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中國古代的路上絲綢之路路線圖(1張圖片)
  • 20年6月13日 13:1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古代的陸路絲綢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線分為南、中、北三道。絲綢之路(Silk Road)古代貫通中西方的商路。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命名。
絲綢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它東面的起點是西漢的首都長安(今西安)或東漢的首都洛陽,經隴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蘭州),然後通過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門關或陽關,穿過白龍堆到羅布泊地區的樓蘭.漢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兩道的分岔點就在樓蘭.北道西行,經渠犁(今庫爾勒)、龜茲(今庫車)、姑墨(今阿克蘇)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經且末、精絕(今民豐尼雅遺址)、于闐(今和田)、皮山、莎車至疏勒.從疏勒西行,越蔥嶺(今帕米爾)至大宛(今費爾干納).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遠到達大秦(羅馬帝國東部)的犁靬(又作黎軒,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另外一條道路是,從皮山西南行,越懸渡(今巴基斯坦達麗爾),經罽賓(今阿富汗喀布爾)、烏弋山離(今錫斯坦),西南行至條支(在今波斯灣頭).如果從罽賓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轉海路也可以到達波斯和羅馬等地.這是自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以後形成的絲綢之路的基本幹道,換句話說,狹義的絲綢之路指的就是上述這條道路.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和政治、宗教形勢的演變,不斷有一些新的道路被開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變化,甚至廢棄.比如敦煌、羅布泊之間的白龍堆,是一片經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當東漢初年打敗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遷,而中原王朝牢固地佔領了伊吾(今哈密)以後,開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從伊吾經高昌(今吐魯番)、焉耆到龜茲,就和原來的絲路北道會合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南北方處於對立的狀態,而北方的東部與西部也時分時合.在這樣的形勢下,南朝宋齊梁陳四朝與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長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龍涸(今松潘),經青海湖畔的吐谷渾都城,西經柴達木盆地到敦煌,與絲路幹道合; 或更向西越過阿爾金山口,進入西域鄯善地區,與絲路南道合,這條道被稱作「吐谷渾道」或「河南道」,今天人們也叫它作「青海道」.還有從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葉(今托克馬克附近),進入中亞地區.這條道路後來也被稱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國和元朝時期最為興盛.
「絲綢之路」的開通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之間。公元前2世紀,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中國與亞歐大陸間的貿易通道,建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地中海沿岸的絲綢貿易關係,標誌著「絲綢之路」的全線開通,絲綢之路也從此正式成為中國聯繫東西方的「國道」。在其後漫長的1700多年間,經由這條道路輸出的商品中,數量最多的是當時惟獨中國能夠生產而且最為西方人所欣賞的絲綢,所以這條通道被稱為「絲綢之路」。最早使用「絲綢之路」一詞的是德國歷史地理學家弗迪南德”馮”李希霍芬,他在1877年首先使用了這一地理概念。
古代絲綢之路的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漢代開闢)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闢)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闢)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號內為古地名)。

東段
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奉天(今陝西乾縣)→邠州(治新平,陝西彬縣)→涇州(治安定,今甘肅涇川)→平涼彈箏峽,轉而向北,經原州(治平高縣,今寧夏固原)至石門關,由此向西,經會州(治會寧,今甘肅靖遠),自烏蘭關渡黃河,西北行至涼州姑臧,與南道合,至甘州→肅州→瓜州→敦煌,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長安→咸陽→扶風府(今陝西鳳翔)→隴州汧源縣(今陝西隴縣)→隴山,轉而沿隴山西南行,經清水至秦州(治上邽縣,今甘肅天水)西行,經伏羌縣(今甘肅甘谷)→渭州襄武縣(今甘肅隴西)→渭源縣→臨州(治狄道縣,今甘肅臨洮),轉而北上至蘭州(治金城,今甘肅蘭州市),由莊浪河北上,經廣武縣(今甘肅永登)→涼州昌松縣(今甘肅古浪),至姑臧縣(今甘肅武威)與北道合,西行經刪丹(今甘肅山丹)→甘州(治張掖縣,今甘肅張掖)→肅州(治酒泉縣,今甘肅酒泉)→瓜州(治晉昌,今甘肅安西)等地至敦煌。,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闢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從蘭州或臨州西行,經河州(治枹罕,今甘肅臨夏)→鄯州(治湟水,今青海樂都)→鄯城(今青海西寧市),轉而西北行,渡大通河,越大雪山(祁連山),經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至刪丹縣,與北道合,至甘州→肅州→瓜州→敦煌。青海道還有兩條支線,或自鄯城經青海湖北岸,沿柴達木盆地北緣至大柴旦,北上經當金口至敦煌,或自鄯城過赤嶺(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至吐谷渾國故都伏俟城,沿柴達木盆地南緣,經都蘭、格爾木,西出阿爾金山至新疆若羌,與裴矩所載南道合。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裡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闢。
北線:沿鹹海、裡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斯坦)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其他此外還有,還有主要與南亞交流的南方絲綢之路和沿海路行進的海上絲綢之路。
後漢與絲綢之路
漢朝時在西域地區設置了西域督護府,其勢力範圍幾乎包括了中亞全部。但是在前漢趨於衰退之時,代之而起的是十幾年後興起的後漢。在後漢時代,班超、班勇父子兩人威震西域,奪回了曾一度被匈奴所佔據的西域,重新設置了西域督護府。班超巧妙地運用外交和武力手段,使五十多個城邦國家服屬後漢,這樣,在平定了中亞之後,絲路上地交通與貿易進一步趨於繁榮。
甘英出使羅馬、班超於公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羅馬),甘英雖然沒能與羅馬進行直接接觸,但卻是中國人首次到達地中海東岸(現在的希臘附近),而且還帶回了大量關於中亞、印度、西亞、羅馬等地的情報。以這些情報為基礎,通商也逐步走向繁榮。公元166年
大秦王安敦的使者來到後漢拜訪,大秦王安敦是當時的羅馬皇帝。
像這樣在前漢、後漢時代開始進行的西域地區的貿易活動,常因漢朝的內亂和遊牧民族的入侵而中斷,此後,隨著唐朝的建立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域地區的綺營。
3)唐代的絲綢之路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了強大而又統一的中國。此時,在漠北高詬與匈奴相匹敵的(土爾其系的)遊牧民族突厥也建立了遊牧帝國。與漢朝一樣,唐朝在國力強盛以後擊潰了突厥,使其土崩瓦解,使得東西方貿易比漢代更加繁榮。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後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經。但此時的絲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國旅行。公元627年(一說629年)唐三藏還是悄悄地從長安出發,越過邊關,綺河西走廊途徑伊吾(哈密),高昌(吐魯番)向西邊進發,當時唐三藏認為伊吾、高昌為異教之地,但卻意外地得到了熱情的接待,特別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國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後,唐三藏又向西綺塔繽斯、塔什干、撒馬爾汗等地抵達印度。唐三藏還留下了西行記錄《大唐西域記》一書共12卷。
4)絲綢之路的衰退
關於絲路的衰退,主要有以下幾種理由:其一是公元1498年達迦馬發現印度洋航線。其二是奧斯曼帝國又佔領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因此,歐洲與中國的通商便得越來越困難,歐洲不得不尋求新的通商道路,海路頓時引人注目,隨著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發展,在安全上和成本上都有較大的益處,絲路由此成為地方貿易的通道,十五世紀以後,絲路對人們來說,已綺成為一片空白之地。

5)清代的絲綢之路
公元17-18世紀,天山南路、北路處於準噶爾貴族控制之下。這對建國於中詬的清朝來說是一片難以控制的地區,但是,在乾隆年間,即公元1755- 1758年平定了準噶爾貴族叛亂,稱此地為”新疆”,並在伊犁設伊犁將軍府。此時,為清朝立下功績的吐魯番郡主被特許建立了蘇公塔,以記其功。清朝還在各綠洲駐有少量軍隊,並允許其自治,在這種情況下,不斷發生伊斯蘭教教徒叛亂,同時勾結俄羅斯軍隊南下。為了對付這種情況,清朝在新疆設省,並大量移民。辛亥革命爆發後,中原混亂,新疆也處於內亂之中,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除了陸上絲綢之路外,從漢代開始,中國人就開通了從廣東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後,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廣州、泉州、杭州等地出發的海上航路日益發達,越走越遠,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人們把這些海上貿易往來的各條航線,通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