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裡紅魚藻紋梅瓶(共3張圖片)
  • 16年11月1日 03:5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釉裡紅又名釉下紅,起源於宋代均窯的紫紅斑釉。它可單獨裝飾,也可把青、紅色料結合使用(此裝飾叫青花釉裡紅),釉裡紅呈色穩定敦厚,在我國傳統習慣上,常以這種色彩象徵吉祥康樂和繁榮昌盛,是別有特色的傳統藝術 釉裡紅瓷和青花瓷一樣,是景德鎮元代陶工的傑出創造。

由於釉裡紅瓷器具有色彩華麗、紋飾優美、氣氛熱烈等特點,從而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釉裡紅的燒製成功,不僅是我國陶瓷裝飾技巧上一次歷史性的轉變,也成為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享譽世界。

釉裡紅的存量少、身價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燒製的複雜。釉裡紅創燒於元代,與青花幾乎是同一個時期,由於對燒製溫度和窯中氣氛要求嚴格,燒成難度大,大多數元代釉裡紅偏黑灰,紅艷欲滴者很少,這樣就限制了釉裡紅的發展。

釉裡紅的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年間。在五行學中,朱是代表南方的顏色,所謂『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分別指的就是南北東西。因為朱元璋在南方發跡,所以紅色對他來說很吉利,自己又姓朱,所以他對釉裡紅非常重視,釉裡紅的生產在當時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

在明代初期,釉裡紅曾被大量燒造,用作皇家御用瓷,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擁有,一般百姓家裡是不能使用的。明初將紅色也定為皇室專用色之一,釉裡紅也只限於官窯生產。此時銅紅料的使用及釉裡紅瓷器的燒製技術都已經成熟,從原料萃取、製作成型、繪畫裝飾到燒製工藝都有了突破。而後釉裡紅工藝在明宣德年間達到巔峰後逐漸衰落,直到清三代年間才又重新面世。

近日深圳永樂有幸徵集到一件紅瓷精品—-釉裡紅魚藻紋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腹以下漸收斂,圈足。通體以釉裡紅裝飾,腹上繪魚藻紋,整個畫面構圖精巧,佈局疏密有致,繪畫採用寫意技法,運筆流暢。游魚和水草、蓮花相互配合,相得益彰。魚與”余”諧音, 魚紋被移植於陶瓷裝飾始於三國時期,此後幾乎涵蓋了各個歷史階段,作為富含吉祥寓意的一種民俗文化題材。

釉裡紅瓷器如今存世的很少,但每一件從歷史迷霧中走過來的器具,都代表著釉裡紅獨特的魅力。就像今日展示的這件精品釉裡紅魚藻紋梅瓶,它一直靜靜地佇立在深圳永樂精品展廳裡,講述著關於釉裡紅瓷器獨特的故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