢書載著的“雖出隋珠和璧,秪怨結而不見德”的和氏璧。 

  可見,識不識得玉很要緊,識不識得古玉同樣是很要緊的。 

  誠然,我們說到有的玉上會出現沁色,那可是古玉才有的,那可是它攜帶著的天地間的靈氣。沁者滲入,色要滲入玉中,有深有淺,有多有少,都是非天長日久不可。因此,不單古玉的沁色難以言表,古玉的溫瑩潤熟,則更難以用言辭表述明白了。 

  大凡愛玉,免不得總會隨身佩戴著一二件,或一牌子,或一墜子,或一戒指,或一把件,或一手鐲。愛之所至,又是必會手摩心護,於是精血浸沁,一代一代地傳承,玉器便都溫瑩可人,潤熟如酥,古氣縈迴。手鐲子更是得天獨厚,一天到晚依偎著主人的肌膚。因著有主人的精血養護,傳承二三代三四代,於是便有了人氣,於是便通靈,足可冠之以傳世古玉的美名。 

  古玉從深土中走來的很多很多,千百年風雨雷電的鍛烙,千百年地火暖圵的熅煨,來到人世間,真的是鶴髮童顏,別有一捧清真,別有一掬凝華。騰沖百米長的右所街道路改建施工時,在古玉作坊原址深土中,解救出一批明清玉器和邊角余料,我有幸得到兩隻明代手鐲(圖7)。右所街曾是翡翠加工銷售集散地,三尺土下即可能遇到玉。它們不單沾附著數百年天地間的靈氣,又與許多傳世古玉一道,在我的獨羊居中小憩了幾年。主人的盤弄玩味千回百轉,讓他日比一日的更加熟猾潤亮,日比一日的更具通靈之性,簡直就是活生生的古靈精怪了。當然,大凡從深土中來的古玉,大凡在人世間隨伴了好幾代主人的美玉,自然都是脫不開古靈精怪的干係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