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共8張圖片)
  • 21年5月17日 10: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

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

鄧石如早期對章:

材質:壽山石

尺寸:2*38*38*97

印面朱文:清風明月本無價

印面白文:近水遙山皆有請

合壁刻繪圖紋:松山烹茶圖

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

提跋款:(按時間次序):

鄧石如(1743-1805)自題旁款:「戊子秋九月在至方家大人以此二石命刊口口清雅正刻口口文房之用吳鄧琰記」。(筆者註:口口者筆者不識也)戊子年應是1768年,是年鄧石如25歲。從旁款口氣分析,作者照舊以晚輩自稱,而用琰名顯然尚不知隱諱。現在全部出書資料中網絡到鄧石如的見之於譜的最早作品,是三十六歲時為湯擴祖所刻「太羹玄酒」。

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

包世臣(1775-1853):「丙辰孟秋客雲在山房賞此古浣印作世臣記」。丙辰年應是1796年,包世臣年僅21歲。是年包世臣還未曾與恩師相識。鄧暮年非常欣賞包世臣,曾(也是1796年)親身探求過這位衣缽傳人。究竟上,包對其恩師的解讀是最深入的。

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

王爾度(1837-1919):「辛未小春王爾度拜觀」。辛未應是1871年,王爾度34歲。王爾度,字頃波,頃陂,暨陽(江蘇江陰)人,齋堂為古梅閣。精篆刻,取法漢印,又參學鄧石如,印文合秦、漢二篆於一體,印風工穩天然,甚秀美。王對鄧石如書、刻藝術極為敬佩。同治壬申年,嘗摹刻鄧印成《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二卷。後人評其仿鄧之真跡,絲毫無間。

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

黃牧甫(1849-1908):「宜子孫丙戊仲冬牧父拜題」。丙戊年即1886年。是年黃牧父37歲。

王雲(1888-1934):「石如印作當代罕也得之者宜珍之古異石題」。

心云:「此二石材質俱佳更有完白山人妙珍不可多得異宜傳子孫心雲之銘」。心雲,不知為何人?

該對印章的端部是收藏提升款:

其一是:「友竹全部」。友竹者應該是徐堅(1712-1798)。

其二是:「韌庵珍秘」。韌庵應是范韌庵(1931-)。

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

鄧石如其早期的人生軌跡如下:初名琰,字石如,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少年時精良的家學熏染。「年十三四,心竅竅喜書」,一有閒暇,即從諸長老問經。又摹仿父親的篆刻及隸古書,深得祖父鍾愛。20歲後隨祖父到壽州(今安徽壽縣),以教書、鬻字、刻印取代了採樵販餅餌。32歲左右,他為生存所迫,取代父親到壽縣教書。適逢前巴東知縣梁山獻主講壽春書院,石如為其門下諸生刻印,又為他們作小篆,梁發現後,歎曰:「此子未諳古法耳,其筆勢渾鷙,余所不能,究其才力,可以凌轢數百年巨公矣。」於是專程將他保舉給金石筆墨善本收藏家梅,使之成為金陵梅家座上客。梅家兄弟為安徽宣城人,是清代著史數學家梅文穆之子。梅通訓詁學,工八分書,能古文。梅家藏書甚豐。秦漢以後歷代金石善本也廣為收藏。因是梁(山獻)所薦,梅家欣然採取,並盡出所藏。鄧石如在梅家一住就是8年,這對其縱觀博覽,開闢視野,起到緊張作用。

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

該兩枚印作刀法清朗,字體端莊。其朱文印:以方為主,折角稍有圓意,閃現出鐵線篆瘦勁之法,與36歲後的圓朱文風格截然差別。其白文印,古趣蔚然,章法清健,符合鄧自謂「仿漢人印篆甚工」。

兩印以「佳石」相當照舊名副實在的,其熟舊天然,燥性盡失,溫潤如玉,手感極佳。只是細觀之印材之肌中可見微小白黑顆粒,不知當屬壽山何石何種?

綜上,若此二印如得到認同,則應是鄧石如最早的印作。

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珍稀對章欣賞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