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蟬的寓意及古玉蟬的鑒別簡介(共11張圖片)
  • 22年3月25日 04:1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玉蟬,顧名思義就是用玉石雕刻的蟬。在我國,蟬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屬同翅目蟬科,又名「知了」。蟬在古人的眼中是一種神聖的靈物,是通靈的神物,蟬曾經是遠古某個氏族的圖騰,被崇為族群神聖的地位。玉蟬,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期,商周墓葬中開始有了玉雕蟬飾品。從戰國到秦漢,人們以蟬的羽化來喻之重生,玉雕蟬開始成為了神聖的葬品,特別是漢朝更為盛行「唅蟬」。

   玉雕蟬,經歷了蟬為神,蟬為禮,蟬為把玩件、蟬為飾品的過程。玉蟬在中華玉文化中分為飾品與葬品兩種:作為玉雕飾品,歷代玉雕蟬基本沒有間斷,各代墓葬都有飾品玉蟬出土;作為「唅蟬」葬品,玉蟬一般是口含葬物。「唅蟬」最早出現在西周早期墓中(見於考古發掘的河南洛陽中州路816號),其後幾乎沒有口含蟬的發現,直至漢代玉葬盛行,口含蟬才成為了一種普遍的墓葬習俗,並一直持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蟬為神器,代表作是紅山文化時期的「仙人蟬」。「卵蟲」潛藏地下數年,歷經幾次脫胎換骨,「復育」再生而轉化飛天。這種既能下地潛藏而「轉世重生」,又能搖身一變而「羽化升天」的特異「神能」,被古人欽羨所不能及,古人崇拜其為「神蟲」。所以,史前文化遺址中多見古拙的玉蟬,被譽為高古玉雕「神蟬」。1989年內蒙赤峰市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新石器時代興隆窪文化「玉蟬」,這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玉蟬」,其後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遺址也都出土了很多「玉蟬」,可見史前時期「神蟬文化」廣泛流傳。

  蟬為禮器,這是古人對「神蟬」崇拜影響深遠的延續,一直到商周時期,青銅禮器上常見「神蟬」紋飾。商周之前的玉雕蟬多為象形蟬或者是古拙蟬身器型,這個時期和田玉還沒全面代替地方玉,大多是普通的地方玉雕刻蟬,由於時代久遠,出現石性嚴重現象,這也是商周時期玉雕蟬轉世至今的一大特性。神玉時期的玉雕產品,都是古拙器型卻不失造形精美的感覺,後人仿製品缺少的是神韻,表現的是呆板,仿製品有其形無古樸的神韻感。所以,對於高古玉而言,我們不能只看是不是坨工,是不是具有古老的包漿皮殼。我可以告訴大家,這些表象都可以仿古作假,但是高古玉具有的古拙神韻是無法作假的,這就是今人加工的心態與古人加工的心態不同,即使器型與雕刻工藝相同,所出產的玉雕產品所展現的靈感就不同。辨別高古玉,紋飾與工藝與包漿只是鑒定的硬件參考。我們更要知道每個時代玉雕產物出現的歷史文化,這種產物在歷史中出現所代表的文明內涵。

  商周玉蟬多用於日常佩戴,形制繼續延續了古樸,但是雕刻出現了粗放工藝,不再受「神」與「禮」的局限,所用玉料材質地欠佳,多為半石質(地方玉石化特徵),但是這個時期新疆和田玉已經開始了應用。其雕刻特點是:蟬頭眼大,身翼窄小成細長倒梯形;頭部中央有孔,用來穿繩。蟬身用簡單的陰線刻劃象徵身體部位。漢代玉蟬除少數尺寸略大,頭上有穿孔的屬佩飾玉,用作口含的葬玉頭上沒有穿孔。兩漢玉蟬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質地很好。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刀即成。蟬背部雙翼左右對稱,如肺葉狀。漢代玉蟬造型規整,變化較少。

  漢代玉蟬分為佩戴玉蟬與葬玉玉琀。漢代葬玉玉蟬分為兩種:一種是生前佩戴,死後成為隨葬品的玉蟬;一種是漢代葬禮習俗以玉蟬作琀,死者口中含玉,此玉蟬為玉琀。在漢代最具代表性葬玉有兩種,一種叫「握豚」;一種叫「唅蟬」。前者代表財富,握在死者的手中,表示死者不空手而去,到了陰間還是擁有財富;後者,放在死者口中,則是認為蟬有蛻變再生的能力,希望死者靈魂得以超脫。

  玉含蟬,是漢代普遍流行的作為用於喪葬的一個種類,以為它能為生者避邪,為死者護屍,甚至食之可以成仙得道。由於當時社會環境的不斷改變,促使玉器的防治、宗教意義為之大增,方士又竭力提倡玉的神秘和力量,這種思想實際上是人的一種心理過程,同時不可避免地摻入了包括避邪在內的封建迷信的內容。因有這些原因的存在,於是盛行用玉雕琢的具有護符意義的玉含蟬,即被看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實體,成為「人與神這兩個世界之間的聯結」,也就是說,死人含蟬,亦表示其肉身雖死,但只是外殼脫離塵世,心靈未必死去,不過作為一種蛻變而已。葬玉唅蟬,據徐廣稱:「蟬,取其清高,飲露不食,」《史記屈原傳》:「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污垢。」《說文》:「蛻,蛇蟬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蟬形,似是借蟬的生理習性賦予死者特定的意義,意即人死後,不食和飲露,脫胎於濁穢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濁水,這是戰國之後漢代死者含玉蟬的用意。

  漢代玉蟬,最具特色的就是「漢八刀」。和田玉的硬度為6.5度左右,遠比硬度為5.5的鋼鐵製刀高,所以「漢八刀」玉雕不可能是用刀刻雕刻。「漢八刀」玉雕工藝,它還是用「鉈具」與金剛砂結合琢磨的雕刻工藝,「漢八刀」玉蟬並不是雕刻「八刀」成型。「漢八刀」只是一個名稱,是玉石雕刻工藝之簡略代表名稱,此名稱是後人稱謂漢朝玉雕工藝的一個代名詞。漢八刀的琢工極具特色,凡是玉雕蟬真品的「八刀工」,下「刀」既准又狠,起「刀」收「刀」乾淨利落,而且多為「斜刀」,即一面淺,一面深。為什麼後人稱謂「漢八刀」?對於「漢八刀」的「漢」顧名思義就是漢代,時間的標誌,但是不完全代表是漢代的玉雕產品,只能代表「漢八刀」玉雕工藝在漢朝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水準。

  「漢八刀」玉雕工藝經歷了周朝、秦朝的發展,在漢朝出現了工藝的頂峰。歷史中為什麼沒有「周八刀」、「秦八刀」?其實,清代中晚期,江陰陳性(字:原心)寫的《玉紀》記載:「更有古時含殮之器,謂之琀玉。不知者,遇舊玉,皆稱為琀玉者,非。更有音訛而呼為漢玉者,尤非。」由此,「漢八刀」其實就是「琀背刀」的訛讀。從墓葬遺址中出土的實物遺存角度說話,它決不是僅僅局限於漢代。漢時許慎的《說文解字》:「八,別也。像分別相背之形。」八還與隸書有關,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四體書勢上說,秦代沿用篆書,但因篆字書寫緩慢難成,所以就令擅於隸字(今稱楷書)的人輔助書寫記事,叫做隸字或隸書(這是唐以前的稱謂,唐以後稱楷書),漢代繼續沿用,只有符璽、幡信、題署用篆書。隸書(即今楷書)是篆書的便捷寫法。而上谷散人王次仲又另作一種標準的書體(八分書,為今隸書的前身),漢靈帝特別喜歡仰慕,在那個時代很多人都擅長寫這種字,史稱漢隸(在東漢時期,相傳蔡邕曾對八分書做過簡化,今稱隸書)。王愔《文字志》說:「王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八」,在這裡做何解?它就是「背」的意思,特指一些字左右筆劃相背分開。到此如果我們將「漢八刀」的「八」理解為簡古樸拙的八刀雕刻,那就錯了。它不是數字的意思,甚至同任何數量都毫無關係。「漢八刀」是「琀背刀」之名,是玉雕發展的雕刻工藝名稱,並不是只有「玉塞九竅」的亡人口中之物——琀蟬才叫「漢八刀」。漢代玉蟬雕刻成為了「漢八刀」雕刻工藝的特別代表,這種玉雕工藝在漢代得到了完善成熟,或者說漢代時期的「琀背刀」雕刻,寥寥數刀卻給玉蟬注入了飽滿的生命力。「漢八刀」工藝,刀刀見鋒,用刀遒勁有力, 簡約古樸, 粗獷豪放。「漢八刀」工藝,改變了商周時期玉雕的繁瑣紋飾,走出了「神」與「禮」的束縛,雖然還是坨工雕琢,但是如刀削成型,若刀刀成器,看似簡樸,實際充分展示了琢磨的精細工藝。

   關於「漢八刀」工藝玉蟬的鑒定,不管是佩戴玉蟬還是琀蟬,首先我們要知道雕刻紋飾不是一刀成線,必須知道這仍然是坨工,是古老的坨工雕刻,坨工發展到了看似「一刀」出陰線的精製工藝。必須知道坨工的特點,那就是正反轉的坨輪與解玉砂的配合,琢磨玉石成品表面看似平整光滑,放大紋飾陰線必然是錯亂坨輪痕跡。關鍵,「漢八刀」玉蟬,看似簡樸,但是其工藝的前身是「神與禮」的基礎工藝,仍然保留著其神韻的內涵體現。現代仿製品只有其型卻沒有工匠之用心琢磨的神韻與靈氣,仿製品工匠因為沒有具備古老坨工加工的崇敬心態,所以只能防止器型與坨工,不能表現出其應有的神韻。

  玉蟬雕刻,南北朝時仍沿漢制,此時由於戰亂影響,和田玉料來源困難,玉蟬多數用滑石刻成,細部寫實味道加重,同漢代相比顯得更為逼真。魏晉南北朝以後,古代以禮制為中心的用玉徹底消失,用於殮屍的喪葬用玉逐漸消失,玉琀也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宋代仿古風氣盛行,當然仿古漢八刀工藝玉蟬也不例外。關於宋代大量古玉的仿古,一個首要的因素就是玉石產品開始有了市場。可以說,在唐朝之前玉石成品並沒有市場,大都是在皇室貴族中或者盤玩或者佩戴或者墓葬之用,但是到宋朝就有了專門的玉石成品買賣市場。

  自宋朝開始,玉石成品走向了市場,成為了交易品。所以,宋朝之後的民間用玉出現了粗工,當然官方玉雕都是精工,但是已經失去了商周戰漢「禮玉」時期的古拙精工,漢八刀仿製品有其型而無力道。自宋朝開始,玉石雕刻工藝走向玉雕藝術品市場,玉蟬失去了古樸的神韻,出現了更為注重配飾的繁華雕刻。宋以後玉蟬作為佩飾用的功能日漸突出,紋飾也漸趨繁縟,有的翅膀竟像蒼蠅翅那樣撇開,早失去了漢代玉蟬的那股神氣,特別是器物邊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圓角,這是判斷是否為漢代玉蟬的重要依據。明代玉蟬有薄片狀和圓雕兩種,多用粉皮青玉製作。

  明代玉蟬的紋飾線條雕工又粗又深,雙翅雕得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脈紋,還有無數的小圓點,好似透明的一般。蟬腿有許多細小的腿毛,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陰線刻得很密。在蟬的反面採用單撤刀法,使兩翅與腹部分開,兩翼張開,腹部凸起,增加立體感。這個時候的玉蟬工藝走向了與實物相結合的實物工藝,徹底失去了古樸的抽像象形工藝。

   現今市場中的「唅蟬」或者飾品佩戴玉蟬,如何確定為古玉?首先要確定是否是坨工,要把玉蟬分為三個段落來判斷:第一個階段是漢朝前的玉蟬雕刻,因為「神」跟「禮」的存在,造型是抽像的古拙的,但是成品的神韻是後人不可仿製的;第二個階段是漢到宋朝前的玉蟬雕刻工藝,「漢八刀」工藝是突出的代表,雕刻工具與工藝的提高,成就了拋開「禮器」而有的粗獷簡樸器型,卻隱藏了精湛的精細坨工,其器型還是具備古拙的神韻。第三個階段是自宋朝到明清民國時期,玉蟬紋飾也漸趨繁縟,特別是翅膀與蟬腿越來越逼真,玉雕成品更接近實物。至於近代仿古,電動工具工與坨工具有明顯的琢磨痕跡的區別,從加工時間與雕琢週期及其匠人心態,所出產的玉雕產品,器型不再具備戰漢之前的古樸古拙之神韻。我們鑒定古玉,不能用器型與外表的陰陽紋飾線條琢磨痕跡定論真假,關鍵是要知道什麼時代的產物應該具備本該具有器型的特色與神韻玉雕文化,這才是關鍵。

   時至今日,玉蟬仍然是大眾喜愛的玉雕吉祥之物,因為玉蟬有著一鳴驚人之意,佩戴於胸前象徵著可以平步青雲,一飛沖天、事業紅火。蟬是週而復始延綿不斷的生物,寓意子孫萬代、生生不息,在腰間佩戴玉蟬寓意腰纏萬貫,給人精神上的寄托,可以帶給人們好運和財富。生活中需要活力和寄托,在蟬的意象背後,不僅包括士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與嚮往,對品行高潔的讚譽和認同,而且更多的表現是人生的感慨以及對生命的感悟。正是這些組合成了古代文學中蟬意象的主要內涵,使玉蟬這一意象難以被其它意象所替代的獨特意義。

古代玉蟬精品及拍賣成交價格參考:

1:紅山文化約公元前4000-3000年青玉蟬(一對),尺寸:寬5.5厘米,估價:HKD 120,000 ~ 180,000,成交價: HKD 750,000 ,成交時間:2018-11-28,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秋季拍賣會。

2:明黃玉蟬,尺寸:長12厘米;寬4.6厘米,估價:RMB 400,000 ~ 600,000,成交價: RMB 460,000 ,成交時間:2018-11-24,拍賣公司: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此玉蟬採用珍貴黃玉為材,沁色深入玉理,玉蟬背上沿弧面淺浮雕一雙凸眼,眼中穿孔可供繫帶,是非常特殊的形式。腹部削平。整體造型、線條十分抽像精要,僅口部有所雕飾,形象神秘嚴肅。蟬紋是中國傳統動物紋樣的其中一種,紅山玉蟬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蟬。蟬的幼蟲生活於泥土中,經羽化蛻皮後變為成蟲展翅可飛,有如死而復生,因此人們認為蟬是一種神秘奇妙的動物。且蟬的成蟲居高食露,飲而不食,是潔淨的象徵,佩帶玉蟬能彰顯自身的高潔品格。

3:紅山文化青玉蟬蛹,尺寸:長10.7厘米,估價:HKD 120,000 ~ 180,000,成交價: HKD 325,000 ,成交時間:2019-11-27,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年秋季拍賣會。

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1935年由日本考古學家濱田耕作、水野清一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後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最初被稱作赤峰第一期文化,1954年定名為紅山文化。以彩陶、「之」字形紋及篦紋陶、細石器和磨製石器並存。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遼寧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區,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發現。經過發掘的遺址還有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漢旗三道灣子、四稜山,巴林左旗南楊家營子等處。放射性碳素斷代的一個數據經校正約為公元前3500年。

4:紅山文化玉蟬玉鳥,尺寸:玉蟬 長12厘米;寬4.7厘米;高1.2厘米;玉鳥 長2厘米;寬3厘米;高0.8厘米,估價:HKD 100,000 ~ 120,000,成交價: HKD 246,000 ,成交時間:2017-10-05,拍賣公司:香港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秋季拍賣會。

玉蟬整體呈青綠色,局部有褐色沁斑。整體呈橢圓形,上寬下窄。頭部開孔洞,吻部凸出。造型簡約,刀法遒勁。
玉鳥玉質黃綠色,質地瑩潤,整體略呈方形。首向上凸起,雙眼圓睜,吻部凸出。此玉鳥線條流暢,神態十足。

5:漢玉沁蟬,尺寸:長4.6厘米,估價:HKD 30,000 ~ 60,000,成交價: HKD 200,600 ,成交時間:2018-04-02,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保利香港2018年春季拍賣會。

黃玉質,有沁。全器為中央厚、兩側薄的片狀,器面中央有一稜線,器背平整。全器作蟬形,以簡要陰刻線表現出蟬的頭、身及羽翅。刀工及其簡潔利落,淺雕線條優美雅致。

6:六朝玉蟬,尺寸:長6.8厘米;寬3.5厘米,估價:RMB 150,000 ~ 180,000,成交價: RMB 195,500 ,成交時間:2019-12-15,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秋季十五週年拍賣會。

玉蟬,覆面灰白色。體呈扁平狀,中心稍厚,雙目外凸,以寬陰線分別琢製出頭、胸、腹、背及雙翅,尾和雙翅呈三角形鋒尖。造型典雅簡樸,形象逼真,製作規整。

7:漢玉蟬,尺寸:6×3.3厘米,估價:HKD 60,000 ~ 80,000,成交價: HKD 138,000 ,成交時間:2013-04-07,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賣會。

玉蟬早在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墓葬中便已有出土,一般為佩飾,至漢魏年間才作為死者口中之陪葬物。此件玉蟬玉料呈青白色,因系出土物而致使表面帶有乳白色及褐色斑痕。扁體,中心略厚而兩側漸薄。玉蟬頭部及雙眼外凸,正反雙面皆以寬陰線雕琢出頭,胸,翅及尾部等部分。蟬尾及雙翅呈倒錐形,末端尖利。漢代玉蟬大多形象逼真,雖刀法簡單,然粗獷有力,線條挺拔,刀刀見鋒,有漢八刀之說,觀此件便可見一斑。

8:漢玉蟬,尺寸:長7厘米,估價:HKD 60,000 ~ 80,000,成交價: HKD 118,750 ,成交時間:2017-05-31,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春季拍賣會。

9:清白玉寶蟬葫蘆,尺寸:6厘米,估價:HKD 40,000 ~ 60,000,成交價: HKD 112,500 ,成交時間:2017-11-30,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11月拍賣會。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